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朽木可雕,垃圾堆里捡的“柴火”也能搞艺术

2021-08-07 15: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这是 「最城市THECITY」 深度挖掘的第 2 个城市

​雕木头的电钻是五千转的

雕刻笔是九万转的

和一块不被人看好的木头对话

是需要兜兜转转的 

『最城市THECITY』原创影像,请尊重版权转载须授权

本文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04:52)

 形状怪异、黑不溜秋

虬曲臃肿、疙瘩斑斑

你在垃圾堆里捡过丑木头吗?

在它们遇到有缘人以前

命运多为……魂归土灶台的普通柴火

不过在爱木如命的根雕师眼里

“废柴们”可是妥妥“难得的好根料”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吴筱阳的作品《寒江独钓》

就是从垃圾堆里“捡”出来的

作品《寒江独钓》木料为古沉木
灵感源自唐代诗人柳宗元《江雪》一诗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

爱木如命的吴筱阳老师

来自根雕之乡嵊州

嵊州根雕,早在2007年

就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嵊州,也被命名为“中国根艺之乡”

民国时候,嵊州就有根艺作坊了

以前有头脑的木雕艺人

会在柴枝、树根上雕刻

在街头出售手作的根雕工艺品

嵊州根雕手法上追求“少雕多留”

而嵊州境内山峦起伏

树木翠竹成片,树根竹桩遍野

2006年,嵊州曹娥江江底

还挖出了大量被埋千年以上的枯木残根

我们也常常在当地古寺庙、老台门里

看到根雕或木雕艺术的痕迹

遍地天成的根材,历史悠久的雕艺

也许这就是嵊州根雕

“七分天成,三分人工”的底气

根雕师们或早或晚

总能悟出个“天人合一”的姿态来

2.

用来雕刻的树根是千姿百态的

它们背阳生长

历雷劈、火烧、蚁蚀

在悬崖峭壁的石缝中顽强存活

或又再经石压、人踩、刀砍

被淤泥淹没,被深埋土中

经数千年炭化质坚几近化石

身上大小不一的缺陷

有深陷的空穴,或生节疤、裂纹

丑丑的天然痕迹,正是它的灵魂所在

于是泡在天然朽木堆里

静坐沉思几个小时去“悟”

是吴老师再普通不过的日常

古时候人们说“朽木不可雕也”

到了他这里就成了“朽木不可乱雕”

总要反复揣摩后,方能定型下刀

根雕作品成熟的样子

保留着树根自然的形状肌理

那是一棵树留下的风雨阴晴的轨迹

吴老师为朋友而雕的作品《陆羽品茶》,两米多高
以榆树根为材,树龄在三五百年以上

3.

雕木头的电钻是五千转的

雕刻笔是九万转的

和一块不被人好看的木头对话

是需要兜兜转转的

也正因如此,每每碰到好根料时

吴老师不出意外都会“陷进去”

有回在甘肃一个根料市场闲逛

一圈下来,带来的3万元现金尽数散了

后来三次向家里催款

花光15万元现金,还有些不思归返

他不想错过与每块根料相遇的机会

如果到家一时想不出什么创作的方向

就暂且搁置着

灵光乍现的一刻,早晚会来……

很早很早以前

木头被用来搭屋、生火,制成家居

与它相处的历史

早已成为我们共同文化记忆的一部分

这段历史除了实用

也有能与之产生共鸣的时刻

是它们经由根雕师们的手

站在更多人面前

展现源于生活,还于自然的时刻

是山野风景足够动人

因人类想象的赋予,而变成艺术品

令人屏息的时刻

 谢谢耐心的你看到了最后

「最城市THECITY」下期预告

丁来兴-绍兴菜

视觉 | NN   采访 | 路边   撰文 | 路边   编辑 | 路边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