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南京“虐童案”宣判后男童半月未上学,如何善后处置考验各方

澎湃新闻记者 蓝天彬
2015-11-10 18:22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南京虐童案”中的受害者——9岁男童小宝

“小宝,为什么不去学校呢?”

“不想上学。”

“南京虐童案”中的受害者——9岁男童小宝(化名),从10月28日起,再也没去南京市浦口区的学校上课,至今将近半个月。

此前的9月30日,他的养母李征琴因“虐童事件”被法院以故意伤害罪一审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虐童案”的法律追责目前暂告一段落,但事件的影响并因此而结束,如何妥善处置,仍在考验着各方。

比如,从网民最初在网络曝光小宝被虐待事件,到司法机关介入调查并追究虐童者的责任,各方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保护孩子”,然而,目前孩子迟迟不肯重返所在学校上学,也成为了继续的受害者。

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后虐童时代”既要注重受害孩子的物质方面的基本保障,也要注重对其进行心理干预,“男童仍然处于应激状态”。

小宝状态反反复复,心理负担很重

安徽来安县农村,小宝一个人坐着看电视,不怎么说话。这是小宝亲生父母眼里的儿子,他们感觉很无奈、“心里很苦”。

11月9日,小宝亲生父亲桂先生对澎湃新闻说,小宝的状态反反复复,心理负担很重。加上他们在南京浦口区街道办租的房子到期了,房东催了,他们没钱、没地方住。从10月28日起,小宝就没再去南京浦口区的学校上学。

小宝亲生母亲张女士说,“他(小宝)没心思。还不是因为表姐(李征琴)的事情?”

“小孩正是在念书的时候,不念书是最大的问题。本来把他送到南京,就是希望他有好的环境。不念书,长大了怎么办?我真急,我都烦死了。”张女士说。

小宝养父施先生也说,最近一段时间,小宝又不肯上学了。此前小宝也曾多次不上学,最近大半年,他去安徽来安县小宝的亲生父母家接过4次,李征琴也去接过一次。如今,李征琴被判刑、在上诉,施先生也没有心情再去接人。

11月9日晚,澎湃新闻记者在电话中问:“小宝,为什么不去学校呢?”

他声音低微,说,“不想上学。”

“在家怎么样?”“还好。”

小宝所在学校的一名老师证实,小宝从10月28日开始,就一直没来学校了。老师几乎每天给小宝打电话,希望他能尽快来上学,“他没接电话,他亲生父母接电话说‘小孩不想学,房子又到期了,没人付房租’”。

小宝在学校的表现曾有起色,“他变积极了很多,在上课的时候会举手,即使答错了也还会举手。这非常不容易,很难得。”老师说,这是小宝最长的一次不来上学。此前,9月28日、29日、30日,养母李征琴案开庭,小宝没来。10月9日,小宝没来,“说是书没找到”。10月19日,没来,“说是妈妈生病了”。

澎湃新闻联系了房东,其称租房协议签了1年,目前仍在有效期内。

浦口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街道办给小宝租了一套房,协议签了一年,房子还没到期。区里一直在跟进这件事,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

“让孩子去各部门求情,对人格发育不利”

澎湃新闻还注意到,10月28日,在小宝离开南京那天,小宝的生父桂先生、李征琴的姐姐曾经带着小宝,来到南京市中级法院、江苏省高级法院、江苏省检察院等司法机关门口,举起了牌子,引起围观。

小宝举着一个白板,上面印刷着大字:“我要妈妈李征琴,妈妈我想你,妈妈你在哪里?我要去找你,我要回家,我不想回农村去。叔叔阿姨,救救我吧!救救妈妈!”

桂先生对澎湃新闻说,这是他和小宝的行为,和律师无关,也和养父无关。

那么,他们有没有考虑过这种行为可能会对孩子影响不好的心理影响?桂先生说:“没想过。”

对于让孩子举牌子“救母”的行为,小宝的养父、李征琴的丈夫施先生对澎湃新闻说,“不是我出的主意。现在他们做什么,别人都可能以为是我教的。我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谁让我是个律师呢。”

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医生陈建国认为,这些类似行为艺术的行为不妥,对孩子有伤害,不应该让孩子冲在最前面,会让孩子感觉他被抛弃了,不利于未成年人保护。应该给小孩创造一种好的氛围,让孩子觉得这些都是大人的事情,大人无论如何都是会爱他的,他只要该吃吃、该睡睡。

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也对澎湃新闻说,亲生父母带着小宝到各个部门“求情”,会让小孩感受到更大的恐慌,对人格发育非常不利。

“没有心理干预,是很大的缺憾”

张纯还对澎湃新闻说,孩子不去上学,原因之一便是,他年龄还小,文化程度低,离不开熟悉的环境。今年这一系列的事情,已经远远超过孩子的心理认知程度,“他还处于应激状态”。

浦口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应该几方坐下来,积极做工作。

南京市妇联人士对澎湃新闻说,一直在关注这事儿,但经常连小宝一家人都找不到,不容易协调。教育局、学校的人,已经多次联系过小宝家人让他来上学,他不去,该怎么办,也让人困惑。

从心理行为上看,小宝可能经历了4个阶段。

张纯说,第一阶段是不理解,是爸爸妈妈不要我了吗,怎么突然走了?第二是愤怒,谁应该对我的失去而负责?小宝在亲生父母前发过脾气,他认为他属于南京的家,就是这种状态。第三是纠缠,自己和别人纠缠,他去外面会感觉异样的眼光;自己和自己纠缠,觉得是自己亲手把妈妈送进监狱,该怎么办?你们越让我去上学,我越不去。第四是抑郁。

“小宝目前处在第三阶段,自己和自己纠缠,还没到第四阶段。”张纯认为,应当对小宝进行心理干预。此前,他曾经和几位专家组成后援团,对小宝心理干预过一次,但后来被有关部门出于各种考虑中止了。”重大舆情事件,没有心理干预,是很大的缺憾。“张纯说。

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医生陈建国也认为,小宝不去上学,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包括有逃避心理,他感到没有安全感。

张纯对澎湃新闻说,当全社会不再关注这起案件,小孩从风口浪尖突然被冷落了。谁应当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负责?监护人是一方面,国家则是最高的监护人,既要注重物质的基本保障,也要注重对孩子的心理干预。

他建议,在“后虐童时代”,要有制度保障,民政局、妇联、共青团、关工委等部门,是不是可以一起拿出个方案,“哪怕一个月谈一次,对小孩进行心理干预”。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