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被低估的南京保卫战:南京失守是因为中国军人不英勇么?

杨晓辰
2015-12-12 10:13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去年12月,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都发了一条关于南京保卫战及南京大屠杀的微博。微博前半段高度赞扬保卫南京城的中国军人的英勇奋战精神,并说南京保卫战打得惨烈、中国守军伤亡巨大。但微博评论里有不少网友认为南京保卫战打得不惨烈,守军官兵不顽强抵抗 ,说15万大军中有不少精锐德械师,但仅守了三天就兵败城破不应该吹嘘云云。

当然也有正面肯定南京保卫战的言论,比如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洪小夏就认为,南京保卫战打得十分惨烈,学界低估了南京保卫战。同样,仍有不少网友认为洪教授夸大了南京保卫战的惨烈程度。

南京保卫战中的中国军队武器好于日军?中国军人真不顽强抵抗?南京战役打得像我们想的那样一点都不惨烈?日本方面的史料又是如何记载南京战役的呢?

南京保卫战的研究空白

如今之所以众多网友们认为南京战役打得不够惨烈,主要原因是战役的作战经过、细节、双方的兵力、武器装备、后勤情况的研究深度远远不够。尤其是淞沪守军撤退到南京保卫战打响前,这20来天的战斗,我们很少提及,几乎是空白的。尤其是网友们在军事论坛上聊起这段时间的作战,基本上就一句话:中国守军几乎没啥抵抗,一路溃逃到南京。

然而就算是一些抗日史书籍,对这段历史也是轻描淡写。比如郭汝瑰、黄玉章主编的《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这套书,关于这一阶段的叙述十分简略,关于中国军队的作战情况仅仅几页就说完了。

由于学界、民间研究者长时间忽略这一阶段的战斗,以至于这段时间发生的佘山遭遇战、青浦城保卫战、昆山战斗、常熟保卫战、无锡战斗、镇江战斗等一系列战斗,知道的人少之又少,不要说外地人,就算是本地人,能清楚了解的也是寥寥无几。而这些战斗在日军战报、部队史中的记载都十分详细,这里就不再展开。

被日军炮兵炸毁的中华门西南城角

日军投入重炮高达144门

说起南京保卫战,我4年多前就开始关注此战役,当时还在上高中。放假的时候看日本《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一书时,发现该书在叙述南京战役时,有一段说道:“中国军队抵抗顽强……战斗没有进展……”也就是因为这句话,我才开始专门收集关于南京保卫战中日双方的史料。

收集史料的过程中,我发现关于南京战役的中方资料很少。我找到的原始档案仅有密电4份、卫戍军战报1份、军级战报3份、师级战报5份、其余战报5份,而日方关于南京战役的资料远比我们多,光我收集到的电报、作战命令就有52份、方面军、军级战报7份、师团级战报11份、联队级战报12份、大队级战报12份、中队级战报10份。除此之外,还有战后编写的部队史29部。

首先说一下南京保卫战中日双方的武器装备情况。为了攻下南京,日军投入大量重炮。按照日军战报《第九师团作战经过概要》记载:“从12月11日以来,得到150毫米榴弹炮、105毫米加农炮、150毫米加农炮、240毫米榴弹炮等重炮兵部队的协助。”根据现有的日军战报、战史,我统计出,日军进攻南京城共投入105毫米以上重炮144门,而南京守军仅有8门日造38式150毫米榴弹炮。

顺便说一下,1937年全中国的陆军也只有80来门105毫米以上的重炮。(不包含炮台火炮、第二批德式150毫米榴弹炮,苏式115毫米榴弹炮是1938年才运到中国。)

日军不仅大炮比南京的中国军队多,炮弹数量也远远超越中国军队。南京6处炮台算上进口的8门88毫米火炮,共计51门大炮在整个南京保卫战中仅消耗4000枚炮弹。中央军中的精锐第74军第51师,整个师仅有22门82毫米迫击炮、步兵炮,山野炮一门都没有。八天战斗中,22门迫击炮消耗炮弹323枚,平均每天每门迫击炮消耗2枚炮弹。从而可以推算出,第74军第58师迫击炮弹消耗也大致如此,那么第74军整个军消耗迫击炮弹也就七八百枚。

日军第6师团仅配属了1个独立山炮联队(12门)、1个重炮兵大队(6门)。8天战斗中,消耗70毫米步兵炮弹2100枚、75毫米山炮弹2378枚、75毫米野炮弹7890枚、105毫米榴炮弹450枚、150毫米重榴炮弹892枚,总计13710枚各类炮弹。

日军45式240毫米重型榴弹炮

日军部队史承认战斗惨烈,损失极大

关于南京战役的激烈程度,以及中国军人英勇程度,我们来看一下日军战报、部队史、将领日记中是怎么说的。

牛首山、将军山战斗中,中方第74军第58师,在日军第114师团主力、第6师团第13联队、第45联队第1大队的猛攻之下,浴血奋战了两天之久。战后日军官兵一致认为,中国守军官兵作战顽强。在日军第6师团于1940年内部编写的《第六师团转战实录·南京篇》中,记载了担任第13联队副官的马敏雄少佐在一次会议上说:“牛首山的战斗,打得异常艰难。山上的敌军,是我们迄今为止遇到的最强的对手。”

紫金山战斗中,教导总队第3旅三千官兵面对拥有飞机、重炮的日军浴血奋战,有不少官兵战斗到最后一刻,这一点连日军战史都给予承认。日军《第九师团战史》对此记载道:“据守紫金山的敌军(中国守军)虽然是敌人,但的确很勇猛,他们也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明知结果肯定是死,但还是顽强抵抗,一直奋勇地阻挡我军的进攻。”

紫金山下日军150毫米加农炮阵地

而在乌龙山一带进行战斗的第2军团则几乎全是新兵,他们面对日军佐佐木支队的疯狂猛攻,仍然是前赴后继,以血肉之躯抵抗日军的钢铁炮弹。日军佐佐木支队长佐佐木到一少将在12月11日的日记中写道:“敌军抵抗实在太顽强了。因此,命令炮兵集中火力对他们进行炮击。战壕里堆满了敌军士兵尸体。尽管如此,当我步兵沿山坡向上冲锋时,甚至还有敌兵宁死不退,死守阵地、宁死不屈。”

按照日方档案、部队史记载,整个追击战、南京战役中日军损失极大。根据保存于日本防卫省防卫研究所图书馆的《中支方面地上作战经过概要》记载:“从11月13日-12月13日的追击战、南京战役日军伤亡人数约为26000余人。”我结合日军各个战报、部队史算出南京保卫战中日军死伤约6000人。

与同时期的华北战场对比,更能体现出华中战场日军死伤惨重的情况。按照保存于日本防卫省防卫研究所图书馆的《北支方面军各兵团战死伤调查表》记载,第16师团在1937年的华北战场(从9月17-10月19日)共伤亡1080人。而从华北第2军转调到上海派遣军后,据《第十六师团状况报告》记载,从1937年11月13日-12月13日,第16师团伤亡2194人,其中南京保卫战(11月30-12月13日)伤亡1433人。

据保存于日本防卫省防卫研究所图书馆的《北支方面军军医部战死、战病死、战伤内地送还患者调查表》记载,1938年这一年日军华北方面军共伤亡49050人。这个伤亡数据与日军华中方面军一个月损失2.6万人对比,不难看出日军在华中伤亡惨重,一个月的伤亡几乎是华北日军6个月的伤亡。

日军原始档案《中支方面地上作战经过概要》

南京沦陷的责任该由谁承担?

从日军的伤亡来看,如果坚守下去退到城内打巷战,南京至少还能守10多天。日军不伤亡上万人,根本攻不下南京。可惜,南京没有继续坚守下去。但南京丢失的责任不应该由牺牲的数万军人承担,而应该由蒋介石和南京卫戍军司令长官唐生智以及部分军、师长承担。

蒋介石作为最高统帅,在关于守不守南京的事情上犹豫不决,从一开始就没有下定决心死守南京。唐生智作为南京守军最高指挥官,没有破釜沉舟与日军决一死战的精神,最后指挥部队突围不当,导致七八万的部队出现大混乱,三四万中国军人被俘虏并惨遭日军杀害。还有一些军、师长,在得知要撤离南京后,不但没有指挥部队撤退反而丢下部队自己逃跑。

南京卫戍军司令长官唐生智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南京的丢失而责备、埋怨那些守卫南京城的中国军人。南京10万守军面对综合实力强于整个中国军队的日军浴血奋战,以至于日军的战报、阵中日志,甚至是三四十年后编写的内部部队史都高度评价中国军人的英勇作战精神。可见,当时的南京守军官兵确确实实是用命在拼。

值此南京大屠杀78周年之际,我们在悼念30万遇难同胞的同时,也不要忘记那些为保卫南京而壮烈殉国的中国军人。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