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美国大选 | “近三十年来最不受欢迎的议长”走后怎么办?

李海默
2015-11-16 15:57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九月底,美国众议院议长博纳(总统继任顺序名列第二,仅次于副总统兼参议院院长拜登)迫于院内共和党激进派压力,宣布辞职,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后围绕继任人推举问题各方力量纠缠苦斗一个多月,变数环生,风潮迭起,直到最近共和党内才最终形成共识,确定由瑞恩(2012年总统大选罗姆尼副手)接任博纳,执掌大局。众议院议长地位,一般而言有两重相当重要的角色扮演,一是可以管控整个立法的议事程序,包括授权议员进行发言,提出动议,以及委任议员参加到具体的功能委员会中等,二是他同时也是多数党的实际领袖,有责任要为多数党的立法议程进行捍卫和保驾护航。毫无疑问,在目前行政机关仍由民主党主导的格局下,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议长地位,对于其党团自身而言乃是相当之重要的,同时对于整个美国立法-行政关系问题而言,也是至为关键,不可或缺的一环。

所谓风起于青萍之末,早在今年7月间,共和党国会众议员Mark Meadows 就已经放话一定要把博纳拉下马来,而事实上,最后迫使博纳下台的也正是Mark Meadows们组成的自由连线(Freedom Caucus)。此一共和党内之组织,人数虽然不多,但若其内部全体成员合力一致地和共和党主流派唱反调,却正好足以使共和党议员人数在总表决时达不到众议院的半数以上,大有四两拨千斤之势头(有兴趣的读者请参阅:http://zhuanlan.zhihu.com/iamelection/20297942)。

休斯顿大学政治学系专门研究美国政治的学者Brandon Rottinghaus教授在十月初向笔者介绍了三个核心观点:第一,博纳的下台有可能会影响到共和党候选人序列中那些比较接近于建制派的人物,比如杰布·布什;第二,博纳的下台展现出了国会中共和党的阶层性失序,议事程序是分裂的,党内派系间彼此就大局政治战略不能互相认同,使人愈发难以相信他们所坚称的自己能够实现有效政治治理,而不仅仅只是一味反对;第三,如果这一系列事件再次导致政府关门停摆,民主党不应成为被指责对象,但同时民主党可能失去的东西也远远更多,因为如果各方不能达成协议,2011年通过法案所带来的严厉财政削减方案被真正执行起来,民主党所支持的一系列社会项目都将遭受严重损害。是以民主党应该充分利用共和党内的分裂作为武器,去影响公众,促使国会内尽快达成一致性协议。

博纳作为代表共和党的众议院议长,不管他怎样愿意与民主党协调互动,都注定是得不到民主党喜欢的,而令人尤其惊讶的是博纳在共和党支持者中的口碑却也相当低迷。Gallup的民调显示,自从2013年年底以来,一直都大约有近一半的美国民众对博纳持负面评价,博纳的受支持度到今年年中时更下滑到一个低谷。在今年八月时,只有大约23%的美国民众说他们对众议院议长有着积极正面的评价,而这一数值也是博纳就任议长以来最低的一次,54%的美国民众对他的工作质量没有好感,另有23%的人不表示立场与看法。是以Gallup的分析人士认为博纳的宣布辞职虽然很突然,他的离去却并不一定为很多美国人所怀念和牵挂。在NBC主导的一场民调中,72%的共和党支持者都认为博纳无力在立法上达成共和党所追求的目标,36%的共和党支持者说他们支持博纳立马从议长和共和党领导者职位上退下来。在由《霍芬顿邮报》进行的一场民调中,显示49%的共和党支持者对博纳的议长任内工作表示不满,表示满意的共和党支持者只有28%;44%的共和党支持者认为博纳不够保守;52%的共和党支持者认为博纳和民主党人妥协的太多了。《华盛顿邮报》更直称博纳是美国近三十年来最不受欢迎的议长。如果仅从这些民调的数据而言,博纳的确说不上有什么光彩照人的民意基础。如果仅从这些民调的数据而言,博纳的确说不上有什么光彩照人的民意基础,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博纳至少在他本人所代表的选区里呼声一直很高(这一点已经胜于世界上其他地方很多经由类似单一选区两票制下政党配票所产生的立法界议员),而众议院共和党成员里的多数人也都支持他的任职。

按照表面的道理来说,博纳任期内共和党在众议院的战绩并不坏,但是政界普遍将博纳的领导力视为低效的和平庸的,比如,很少有人将共和党在2010年重回众议院多数党地位的功劳归之于博纳,反而一般都归之于茶党崛兴和基层积极分子的频繁运动。

我们可以以一个显著的例子为证,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之一的参议员克鲁兹(Ted Cruz)与博纳有长期不睦之历史,克鲁兹虽然与博纳并不同处一院,却经常鼓动他在众议院的同道们去致力颠覆掉博纳提出的折中妥协性的立法方案,代之以对抗性(confrontation)的立场。美国媒体也感叹目前发生的博纳黯然下台,而克鲁兹却进选总统,说明的正是共和党内权力平衡状态的迁转,被茶党激起的较为年轻世代的保守主义分子力挺克鲁兹的上升,而博纳所代表的老派共和党人正慢慢退散和消解。

这样看来,博纳的下台就很有些所谓“运去英雄不自由”的味道,亦即并非是博纳真的做错了些什么,而是他的整个风格就和共和党新的发展走向颇有些格格不入。想当年博纳也是积极反对政府大量开支的,他的一句广为人知的豪言就是:“美国的家庭已经开始勒紧裤腰带过生活了,但是他们却完全没能看到美国政府在做同样的事情。”但是现在共和党内激进派都将博纳目为一个毫无原则,只知道一味妥协退让的典型旧式政客加以鄙夷。比如博纳支持给予奥巴马在对外贸易谈判上走快车道的决定权力,就几乎被共和党内激进派批成卖党外加卖国。

当然,也有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博纳现在无非是自食苦果而已(如Joan Walsh为The Nation所撰文),他们的论据是现在共和党内的激进派势力的盛行,一部分正是由博纳亲手助长和鼓动起来的。当激进派势力延烧到博纳无法控制时,博纳反为其所裹挟和吞噬就是很自然和正常的事情。这些分析人士强调,在2010年时,麦卡锡(Kevin McCarthy),坎托(Eric Cantor)和瑞恩(Paul Ryan)一起组织招募了一批激进分子为共和党领导层所用,以达至其政治目的,而这批激进分子,正是现在折磨博纳和麦卡锡们最为有力的一群人。博纳辞职,国会众议院多数党领袖麦卡锡被自由连线(Freedom Caucus)逼得放弃竞逐议长地位,坎托在共和党本选区初选中落败于茶党分子意外下台,相对年轻且政治资本雄厚的瑞恩先是相对保持低调,不愿意太出风头,最后还是表态挂帅出征。这种种逆境并非是不知从何飞来的祸端,而实质是他们自己亲手种下的苦果。

当然,这种说法未免有些太尖刻,有些不够中立和流于偏颇,在一定程度上,共和党在奥巴马任内先后能够重夺众、参两院多数党地位,不能不说是有其非常广阔深远的选民支持背景的。但是与此同时,这种说法也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共和党目前面临的窘境,毕竟多数分析人士都同意:如果共和党方面不能很好地尽速解决议长人选的问题,并在未来尽速团结起来,那么有可能共和党将会元气大伤于无休无止的内耗中,甚至可能在未来失去目前稳操于手中的众议院多数党地位,拱手将本来看似无懈可击的主导权就这么平白无故地转让给民主党,从这个意义上讲,博纳的辞职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政治人物本身的去留行止问题那么简单而已。弗吉尼亚大学政治学系的Larry Sabato教授则对美国媒体指出,问题可能还更为严重:极端派共和党人们虽然看似取得了胜利,但是这个胜利有可能仅仅只是虚空的表象而已,因为新的议长不大可能在抗衡奥巴马方面做得比博纳更多,而一个被极端派共和党人操纵和绑架的众议院却很可能会影响到共和党方面征战总统大选的胜算。

分析界人士一般认为,随着博纳的辞职,留下的国会政治斗争不会减少,反而可能会加剧。瑞恩接任之后一再向媒体强调的是,众议院应该遵循政治制度上的常轨与秩序,经由这些常轨与秩序,最终众议院的集体决策意志必能展现出来,美国媒体敏锐地察觉到,这些主张在本质上与博纳所提倡的内容非常之近似。当然,与此同时,瑞恩也的确展现出比博纳更趋于右的特质,他承诺会力挺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增长,而自由连线的成员则对媒体表示他们对瑞恩挺满意的,因为瑞恩已经开始着手向普通的一般众议院议员们逐步开放参与到立法程序的更大权力,允许更多的公开辩论。有理由相信,新议长在与行政部门的合作度上,预计较前任将会或多或少有所下滑。如果说博纳是走在民主党(尤其是民主党把持的行政部门)和共和党激进派之间的中道上,那么瑞恩现在则无疑是走在博纳原本立场与共和党激进派之间的中道上,虽然同样是中道,但日后明显对于民主党会更加不妥协一些(实际上,此点在最近刚通过的《高速公路法案》中已有一些端倪体现出来)。前揭Sabato和Rottinghaus教授的分析仍然是成立的,对于瑞恩来说,最麻烦的事情大概就在于如何一面对民主党表现得更加强势,一面又能有效遏抑住共和党内极端派的持续压力,毕竟不管是谁,不管有多高的政治智慧,在这两面之间都很可能一不留神就走出顾此失彼的昏着来。

从中国观察者的角度来看,有很多人仍然对里根-撒切尔式的政治保守主义路线情有独钟,并进而可能会认为“只有不妥协的共和党人才是好共和党人”,这本无可厚非。但我想,共和党中的极端激进派们可能误解了一件事:保守主义并不一定能带来其所欲求和保证的后果,关键还在于如何把握住分寸与尺度。作为当代政治保守主义奠基者之一的柏克(Edmund Burke)就曾经一再地警告过,那些幻想着用头脑中的一套意识形态体系去全面塑造和改变这个世界的人是极其危险的,即使这套意识形态体系本身是有着鲜明的所谓“保守主义”标签的,后果也完全一样。因为政治上真正重要的乃是审慎和持重(caution and prudence),是一种戒慎恐惧的务实。极端激进的保守主义分子带来的更多可能是体系性的混乱与灾难,而非期待中的调适与平衡。

(本文感谢游天龙博士、华建平博士等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