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巴黎恐袭|专家:尽管如此,美国不太会和俄罗斯合作打击IS

澎湃新闻记者 郑怡雯
2015-11-15 08:20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当地时间2015年11月13日,美国华盛顿,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巴黎暴力袭击事件发表讲话。

11月13日晚间,法国巴黎市区发生多起爆炸或枪击事件,已造成至少129人死亡,352人受伤。第二天,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宣布对此事件负责。

为什么IS选择在11月13日发动袭击?

“今年9月,法国加入美国带头的联军空袭行动,打击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11月5日,法国总统奥朗德宣布将部署‘戴高乐’号航空母舰进一步打击‘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紧接着,‘伊斯兰国’在13日发动袭击,是对法国的报复,也是对西方世界的报复。”联合国文明联盟大使、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潘光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说。

也有推测说,11月底巴黎将召开气候大会,届时安保将会更加严格,IS不容易出手,13日发动袭击更易得手。

“无论‘伊斯兰国’何时选择发动袭击,法国情报部门竟然对这起精心策划的袭击完全无知,法国警方和情报部门出现重大过失,法国预警防范机制很失败。”潘光告诉澎湃新闻,“此外,法国对叙利亚难民的身份检查存在漏洞,极端组织成员混入难民潮中悄悄潜入法国,为恐怖主义事件提供人力支持。”

面对这场堪称911后最大规模的恐怖袭击,奥朗德表示将对恐怖分子进行无情打击。网络上甚至纷纷传言说,法国将以核武器对IS进行回击。那么,西方社会是否会对IS进行新一轮更有力的打击?或者说,在恐怖主义面前,美国是否会和俄罗斯放下成见,一起对IS这颗恐怖主义毒瘤进行打击?

“不太会。”美国著名“知华派”汉学家、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所长季北慈(Bates Gill)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举办的“转型中的世界秩序,中国的角色和挑战”年度国际顾问会议上给出了他的答案。

“美国和俄罗斯之间具有难以弥合的分歧,两国关系显得很‘针锋相对’,在叙利亚问题上,俄罗斯强势介入之后,一直拒绝放弃支持巴沙尔-阿萨德(Bashar al-Assad)政权,要站在一起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几乎是不可能的。” 季北慈说。

“军事打击还是治标不治本,‘伊斯兰国’在叙利亚战场占下风,就变本加厉搞恐怖主义。”潘光告诉澎湃新闻。

潘光表示,法国有超过400万穆斯林,是整个欧洲最大的伊斯兰人口。法国的穆斯林人口超过10%,虽然法国是个世俗化传统浓厚的国家,法国政府也发起诸多反对极端激进主义的运动,但穆斯林群体一直被边缘化,很多人产生失望的情绪,逐渐走向无政府主义和边缘主义道路,许多年轻穆斯林投向IS。

“全球反恐为何‘越反越恐’?因为国际社会根本没有消除恐怖主义根源。”潘光告诉澎湃新闻,“恐怖主义思潮的根源不在于文明差异本身,而在于无知、狭隘、偏见和因此产生的非理性思潮。”潘光说。

“要想消除恐怖主义根源,真正需要关注和改进的是媒体、移民和青年教育。”潘光告诉澎湃新闻,“传媒应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沟通和了解,而不是助长无知和煽动偏见;移民始终难以融入主流社会,移民接纳国需要竭尽全力减少他们被社会边缘化的感觉;在青年群体中需要进一步推动系统的跨文化教育。”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