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客双十一抢光奶粉?澳大利亚超市开始限购

澎湃新闻记者 谢涓
2015-11-18 09:20
来源:澎湃新闻
财经上下游 >
字号

当地时间2015年11月12日,悉尼一家商店的婴儿配方奶货架上贴着“每位顾客只能限购8罐”。 视觉中国 图

“爆买”突袭澳大利亚产婴儿奶粉。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因大批量国际采购导致婴幼儿配方奶粉短缺,澳大利亚各大超市正采取措施,限制相关奶粉产品的购买。11月17日,澳大利亚的农业与水资源部宣布,正在调查关于非法出口澳产婴儿配方奶粉的“一系列指控”。澳大利亚当局规定,出口10公斤以上婴幼儿配方奶粉必须经由注册企业进行,违反规定者最高可被处以12个月监禁。

科尔斯(Coles)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连锁超市之一。当天,科尔斯表示,顾客每次进店购物只能购买两罐奶粉。报道称,奶粉短缺问题本月初就出现苗头,这家隶属于澳大利亚西农集团(Wesfarmers)的超市无奈在本月内两度削减顾客的奶粉配额。

科尔斯的主要竞争对手沃尔沃思(Woolworths)上周已宣布,将顾客每次购买的奶粉数量限制在四罐以内。

婴儿奶粉又不是Prada手袋?

这两家超市均拒绝就造成近期奶粉需求增长的原因置评。不过华尔街日报指出,一些亚洲国家或地区最近几年也面临类似的婴儿奶粉短缺问题,原因是对食品安全不放心的中国大陆客人越来越多地赴海外采购奶粉。

值得注意的是,在澳大利亚奶粉断档的同时,中国“双十一”多个电商平台举行年度大促销,母婴用品一直是囤货族的大批量抢购目标。据阿里巴巴公开的信息,双十一天猫交易额为143亿美元,超过去年创纪录的93亿美元。该公司称,最畅销的产品包括婴儿用品、营养品、耐克运动鞋和Levi's牛仔裤等。

自2008年后,中国市场对进口配方奶粉的需求增长迅速。据行业内统计,2014年婴幼儿配方奶粉通过海淘代购的规模为100亿元左右。

然而,中国妈妈的需求却在海外市场掀起波澜,从德国到新西兰,不少超市都遭遇过奶粉货架被搬空的盛况。即使像中国香港和泰国,也出现过对中国大陆消费者实行配额制,以保证对本地居民供应的举措。

在新西兰超市中,这样的限制规定仍然存在;而在香港,游客们在离开城市的时候只能带上2罐。如果被发现携带量超出规定,“水客”将面临两年监禁的惩罚。

对于澳大利亚父母来说,为他们的宝贝寻找婴儿配方奶粉已经成为一项艰巨任务。

今年39岁的克莱尔·康奈利的儿子8个月大,需要吃配方奶粉,但在悉尼当地的超市里,货架已经被买空。“当然无论人们身处世界何处,都需要精心喂养孩子。”可“爆买”澳大利亚超市里的产品太可笑了,她说。

她还说,“加价在网上出售澳产婴儿配方奶粉更是‘可笑’……它又不是普拉达(Prada)的手袋”。

可是她错了——事实是,澳大利亚的配方奶粉在中国的网店上确能卖出惊人“高价”。在中国的著名电商平台上,一罐900克可瑞康(Karicare)幼儿配方奶粉售价一般都超过170元人民币。可是同样产品在澳大利亚超市只卖一半的价,约为12.74美元(约合81.2元人民币)。

中国乳企投资海外奶源

全球贸易不振、消费低迷的当下,中国的婴儿用品产业无疑具有良好前景。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三五规划建议》。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二孩政策放开之后,保守的预测每年能够增加200万个孩子,约占中国13亿总人口的0.15%左右。他的研究认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之后,预计每年能够拉动GDP增长0.2%。

“如果政策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婴儿配方奶粉市场每年将出现10%的增量需求。”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分析师在报告中写道。

乳业企业和婴幼儿相关产业将直接受益,就连新西兰企业也因此收获良好业绩。

17日,新西兰上市公司a2乳业公报称,在截至10月31日的四个月中,a2白金婴幼儿配方奶粉实现营收3800万新西兰元(约合1.57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仅为870万新元(约合3590万元人民币),业绩狂增近四倍。

巨大的市场需求存在,堵不是出路。法国食品巨头达能旗下的纽迪希亚(Nutricia)公司负责可瑞康和爱他美(Aptamil)品牌奶粉在澳大利亚的销售。对奶粉遭遇国际抢购一事,该公司发言人表示,旗下部分产品面临“前所未见的巨大需求”,将“努力维护本地供应,增加在澳大利亚超市和药店的铺货”。

中国的婴儿配方奶粉生产商也在竭力满足需求的增长。中资企业近期动作频频,多家企业出手,收购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乳业和畜牧业等资产。就在本月初,中国乳品企业雅士利集团在新西兰的工厂开始投产,以“新西兰奶源”投中国消费者所好。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