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特·达蒙:花上千亿美元救“我”很值得

澎湃新闻记者 张喆
2015-11-21 07:58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马特·达蒙在背板上签名

1996年,马特·达蒙为了能完美诠释毒瘾士兵一角,在《生死豪情》拍摄过程中减掉了40磅(约36斤)体重,由此发端,他逐渐在好莱坞占有一席之地。

将近20年后,当达蒙翻看着《火星救援》剧本,读到其将要饰演的宇航员马克·沃特尼因长期在火星食用土豆,骨瘦如柴的描述之后,他问导演雷德利·斯科特,“这次我要减肥吗?”

11月20日,电影《火星救援》主创斯科特、达蒙及塞巴斯蒂安·斯坦与陈数等在北京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内的圆桌采访,达蒙坦诚表示:“这次用的是替身。”

自电影10月2日在美国等地上映以来,电影中达蒙的消瘦背影成为许多观众热议的焦点,有人甚至将其与电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中马修·麦康纳与杰瑞德·莱托作比较,后两者为那部电影集体瘦身。

“大约是在开拍前6个月,我跟导演说,如果你需要我减肥的话,那么就得给我6个星期时间减肥,然后我们要迅速在一两天时间里把所有马克瘦下来的戏份拍完,然后再等我花6个星期时间恢复正常,再接下去拍其他部分。后来我们算了一下,这个过程太昂贵,太浪费时间了,实际上大家在成片里看到的,马克只有两个镜头需要很瘦很瘦,所以最后我们决定采用替身。”达蒙表示,自己出演这一角色十分幸运,“因为宇航员身材都很好,所以我只需要一直锻炼身材就行。”他接着开玩笑道:“我已经好几个星期不想碰土豆了。”

电影的主题是关注人类生命的价值

《火星救援》中的马特·达蒙

银幕里的马特·达蒙似乎很多时候需要被人“拯救”,从《拯救大兵瑞恩》到《星际穿越》再到如今的《火星救援》,达蒙笑称自己前两天刚刚收到一封邮件,“有个家伙把这三部电影的海报拼到一起,然后问——我们到底要花多少钱来救你这一个人?!事实上,我们真的做过这么一个估算,《火星救援》如果放在现实中,可能需要上千亿美元的经费,才能去执行这样的一个救援任务。但我们都认为这是值得的,因为我们是以积极的态度去看待生命的价值,为此我们愿意付出牺牲,这三部电影都有同样的主题,他们都关注人类生命的价值。也许每个文化里有不同答案,但让我自己回答,我绝对会说应该去救‘我’。”

原本达蒙与斯科特在构思马克·沃特尼这一人物时,曾希望在电影里给予他一个情绪的起伏,“我们策划了一个情感上的低谷,就是马克·沃特尼快要失望,快要放弃的一个点,但是当我们真那么拍时,都突然觉得这么演是不对的,所以我们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整。到电影的第三幕,马克·沃特尼要坐火箭离开火星的时候,导演并没有告诉我‘action’(开拍),我戴着耳机,他让其他演员说话,在耳机里,我(马克)突然听到其他宇航员的声音,我想如果我真的在火星有那么几年,一直没有听到其他人说话的声音,在准备发射离开火星那一时刻,突然能听到我的这些老朋友,我的同事们说话的声音,我会多么的感动,我在演的时候真的感动的差点流泪了,这是我们意想不到的一个情感的高点。”

老导演不看影评

《火星救援》剧照

《火星救援》改编自安迪·威尔的同名畅销小说,编剧为德鲁·高达,他是好莱坞知名编剧,曾撰写过《科洛弗档案》《迷失》等。“一开始,我接到德鲁的电话,他说这电影是他来导,但后来他又告诉我他要先去拍一部多年来一直想要拍的电影。于是我也就把剧本搁在一边。大概又是一个星期之后,我又接到一通电话,说雷德利·斯科特要接手,于是我就立马冲到了他的办公室。”

达蒙说自己是斯科特的“超级粉丝”,这位现年77岁的好莱坞天才导演在其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执导过各类题材的影视剧,“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是《异形》与《银翼杀手》。这两部电影在我年轻时出现,让我想要走上电影这条路。它们对我人生有非常大的影响。”这两部电影皆出自斯科特之手。

斯科特或许仍旧对1982年《银翼杀手》上映后的“恶评如潮”愤愤不平,这部作品在首映的十几年后,突然转变成为“科技宅”热捧的经典,“《异形》刚上映那会儿,很多人抱怨这电影,说它过于消极,《银翼杀手》更是被人贬得糟糕透顶,我读了一篇负面影评,那是我最后一次去读影评。因为在我看来,如果有影评对你的电影赞美有加,那你会相信这些话,你的思想就会由此放松,可如果影评全是批评,那对你精神上也是打击。所以最好还是自己做自己的影评人。在完成一部作品后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拍它,以及我完成得怎么样?”

斯科特清楚自己并不想要再拍一部类似《2001太空漫游》的科幻电影,“库布里克已经把人工智能问题做得非常漂亮,探索高科技在如何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又威胁到人类自身。”他说,回头看自己以前的作品,“比如说《异形》,那时候跟非常好的服装设计师合作做异形的形象,我觉得是非常有创意的。但科幻电影里幻想的部分可能会淡化故事里的戏剧性,所以这两者需要一种平衡的。”斯科特说,他希望在《火星救援》里找到平衡点。

与斯科特以往的电影相比,《火星救援》最突出的一点便是其不再那么“消极悲观”,达蒙在一旁开玩笑称,“那是因为他老了,所以就开朗起来了。”

“我有一个好朋友他曾经跟我讲过,艺术就像一条鲨鱼,静止不动就会死在水里。我认为做电影也一样,要与时俱进,要不断创新,所以我的风格就是像一个小孩一样,随心所欲,喜欢哪种故事就拍哪种故事,我也很幸运有这个电影公司愿意支持我做这些尝试。我喜欢这个《火星救援》的故事是因为它有幽默,又有戏剧性。主人公的勇敢和毅力,最后有各国太空部门的合作,还有宇航员之间的团结和默契。这里面的情感是非常精彩的,非常吸引人的。”斯科特说。

尽管电影的英文名“MARTIAN”可以直译为“火星人”,但这部电影里并没有外星人存在,对此斯科特解释,“我喜欢把科学家们请到一起问他们有没有宗教信仰,你信不信上帝,过去几十年来科学家对宇宙的认知在不断的深化,我们对太空的理解一直在加深,对太阳系的了解在不断的完善,我们会开始揣测有没有其他的生命,宇宙里有没有其他的物种,我觉得当然是肯定的。宇宙那么庞大,肯定会存在一些其他的生命,那他们到底像不像我们人类呢?还不得而知。而他们的设计,他们的形象和我们一样还是不一样呢,这算是一个巧合还是有一定的设计在里面,是上帝被创造了吗?”

不存在“取悦”中国观众的说法

《火星救援》导演携主创在发布会背板处合影

11月25日,影片就将以IMAX、中国巨幕等格式在中国内地上映。由于影片中讲到中国放弃自身的“太阳神”计划参与到拯救马克的计划中来,并成为马克得以回到地球的关键因素,一些人就此评论这部电影有意“取悦’中国观众,对此,片中饰演中国宇航局官员的陈数表示,“如果大家看过原著就知道,在小说里就有很大篇幅讲述中国是如何参与救援行动的,电影基于小说改编,所以本身就不存在所谓的取悦问题。”

而斯科特则表示,“现实中,如果有足够的资源资金,许多人相信(美国)有技术能在2025年左右登陆火星,最近在华盛顿我跟国家地理频道、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一起组织了放映这部电影,有5位宇航员参加了,他们中包括NASA现任领导人,还有一位现任参议员,他30年前曾是名宇航员。他们现在在华盛顿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一直在努力推动国会拨款更多资金投入太空探索事业上,实际上这些太空探索成本非常昂贵,所以有必要以一个合理的方法和各国形成联盟,组成国际化的团队分摊成本。”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