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观察|一周迎两项重磅新规,评级行业从监管驱动迈向市场驱动

澎湃新闻记者 蒋梦莹
2021-08-12 20:49
来源:澎湃新闻
金改实验室 >
字号

评级行业一周内迎两项重磅新规。

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使用外部评级的自主性,推动信用评级行业市场化改革,决定试点取消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以下简称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环节信用评级的要求,并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此外,8月6日,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从提升评级质量和区分度、完善评级公司内部控制和评级独立性、加强信息披露、加大对违规行为惩戒力度等方面强化信用评级行业要求。

监管风暴持续

今年监管对评级行业可谓“重拳出击”。

这是继今年3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下称交易商协会)取消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环节的债项评级强制披露要求,仅保留企业主体评级报告披露要求后,监管部门试点取消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环节各类信用评级要求。

今年1月末,交易商协会发布取消注册发行强制评级要求的阶段性方案,明确在申报环节,不强制要求企业提供债务融资工具信用评级报告及跟踪评级安排作为申报材料要件。交易商协会发文指出,信用评级是债券市场的重要基础性制度安排,关系到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大局。近年来,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取得较快发展,但也存在评级虚高、区分度不足等“重市场份额、轻评级质量”问题,导致信用评级的风险预警和投资定价功能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除了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动作频频。中国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取消了公开发行公司债券信用评级的强制性规定;此后又发布《证券市场资信评级业务管理办法》,明确取消注册环节的强制评级要求。

降低外部评级要求,是近年来评级行业监管政策的重要方向,也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国际共识。《通知》提出,降低监管对外部评级的要求,择机适时调整监管政策关于各类资金可投资债券的级别门槛,弱化债券质押式回购对外部评级的依赖,将评级需求的主导权交还市场。

而试点的提出可以说是中国债券市场在弱化外部评级依赖方面迈出的决定性一步。

评级需求的主导权交还市场

央行此次试点,相当于试点期内债务融资工具不论在注册环节还是发行环节都不再需要任何信用评级要求,而将企业评级选择权完全交予市场决定。在去年的永煤事件之后,监管对评级加强了关注,总体上要求评级公司能够参考国际的做法,评级要能够呈现出正态分布。现如今,评级仍然集中在AA以上,也因为这是债券能够发行的评级级别门槛。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副院长袁海霞向澎湃新闻表示,试点取消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环节信用评级的要求,是近期五部委联合出台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健康发展通知关于评级机构市场化改革的具体落实。取消强制评级,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外部评级依赖,将推动评级行业发展由“监管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更长远来看,信用评级已经日益成为债券市场重要的基础设施,随着债券市场风险释放市场化、常态化,市场对高质量的评级服务需求依然存在。整体有助于行业更好的服务投资者,建立起行业“声誉机制”,推动形成基于评级质量竞争的市场新秩序。

《通知》明确提出,信用评级机构应当长期构建以违约率为核心的评级质量验证机制,制定实施方案,2022年底前建立并使用能够实现合理区分度的评级方法体系,有效提升评级质量。

联合资信近日表示,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我国评级行业监管趋于统一、规范,在监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评级行业不断完善评级方法、提升评级技术。不过,针对信用评级行业长期存在且成因复杂的评级虚高、区分度不足、事前预警功能弱等系统性问题,目前仍未取得明显进展。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金融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钟辉勇向澎湃新闻分析指出,央行此次试点会使得市场中评级机构形成分化,评级质量差的评级机构会受到的影响较大,因为得不到市场上投资者的认可;同时,由于取消了强制发行评级的要求,而资质差的发行人也就不会再找评级机构来做评级。而评级质量得到市场投资者认可的评级机构,他们受到的业务冲击就相对比较小。

中诚信国际董事长、总裁闫衍今年5月以《重塑行业,回归本源》为题在2021中诚信投资者服务大会上指出, 取消强制评级、降低外部评级依赖、强化评级行业监管等相关举措,在短期内将给评级行业发展带来一定压力,但长远来看,将有助于促进评级行业回归投资者服务本源,推动评级行业格局重塑,并迈向市场驱动与高标准、严监管的行业新发展阶段。

闫衍表示,随着债券市场打破刚性兑付,信用风险事件加速暴露,评级中枢上移、区分度不足、事前预警能力弱等问题日益凸显,导致信用评级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制约着评级行业、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他还提到,这些问题背后既有评级机构本身的评级体系、理念等评级技术不足等原因,也与长期以来我国信用生态环境尚不完善等因素有关。

市场影响几何?

试点实施后,债券评级中枢是否会出现大规模下移?又会对债券市场带来什么影响?

钟辉勇认为,未来评级中枢会出现下移,但下移的速度可能会比较缓慢,不一定会快速下移。总体来说,监管的目的是希望以后市场上出现真正得到投资者普遍认可的评级机构,并不会对整个债券市场带来非常大的冲击。

尽管对市场影响不大,但业内普遍认为这对评级行业的冲击如疾风骤雨。

资深投行人士陈浩直言,现在整个评级行业面临巨变,“过去是吃不吃得饱的问题,现在是生死存亡的问题。”

而评级机构 “涅槃”之路也是一个重建公信力的过程。

闫衍指出,未来评级机构会更加专注于投资者服务能力建设,市场各方应将以评级质量为核心的投资者服务能力,作为评价评级机构的标准,建立评级行业良性竞争的正向激励机制。在行业变革的趋势下,深化信用分析、提升投资者服务水平将成为信用评级的立身之本。

陈浩认为,试点开始后评级之锚可能会下移,而且也不是一家评级机构会下移,一旦一家评级机构说了真话,其他机构也都会跟着说真话,于是锚就会统一下移。

钟辉勇亦指出,现在只是取消强制评级,但是对于发行人而言,尤其是优质发行人,为了吸引投资者,还是会进行评级的。

“最后评级机构所提供的评级结果也一定是会统一的,不可能各有各的体系。”钟辉勇说道。

闫衍介绍,从可实现路径来看,短期内评级机构可基于反映受评主体基础信用状况的BCA(个体实力评估)等级,提高区分度,同时结合外部支持因素、ESG评估等参数,形成具有区分度的评级标准;中长期来看,应逐步建立以违约率检验为核心的评级技术体系,以实现基于违约率表现的评级结果分布。

按照中诚信国际的测算,改进评级方法后,评级中枢将下移——过去主体信用评级集中在“AAA”级的产业类主体,其BCA评级将降为 “AA-”;而过去主体信用评级集中在“AA”的基建投资类主体,其BCA评级降至“A”。

据澎湃新闻了解,外资评级机构标普信评的评级方法参考了标普全球的方法论:首先得到“个体信用状况”,它代表了企业在市场上不依赖于外部支持时自身的造血能力有多强。此外,再考虑集团或政府的支持因素,最终得到的是主体信用等级。

标普信评工商企业部评级总监王雷此前向澎湃新闻表示,他们的方法论从结构上而言能够提供更多的区分度。通过对比按照境内评级机构分布在AA、AA+和AAA三个级别的上千家主体,标普信评的案头分析结果却落在从AAA到B-总计16个子级的跨度中,中位数位于BBB序列,区分度较大。

不过, 外部支持究竟如何衡量,在中国的国情之下,行业或仍将面临一段探索期。

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此前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国家信用与企业的信用传递应该如何判断是个难题,也是行业内部需要共同去面对和改善的。即便可以参考成熟市场的前车之鉴,其中的度仍需要评级公司自己去探索和把握。

    责任编辑:郑景昕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