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号:治霾无捷径,应急举措莫像雾霾一般悬浮

王石川/人民日报评论
2015-12-01 21:23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编者按】

今年以来的华北最严重雾霾已进入第5天,京、津、冀、晋、鲁、豫普遍出现严重污染,红色预警仍未如期而至。

12月1日,“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号发表文章指出,被雾霾裹挟的公众,一直都有困惑。公众对应急预案的热切叩问,乃至心生“霾怨”,既是对自身健康的关照,也是对公共事务的参与。

文章强调,治理雾霾并无捷径,再严厉的举措,如果像雾霾一样悬浮,就难免中看不中用;再科学的制度设计,如果在落实中打了折扣,效果难以抵达预期。

全文如下:

2015年11月30日,北京。东二环陷入雾霾之中,一家酒店的标志霓虹灯在雾霾中闪烁。 澎湃新闻记者 权义 图

从11月30日北京发布今年首个霾橙色预警开始,持续的雾霾天气已经连续折磨了京津冀地区近一周。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甚至心情,都受到严重影响。

大概两年前,有人预言:“如果要写一部中国空气污染史,北京的2013年1月12日将是一个历史性时刻。”当天23点,西直门北交通污染监测点PM2.5实时浓度值跳跃到了恐怖的993。可是这几天,北京空气污染指数似乎已进入爆表模式,PM2.5实时浓度值上千乃至破千,变得轻而易举。

雾霾的搞笑段子又开始刷屏。生活固然不能缺少以苦为乐的乐观,也不能缺乏自我解嘲的能力,但是面对重度污染的公害,如果有关政府也只是“乐见”插科打诨,而不是严肃地看待、求解、关注,未免可悲。这个时候,远不是让公众迷恋“任雨落风惊,自静水流深”的时候,更不是让百姓依赖精神胜利法的时候,而是奋起行动的时刻。

被雾霾裹挟的公众,一直都有困惑。这轮雾霾来势汹汹,究竟为何?时值供暖季,供暖与雾霾是否难解难分?很多公众更关心,何时启动红色预警?根据北京市今年3月31日发布的《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预测空气重污染将持续3天以上”,应启动红色预警。而从11月27日到12月1日,北京重污染已持续5日,红色预警仍未如期而至。公众对应急预案的热切叩问,乃至心生“霾怨”,既是对自身健康的关照,也是对公共事务的参与。

相关部门并非无动于衷。据悉,11月29日,北京已启动二级应急响应措施,对2100余家工业企业实施停产限产;霾预警,也从黄色升级为橙色,这意味着,要对企业停产限产,严禁建筑垃圾和渣土运输车上路,学校可弹性安排教学……如果按橙色预警来严格落实相关举措,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驱霾防霾。

然而,来自环保部派出的检查组证实,部分工地料场仍在施工,渣土车仍在上路。有企业被查出烟气直排室外,有混凝土厂被发现小锅炉环保设施闲置……此前东三省遭遇严重雾霾,也被查出应急预案并未贴地而行。由此可见,再严厉的举措,如果像雾霾一样悬浮,就难免中看不中用;再科学的制度设计,如果在落实中打了折扣,效果难以抵达预期。

习近平主席在巴黎气候大会上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立场中,只有同呼吸才能共命运。但凡体验过APEC蓝、阅兵蓝的人,无不怀念那段美好日子。但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谈及APEC蓝所强调的,“北京的空气质量不能靠运气,而要靠人为”。

空气质量关系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政府必须确保的公共服务。据悉,未来几天,强风可能会吹散北京的雾霾。但要想永远地吹散我们每个人身边的环境公害,只有依靠强化优化治理的罡风。治理雾霾并无捷径,惟有拿出“提头来见”的决心,惟有上下一心的制度推进,天蓝蓝、天天蓝,才不会遥远。(原文标题为《应急举措,莫像雾霾一般悬浮 》)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