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947年上映的国产片《假凤虚凰》,我们差点就看不到

澎湃新闻记者 张喆
2015-12-14 11:59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假凤虚凰》竖排海报

上海曾是中国电影半壁江山,但许多经典电影却并未留存下来,只剩下片名或海报供后人唏嘘。

若不是纪可梅(Marie Claire Kuo)等人的努力,或许1947年上映的电影《假凤虚凰》,亦会成为中国电影史上又一无法挽回的损失。

纪可梅女士

12月12日,上海电影博物馆开启为期两周的“世相·离岸·重逢——经典影片展”,放映8部拍摄于上世纪40至50年代的国产老电影,如曹禺导演的首部影片《艳阳天》、费穆监制的最后一部电影《花姑娘》等,其中巴黎中国电影资料中心保存的《假凤虚凰》原版拷贝是仅存于世的“孤本”,这是该片时隔68年首次在中国内地展映(有资料记载在1994年的一个香港影展上曾播映过该片)。

《假凤虚凰》曾是中国最卖座影片

《假凤虚凰》由文华影业出品,黄佐临执导,桑弧编剧,石挥、李丽华主演,曾保持着发行拷贝数与观影人数纪录,还是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全英文译制配音,并在海外发行放映的国产影片。

该片讲述了大丰企业公司总经理张一卿投机失败,躲债无计,忽见报载华侨富商之女范如华征婚启事,计上心来,诱使一表人材的美发馆服务员杨小毛冒名代其应征,以挽救公司破产。范如华实为年轻寡妇,已有一子,丈夫去世后经济拮据,因贪图生活享受,想利用征婚方式物色一“财貌双全”的丈夫。最终,她选中了丰采英俊的“总经理”杨小毛,并相约面谈。见面时,双方都提心吊胆,唯恐露出破绽,因而闹出不少笑话。

《假凤虚凰》曾一度被批判为“小市民电影”代表,认为其游离于时代大潮之外。但在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教授看来,该片与《太太万岁》《哀乐中年》等,“站在今天开放多元的立场上,我们有必要重新检讨以前那种过于狭隘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对包括《假凤虚凰》在内的文化遗产进行重新梳理和价值研判。”石川写道。

影片在1947年7月11日上海大光明电影院上映前便多有波折。12月12日石川在上海电影博物馆五号棚展示了当年的一份老报纸,上有当年理发师协会对影片抗议信,因片中石挥主演角色自称“理发匠”,并讲苏北方言,协会认为是对其行业同侪的侮辱。据称,影片为此修改了三个镜头后,理发师协会方才作罢。不过,从当晚开幕式上播放的电影来看,到底是哪三个镜头进行了修改已不得而知,只是片中仍保留了“理发匠”及苏北方言。另有旧闻称,石挥在影片上映一年多时间内不敢去理发店剃头,只能请师傅登门服务。

但理发师抗议风波却也成了影片最好的广告,该片在原本只放好莱坞电影的大光明电影院连映两个多月,成为抗战胜利后中国最卖座影片之一。与此同时,美国《生活杂志》(LIFE)用两个版篇幅报道了《假凤虚凰》上映前后的事件,这促成了该片在英美的发行。黄佐临曾师从萧伯纳,他亲自将影片英文名译为“The Barber Takes A Wife”(理发师娶妻)。或许正是因为海外发行的机缘,才令该片得以有“孤本”存世。

“孤本”留存至今

纪可梅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一再表示,她只是影片的“看管者”,更应该感谢的是,当年吴性栽先生的信任。后者正是独资创建文华影业的中国电影实业家,他于1948年迁居香港。

纪可梅与其夫郭钧亮

纪可梅回忆,在1972年她与其夫郭钧亮(笔名梁均国)在香港结识吴性栽,“这次放映的《假凤虚凰》《花姑娘》《误佳期》和《艳阳天》 也都是来自他的捐赠。”她说。

如何以个人之力,创办巴黎中国电影资料中心,有几个缘起。纪可梅是法国人,祖上曾有多人游历东方,带回一些中国古董,这令她自童年起便萌发对于东方文化的向往。1965年她还曾从莫斯科出发搭上西伯利亚快车前往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参访。

翌年爆发的“文革”令其无法在中国大陆进修汉语,她只能辗转前往香港。当时法国科学研究中心和巴黎第七大学为了能够搜集与汉语文学有关的各种资料,与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前身)建立联系,纪可梅与郭钧亮均参与其中。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本地电影仍处于萌芽状态,电影还是以普通话片为主流。上海搬来的电影公司虽然继续拍片,但市场毕竟局限于香港和一些东南亚国家, 除了邵氏和国泰两家南洋背景的电影公司外,大多数电影公司的财政还是相当拮据,许多旧电影拷贝都被随便堆置在简陋的仓库中,香港的气候炎热潮湿,对影片的保存不利,很多已开始变质, 亟需有人关注和保存这批在中国大陆以外的电影,但当时的政府机构对此漠不关心。香港的电影资料馆要到1993年才开始筹建。

正是在这几个背景之下,巴黎中国电影资料中心孕育而生。按照纪可梅的说法,他们最初的目的就是想让法国学汉语的学生能够定期看到中国的电影。实际上,由于学校终止经费,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纪可梅便是靠着郭钧亮在联合国工作的收入当经费,不断充实影片数量。“其实买这些老电影拷贝并没有花多少钱,因为当时港英政府、电影公司和电视台都对这些拷贝不重视,”纪可梅淡淡地说,“只是运费很贵的,以一部35毫米影片为例,拷贝码在一起要30公斤,还好法国航空公司在香港的办事处相当慷慨,为我们提供了免费的运输。”据悉,通过几十年各种渠道的搜集,巴黎中国电影资料中心藏片将近百部。

实际上,根据郭钧亮的叙述,大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纪可梅通过了翁灵文,获得了李丽华同意,将她拥有和主演的一些电影拷贝交付巴黎中国电影资料中心保管, “其中可能还包括了几部孤本,如此次放映的《假凤虚凰》。”郭钧亮表示,这些电影拷贝尚未整理,因此是否真有另一份《假凤虚凰》存世,尚不得而知。

由于是BETA带(未修复版),当晚播映的《假凤虚凰》出现跳帧等状况,还因散佚一本拷贝,情节略有跳脱。但这份16毫米胶片拷贝仍然显得弥足珍贵。石川在开幕式上说,“希望有一天《假凤虚凰》能够数码修复,还它昔日光彩。”

然而纪可梅却多有保留,按照她的说法,“将来的修复技术会越来越好的。”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