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髀设·展|韩国那个禁止开车的社区,现在怎么样了?

澎湃新闻记者 冯婧
2015-12-21 17:19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2013年韩国水原生态出行大会期间,人们用各种除汽车以外的代步工具出行,图片由 The Urban Idea and ICLEI 友情提供

今年8月,澎湃新闻市政厅的文章《髀设·展|禁止开车的社区:一场生态出行戏剧与三次元的改变》介绍了2013年韩国水原市H社区(全名Haenggung-dong)上演的一场名为生态出行的戏剧。在一个月的实验中,全世界关注“生态出行”的专家学者、社会机构、商业团体和媒体,与社区居民一道体验了“无车出行”的生活。

如今两年过去,Citiscope的记者Anna Valmero再次来到水原,想看看现在的水原H社区有多大改变,并采访了水原实验最重要的当地支持者、市长廉泰英(Yeom Tae-young),这位环保斗士出身的市长在2010年当选后,采取了一系列减少碳排放的雄心勃勃的措施。以下是澎湃新闻对此次采访的编译:

2015年10月,韩国水原H社区的街道现状,图片来自Anna Valmero

2015年10月,Citiscope的记者Anna Valmero再次来到水原发现,虽然社区的车辆又出现了,但相比周边街道,汽车交通量明显少了很多,而且人行道也非常热闹。51岁的当地社区领导Hwang Yeong说,经过他们的力争,城市进行规定,把社区街道的汽车速度限制在30公里每小时,而且,每个月举行一次周六无车活动。他希望,明年可以将周六无车活动推进到每个月两次,争取到2018年可以达到彻底的周六无车活动。

2013年的无车实验过后,社区一条主街上出现了17个家庭运营式的小店铺,当地的地产价值也开始升值。一家传统韩国餐馆的店主Cho Ehwa,体会到街道更新带来的生意变化,以前平均每天顾客只有200个左右,现在增长到250-300名。她说:“以前我们以为,没有车可能顾客会变少,但事实是,走路的人越来越多,有更多顾客会光临店铺。停车位占据了原本是行人使用的空间,现在有更多的餐馆可以使用室外露台。”

当人们更多在社区步行,就开始产生更多交流。当地艺术家Lee Kyung Ah 和Roh Yongnah就是在生态庆典时认识的。他们开始合作一些艺术项目,通过水原战后的摄影展等其他活动,连接了不同年龄的居民,也发掘出更多当地人才,一个当地的艺术家网络得以建立。在社区的一个公共广场上,记者还看到一些家长在教孩子怎么骑自行车。

2015年10月,韩国水原H社区的公共广场上,小孩子在学骑自行车,图片来自Anna Valmero

最后,Citiscope的记者Anna Valmero采访了水原市长廉泰英,当面探讨了水原市从无车社区的实验中学到了什么,这些经验给现在的水原市带来了什么。

水原市长:“我们正在改变那种认为汽车是进步象征的思维模式。”

记者:为什么选择H社区作水原市无车实验的区域,结果又如何呢?

廉泰英:H社区有着厚重的历史,象征了韩国在经济迅速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保留住了自己的文化之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水原华城就在这个片区。经济发展引发了水原市居民区的更新改造。然而,由于教科文组织的指导方针限制和约束,H社区的发展落后于城市的其他区域。

韩国水原市H社区俯瞰图,图片由 The Urban Idea and ICLEI 友情提供

过去的住户大部分是富裕的家庭和生意人,他们搬去了现代化的城市公寓。人才流失使得当地迟迟不能发展,现在的社区人群大部分是收入较低的家庭,这是水原市政府数十年来一直面临的难题。

2013年的“生态出行全球庆典”提供了解决这个难题的机会。趁庆典的契机,我们开始翻新、更新与复兴H社区——我们期望能恢复它过去的美丽与光荣,刺激当地经济发展,为居住在那里的人提供更好的生活。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水原市制定了三管齐下的路线图:投资更适宜绿色出行的基础设施;鼓励社区参与分享式发展;与本土和国际合作者持续交换知识与最佳的实践经验,分享教训与共同的挑战。

按照上述计划,水原市政府投资道路基建,翻新商店与住宅的立面。能源与设施管线也埋入地下,拓宽人行道,让骑车人和行人享有更多路面。为了降低行车速度,特意让道路绕着翻新的商店和建筑蜿蜒前进,在直行道路上,我们则引入减速规定让车速放慢。投资市政基建是项目关键,这向人们展示出,项目是长期的,在实验之后仍会持续。市政府投资了1050万美元,其中三分之二用于基建建设。

记者:生态出行全球庆典结束两年后发生了什么?

水原市长骑着代步车来到生态出行大会,图片由 The Urban Idea and ICLEI 友情提供

廉泰英:庆典成功展示了人们如何仅凭步行在社区出行,他们如何放弃私家车,转而寻求其他更绿色的交通模式,比如步行、骑车、拼车等。起初,社区的店主们不喜欢这个主意,他们觉得这会减少客流。但后来他们高兴地发现,街道上没车的时候,反而有更多的人走进店里,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即便在庆典结束后的两年,情况依然如此。

此外,孩子们和坐轮椅的年老市民,可以没有顾虑地上街,不再像过去那样,不得不担心在社区里疾驰而过的汽车。当然,庆典结束后,汽车逐渐进入了社区。但我们不会半途而废,我们的目标是,从现在起,在三到四年内达致百分百的生态出行。庆典是一块重要的踏脚石。

说起进步,水原市成功地培养了一批熟悉生态出行规章的市民志愿者,他们将对推进社区生态出行起关键作用。虽然我们无法在一个月内让一座城市实现生态出行,但我们创造了其他城市和国家渴望学习的经验。

记者:取得了一些什么经验?

廉泰英:我们遵循的核心流程很简单:确定一个能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吸引社区展开这个项目;建造必要的基建和网络,将概念变成行动。我们的目标是很清晰的:希望通过减少汽车的碳足迹,来约束我们的碳排放。当确定H社区成为实验地后,我们清楚,必须在提升生态交通出行的同时,保持这个地方的文化与历史面向,两者之间要达成平衡。

与社区的交流很重要。引入生态出行这样的新概念,在实践与观念上发生变化,你总是会遇到反对和冲突。所以,在早期阶段开启社区讨论十分重要,这样社区能从项目的价值来判断它。这也是让社区的领袖涌现,让他们主导项目的重要一步。

其次,一个城市领袖必须将概念化成行动。我们希望人们能亲自体验无车出行的生活,而不是仅仅邀请一群人来开会和谈论。为了向人们证明,我们是在认真复兴这个沉睡的古老社区,我们投资建设基建。当你造出可以看到的东西,这就给了市民信号,改变是看得到摸得着的。

记者:这个项目的后续如何?

廉泰英:水原市实施了多个生态出行项目,这些项目对当地法规制定有影响。比如说,市民要求汽车进入社区后,车速不得超过30km/h。起初,他们要求的速度是20km/h。但根据韩国的法律,交通车辆的速度不得低于30km/h。市民还身体力行推广无车星期六。

从2013年起,水原市成为了当地治理与生态出行的学习中心,韩国的城市,甚至中国、德国以及其他地方的城市领袖,也来与我们交流,学习经验,然后运用到其本土环境中去。此外,韩国政府还考虑将水原列为发展未来城市与控制碳排放的案例。

水原市政府还将注资购买6000辆新型高科技自行车,以升级公共自行车系统。这些自行车有芯片记录行驶距离和对应的租费。自行车将链接中央电脑,我们可以借此确定每天特定时段设置这些自行车的最佳地点,以便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水原市的一处环山自行车道已经纳入试点。

记者:2015年生态出行全球庆典在南非举办。采用绿色交通方案追求发展,对于亚洲、非洲等新兴经济体有什么重要性呢?

廉泰英:大量碳排放造成地球迅速变暖是所有国家都要面对的问题,尤其是亚洲和非洲等新兴经济体的城市,它们的能源需求将持续增加。

当然,城市应该根据它们各自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投入合适的资源来实现可持续增长。就水原市的案例来讲,通过生态出行推进绿色城市交通,是一个解决环境问题的框架,也能更好地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

在生态出行的实验中,我们正在改变汽车是都市交通进步象征的模式。我们希望推动道路的综合使用,将街道归还给行人。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向汽车要回了道路,也给予了那些弱势群体,如残障人、老人和孩子等,更多的出行权利和途径。

澎湃新闻市政厅,关注针对城乡问题的毕业设计:髀设计划

髀设计划包括:

•髀设·谈—关注城镇化进程的名人大家/青年才俊访谈

•髀设·展—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优秀毕设/城市改变案例

•髀设·秀—征集解决城镇化问题的优秀毕设,未来的展示秀场

髀设·秀 征集令: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有助于创造更公平、更开放、更和睦、更可持续的城市,不想让它们默默无闻地躺在学校资料库里,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并可能把它变成现实。快来联系我们吧!

这里没有专业限制,没有研究领域的限制。更不限学历、年龄、地区等。

我们需要致力于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有利于未来城乡发展的作品。

我们将重新展示这些作品:

我们希望,重新表达和传播年轻人的好想法,在知识产权允许范围内,帮助你把在校园中的独立思考变成简单易懂、且吸引人的创意故事。

由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关心城市发展的市民组成的评审团队,将挑选出15-20个优秀作品在进行视频展示,其余的优秀作品,将以图文展示。

你需要提交什么?

1.一篇简要的文章介绍:

•毕设做了什么?

•为什么做这个毕设?

•在毕设过程中有趣的故事和收获?

•未来对毕设有什么期待?

2.论文的简述/摘要,或者毕设论文。

(以上两项内容建议使用电子版文件,纸质版也欢迎)

如何提交?

邮箱地址:

wangy@thepaper.cn

fengj@thepaper.cn

邮寄地址:

中国上海静安区延安中路839号1107室 澎湃新闻市政厅 200040

截止日期:

2015年12月31日

BiShine Plan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etions:

•BiShine Talk

Interviews with experts and talents in urbanisation process

•BiShine Expo

Displays of outstanding theses and projects in urbanisation process

•BiShine Show

Collating excellent graduation theses as solution for urbanisation for future shows

BiShine Show Call For Your Ideas

If you think it would be a huge waste to let your thesis sit in the school archives, if you think your work deserves to be shared, and your work could promote a more justice, open, welcoming and sustainable city. Please come and join us!

Open to all majors and research fields, not just fields related to space design like urban planning,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ing.

As long as your work is dedicated to the solving urbanisation problems and the bettering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we want to see it!

Open to all education backgrounds, ages and geographical locations.

How will it be shown?

We will present and share the innovative content of your thesis in new ways. With copyright permission, we will help transform your academic research into an accessible, attractive and creative story.

The most outstanding works will be selected by a panel made of experts from a variety of fields and ordinary citizens who share a concern for urbanisation.

15-20 outstanding works will be showcased through video, while the remaining works of excellence will be exhibited through articles.

What to submit?

1. An brief introduction to your thesis, explaining:

•What the thesis has achieved

•Why you chose this subject

•What stories of interest you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What your hopes are of this thesis in the future

2. A summary/abstract of your thesis or the thesis itself

We would prefer electronic submissions of the above material, but also welcome hard copies

How to submit?

Email address:

wangy@thepaper.cn

fengj@thepaper.cn

Postal address:

Town Hall Column

Room 1107,

839, Middle Yanan Lu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China

200040

Deadline:

December 31st, 2015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