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芈月传》总编剧谈收视爆表:它比琅琊榜、甄嬛传受众群更广

澎湃新闻记者 杨偲婷
2015-12-27 11:13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芈月传》制作方在京举行庆功会。视觉中国 图

《芈月传》播出至今,口碑欠佳的同时,收视指数连连破表,据片方发布的资料显示,《芈月传》仅开播次日收视便破2,开播12日收视破3,网络播放量开播22日近百亿。前不久,《芈月传》制作方联合东方卫视腾讯视频等播出平台在京举行庆功会,导演郑晓龙携主创团队到场。会前,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了该剧的总编剧王小平女士。

身兼编剧和导演夫人双重身份,王小平对于郑晓龙执导的许多作品都有过贡献。二人在合作过程中也常有磕磕绊绊,王小平直言,与郑晓龙“难过的日子都在剧本创作中”。“我们都是固执的人。对郑晓龙来说,一般的编剧不会跟他说那么多“no”。而我会问为什么,他就很苦恼这个,因为他得说服我,不然我不会去服从。夫妻关系就不是个服从关系。”但王小平也认为,影视创作是导演的艺术,她提供一个供导演和演员二次创作的文本,文本基础好一些,二次创作的空间就更大。在王小平写得好的时候,郑晓龙也会拍案叫绝,然后拍拍王小平肩膀说:“小平啊,这个写的好”。夫妻俩携手创作多年,荣耀属于两个人,此次也要共同面对网友对于《芈月传》的吐槽和质疑。

采访中,王小平回应了关于《芈月传》的部分质疑,聊到了原著作者写的剧本初稿的一些问题,也谈到了她对于分众化时代的大众化影视作品的创作宗旨。

王小平(左)

【对话】

“我们可以考古,但还原了观众看吗”

澎湃新闻:《甄嬛传》把架空的故事拍得都挺真实的,大家知道芈月是真实历史人物,对《芈月传》也期待有很多真实历史细节,但现在似乎是比较少?

王小平:那他们就不知道了,我们有条件把清朝的东西拍得很真实,我们有大量的史料可以去查实考据,像是一些前清宫女太监的访谈录,那我们就能够把当时的宫廷生活细节抠下来,怎么去叫皇上起床,妃子侍寝是怎么个章程,包括每一道菜式怎么上,我们都找得到。先秦的资料太少了,很多细节只能凭想象。

甄嬛为什么大家都不吐槽?她是个虚拟的人物啊,硬生生把她弄到雍正身边,大家都觉得没问题,但是现在就是把黄歇嫁接了一下,放到芈月身边,大家就都觉得有问题。原因就是甄嬛的细节我们能够做到都很真实,但是《芈月传》吧,要还原真实,可以啊,我们可以考古啊,但还原了观众看吗?我给你们还原了你们掉头就走。比如那个时候为什么宫廷里到处都是熏香,因为那个时候人们都特别臭,这个是有考古依据的。那个时代条件有限,大家不怎么洗澡。要不一天到晚折腾那些熏香干嘛呢?

澎湃新闻:这应该是从一开始就能预想到的,那怎么会选芈月这个题材?

王小平:我们就是想拍真实的历史人物。因为历史剧是有观众的,尤其是海外市场。《芈月传》在海外市场卖得很好,所以这是一个合理的选材。但是我们其实也没有想到会这么火,本来觉得收视率破1就不错了,结果破2破3,我们也莫名其妙。

创作初衷其实是想让大家对咱们两千多年前的历史有点兴趣,现在大家对清朝戏是有点兴趣的,但清朝戏太多了。你写个明朝的,元朝的,有多少人看?汉唐的戏观众群还行,但好故事很少。我们做个古装历史剧,还能写什么?那芈月作为女性政治家,中国历史上她是第一个。像武则天写的人太多了,已经不好写了。芈月还有真正的创作空间。凡是史料太多的,其实都是不好再创作的。

《芈月传》中政治权谋部分远少于言情部分

澎湃新闻:前些年,像是《康熙王朝》这样的历史正剧笔墨都用在政治斗争上,对人物感情着墨较少,这形成了观众对历史正剧的印象。《芈月传》中政治权谋部分远少于言情部分,这可能和大家预期不同?

王小平:我们如果再写那样的正剧,收视一定不好。第一,可写的人物不多了;第二,我们不愿意再写清朝了。清朝是一个没落的、腐朽的朝代,处于封建社会的后期。从这里去写政治,大部分都是政治腐败。

而且现在这些剧重播,收视都不高,为什么?因为现在掌握电视遥控器的是女性,女性对于女性题材比较感兴趣。所以我们这次就想,有没有可能做一个男性女性都看的剧。男性喜欢政治,女性喜欢情感。那我们做一个女政治家,有政治情怀,同时又写大量情感。

而且只有这个戏才有可能大篇幅地写情感,因为那个时代还没受“程朱理学”的影响,人性还没有那么压抑,是中华文明的青春期。我们有可能去写这样的戏,为什么不写?很多古装戏是没有机会去这样写的,只能宫斗,压抑,撕。这让很多人以为,我们中国古代只有这样压抑的历史,他们忘了我们的祖先也有过那样的情感。百家争鸣的纯真年代。

澎湃新闻:但是那个时代思想上“百家争鸣”的一面,好像剧里展现得也不多?

王小平:展现太多了,女性观众不爱看啊。包括文字上,语言风格上,太文言了观众也不懂。还是要把握一个度,女性观众爱看,男性观众也有兴趣,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澎湃新闻:所以考虑观众群的话,创作会受到束缚? 

王小平:一定会。这种创作都是带着镣铐跳舞。一方面要考虑到观众能够接受到多少,一方面我们要考虑我们要想要表达多少。

《甄嬛传》侧重于宫斗

澎湃新闻:那现在电视剧其实也有像《北平无战事》这样算是比较精英文化、比较小众的剧集?

王小平:但这样的剧,很多老百姓看不懂你在说些什么。

就说《琅琊榜》吧,我看过小说,电视剧我没来得及看。但我听一些女性观众说看不进去,我就在想,可能是因为这个戏还是男性的权谋斗争为主,没有多少女性的空间在里头。然后人物短时间里大量出场,可能一开始线索比较乱,有些观众没看懂他会换台,很难有耐心继续。实际上这样的剧,喜欢的人会非常喜欢,但对于其他收视人群来说,这不符合他们的收视习惯,他很难在里面找到他喜欢的东西。

我们这个戏收视高,起码说明我们要表达的东西,受众群是很大的。我们做过调查,《芈月传》的女性观众大概57%,男性观众43%,像《甄嬛传》就不会有这么多男性看的,男性看《甄嬛传》会被人笑话的:小女人宫斗的戏你看什么呀。但芈月就没有,这说明我们也召唤到了男性观众来看。

所以不管别人怎么吐槽,我们有成功的地方:把很多不看电视的人召唤在电视机前了。现在很多人不看电视了,网络也分走很多观众,收视不景气是常态,任何戏能破1就挺欣慰的。

晓龙最近也常常说起分众化和大众化的影视作品的一种不同吧。我们觉得作为电视剧,媒体手段决定了这是大众媒体艺术,一定要反应主流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你可以做分众的东西,但如果想把更多的观众吸引到电视机前,还是要尽力的做大众化的。

澎湃新闻:甄嬛啊,芈月啊,都是女性为主人公的故事。作为女性作者是不是比较倾向于以女性视角作为创作的切入点?

王小平:因为作为女性,我们可能比男性更容易去体会女性感性的一面。有些男性作家写女性为主角的作品也有很经典的,比如莫泊桑,巴尔扎克。国内也有写得好的,比如苏童。但大部分男性作家写女性为主角的故事是有难度的。就像我如果写男性,就没有写女性写得好。因为我需要换位思考,女性思维和男性思维不一样。思维不一样,你写出来的东西可能有差异。

澎湃新闻:那《芈月传》中的的三个男性,你作为创作者,最欣赏哪一位?

王小平:女性在不同阶段,小女孩,成长期,成熟女性,她们对男性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也很难说最喜欢谁。

这里面最难写的是义渠王,现在观众最喜欢的也是义渠王。可当时我写的时候,两个人民族和文化的差异太大,怎么把他们的情感契合到一起,写起来很难。最后处理的是,两个人有一种成年男女之间,夫妻之间那种吸引力。芈月对秦王就不一样,是如父如兄的情感。秦王都要死了的时候,芈月还跟他说“如父如兄”,想想其实多伤他啊,但这是实话。她跟黄歇就是青梅竹马嘛。

“我们不想写个希特勒,也不想写个曹操”

澎湃新闻:现在IP时代火了网络文学改编,你怎么看?

王小平:前段时间,公司给了我很多网络小说,让我审,我一本没看上。如果是好的作品,网文和正式出版物没有差别,我一视同仁。就像当时《甄嬛传》我是在网文中发现的,我跟郑晓龙说,这个好,能拍出好东西。

但现在很多网文题材狭窄,宫斗、穿越、武侠,都是些年轻人离现实生活很远,空想出来的。人的空想都是和人的生活体验相关的。网文很多作家还是太年轻,缺乏生活体验,喜欢用上帝视角,写些全视全知的东西,多爽啊,年轻的读者看着也开心。但这样的开心有点意淫。等你过了这个年龄,你要面对生活的呀,生活是什么样啊。

澎湃新闻:听说这个剧本改了六稿,那你觉得最初的剧本里,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王小平:原来作者拿来的本子,和我们想做的东西,差距太大了。你们去看看小说,再看看我们的剧,可以对比一下。郑晓龙当时都想不拍了,他说这个他不能做。按他的要求我们对本子改动非常大。她(原著作者)就写的这个人物是一个打一出生就是要当女王的,然后没有任何朋友,心机重重,对任何人都恶言恶语,出来就要撕,挺小一小孩就特能撕。政治家这个人格是要黑暗还是光明,这个很重要,我们不想写个希特勒,也不想写个曹操。我们可能做不到让这个人物像林肯,像华盛顿,有那么强的人格魅力。但我们要追求这种美好的光明的东西。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