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澎湃联播|为什么说老炮儿的粗口无伤大雅?

澎澎和湃湃
2015-12-28 21:2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联播 >
字号

迅哥儿说了,世上本没有粗口,没事找事的人多了,便有了粗口。

最近电影《老炮儿》上映,话题不断。有人指出,该片粗口太多、语言暴力尺度太大。比如在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肖鹰看来,频繁的粗口非常不可取,更不利于文化的提升。他认为,当前电影文化上有持续粗卑化的发展趋势,“戾气太重”,频繁爆粗口本身就是一种戾气。电影人物中的语言应该适合社会文化的健康趣味、品味。

看完这段评论,第一个不爽的可能就是广电总局。

因为这部电影可是过审并上映的。这么说啥意思,质疑人家尺度?怀疑人家审美?讽刺人家品味?阳春白雪是艺术,下里巴人就不能是艺术了?

第二个不爽的可能是金马奖的评委组。

要知道,《老炮儿》获得了第52届金马影展最佳男主角、最佳原著剧本奖提名。啥意思,质疑人家尺度?怀疑人家审美?讽刺人家品味?当人家评委都吃素的吗?

第三个可能是广大影迷。

《老炮儿》在豆瓣的评分高达8.7分,在影迷中口碑甚好。所以,啥意思?质疑人家尺度?怀疑人家审美?讽刺人家品味?你怎么不去看天线宝宝呢?

话说wuli小钢炮啊,有时候的确口不择言,口无遮拦。澎澎和湃湃也认为,随意爆粗口侮辱他人是一种恶劣的行为。但鲁迅在《论他妈的》一文中写道:无论是谁,只要在中国过活,便总得常听到“他妈的”或其相类的口头禅。

影评人史航说,粗口分两种,一种是人格侮辱,一种是语气助词。在《老炮儿》这部伦理影片中出现了所谓“粗口”,是服务于人物性格和特定情境的。如果这些粗口里看得见人性,而且人性中提倡的是平等,强调的是尊严,那就不应介意有这些粗口。

所以就事论事而言,我们在电影里感受到了正宗老北京的胡同风味儿;我们在电影里看到了冯小刚影帝级的表演,并为之倾倒;我们在电影里听到六爷教育小青年说:年轻人不要张嘴闭嘴就是他妈的他妈的。也许其中一些粗口在人看来会有不适,但正如冯小刚回应,电影中的粗口只是语气助词,这对影片的情绪渲染力起到了很好的助推效果。

这不禁让人想起一个故事。

宋代文豪苏轼经常和佛印一起参禅、打坐。有一天苏轼问佛印:“你看我是什么。”佛印说:“我看你是一尊佛。”苏轼闻之飘飘然。随后佛印问苏轼:“那你看我是什么?”苏轼想难为一下佛印,就说:“我看你是一坨x。”佛印听后默然不语。于是苏轼很得意的跑回家跟苏小妹说。

苏小妹听了直摇头,说道,“哥哥你的境界太低,佛印心中有佛,看万物都是佛。”后面那句话大家也知道了。

莫言在《透明的萝卜》里写道,“人们一齐瞅着队长的嘴,那张嘴一张开就骂:‘他娘的腿!公社里这些狗娘养的。’”《丰乳肥臀》中,“老娘今日布施,倒贴免费侍候,让你们尝尝红婊子的滋味!怎么啦?都草鸡了?”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告诉你,作品里什么人说什么话,仅此而已。

在《老炮儿》里,当李易峰所饰演的儿子被人从后面用棍子敲晕后,躺在地上的冯小刚怒爆粗口。如果说这场戏按照教授的要求,用“适合社会文化的健康趣味品味”的口气说出来,那会是什么样子的?

“氧化钙!我想和您的大爷发生一些事情!”

老炮儿老炮儿,本来就是演一老混混,文本之间如果配上之乎者也,整个画风就不对了。

电影里,“老炮儿”说,凡事都讲个理儿。

不是爆了粗口就代表有戾气,也不是不说脏话了就代表没戾气。有一种君子,叫岳不群;有一种粗人,叫卡西莫多。

但最终,问题不在粗口,在于电影分级制度。纠结于粗口,貌似是一种剑走偏锋。这样做的结果,大概就是宁让艺术死,也要假大空。如此一来,不光演的人膈应,看的人也会感到不舒服吧。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