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会领域公共服务助力脱贫攻坚案例连载】| 湖北宜都:文旅帮扶用真心 丑溪草木变成金

2021-08-23 14: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编者按:

为全面总结社会领域公共服务助力脱贫攻坚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组织编写了《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社会领域公共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典型案例》,近期已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我们将对书中的58个典型案例进行连载报道,宣传推广有关典型经验,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背景情况

宜都市五眼泉镇弭水桥村位于宜都市西南,因穿村而过的拖溪河上有一座清代四跨石板桥而得名,辖10个村民小组,813户、2 564人, 耕地面积250公顷,水域5公顷,园地2 968亩,主要经济来源为茶叶、柑橘和养殖。该村生态环境良好,但多年来农业生产水平不足,人均收入不高。2014年初,宜都市旅游局联合五眼泉镇、弭水桥村共同引进宜都市三川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对丑溪(九凤谷)进行开发,3年助推三峡九凤谷景区创成“国家4A级景区”。2017年,弭水桥村一跃成为宜都市排名前十的先进村,村集体收入达8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较4年前增长86.8%。九凤谷旅游扶贫模式入选“湖北省旅游扶贫十大案例”。

二、主要做法

(一)突出特色抓定位

1.规划先行,彰显特色

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制订《弭水桥村旅游发展规划》,确定了“一区两园”的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即依托“两溪两桥”(拖溪、丑溪、弭水桥、望佛桥)山水峡谷和乡村自然风光,全面开发三峡九凤谷景区;依托主导产业,打造千亩高效茶园和千亩精品柑橘园,做大做强乡村生态旅游产业。

弭水桥村乡村公路改造前后对比

2.夯实基础,强化基建

为切实打通旅游通道,宜都市委、市政府投资2 000余万元,修建了长6.2公里、宽8米的彩色公路(并配备了2米宽的自行车道),直接通往三峡九凤谷景区。先后完善了村级、九凤谷景区导览图设置;村规民约、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覆盖到组到户;新建了5处旅游公厕,“厕所革命”达标率为100%;建有大型生态停车场可同时容纳停车1 000台以上;水电路等设施设备不断完善,村村响广播进村到组, 户户通、晴雨路覆盖率达100%,文明旅游、安全提醒、生态保护等宣传提示标牌得到全面完善。

3.依托景区,加强宣传

以三峡九凤谷景区为核心,弭水桥村每年举办紫薇花节、紫荆花节,承接了宜都市文化艺术节、端午文化节、中国长江骑行节等大型旅游活动和赛事;2016年,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旅游指南》栏目组到弭水桥村拍摄旅游专题片,将村内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秀美山川向海内外推介;2017年,弭水桥村被评为“湖北省旅游名村”“湖北省生态村”;2018年入选“湖北省美丽宜居乡村示范项目”;2019年被列为“湖北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示范村”。

弭水桥村举办乡村旅游节庆活动

(二)围绕产品抓服务

1.“独辟蹊径”助力农民增收

三峡九凤谷景区项目启动后,按照“先改善环境,再合理发展” 的步骤,采取“公司+村委会+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由三川绿化公司出资出苗,村委会和农户代种代管,以套种形式在茶园定植紫薇苗木800亩,形成“山边有茶、茶中有林、林中有花、花中有溪”的 格局,推动了景区大环境和村内生态环境建设。

公司为200余户村民免费发放7 000余株水果树苗,既增加景区观赏价值,又提高群众收入。一是公司向村委会每年固定缴纳土地租金10万元;二是村集体以土地租赁流转方式入股三峡九凤谷景区,门票收入的2%归村集体所有,村集体年增收在40万元以上;三是村民代种景区花卉苗木13.7万余株,每株村集体得1.2元管理费,村集体年增收近17万元;四是群众通过土地流转490余亩,每年租金收入30万元,苗木代种收入70万元(每株5元),景区周边新开办农家乐20余家,年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带动农户增收超过1 000万元。同时,农家乐的发展还带动了周边农户土特产的销售,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2.“授人以渔”提供就业机会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弭水桥村将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选在三峡九凤谷景区附近,集中安置精准扶贫户14户、33人。联合拖溪村、望佛桥村共同投资150余万元,建设“丑溪民俗体验馆”,为集中安置点的精准扶贫户提供直接就业、创业机会。

在景区以及周边农家乐的用工中,27人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户精准扶贫户通过开办农家乐实现脱贫。景区在制订日常维护、保洁清扫、花卉苗木代管、农家乐服务等用工计划时,优先招募本地村民,为本村及周边农民提供近200人的就近就业岗位,吸引300多名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就业。

3.“扶贫扶智”提高村民素质

宜都市相关部门坚持多年为弭水桥村流转农业生产和种植养殖类读物,帮助农村群众解决生产难题,提高生产效率。截至2020年底, 累计配送图书700余册,流转图书1 200余册次,开展书屋管理员技能培训10余场次,通过书屋发挥效益,帮助农民开展生产,显著提升了农家书屋的文化服务能力。该村农业生产大幅提高,柑橘产量突破 5 900余吨,茶叶产量达400吨,生猪出栏4 600头。

三、经验总结

“拳头景区”三峡九凤谷的兴起,真正让弭水桥村凤凰涅槃,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是:“住在丑溪口,山里的女子往外走,找个媳妇子家家愁。”现在是:“家住丑溪口,八方宾客这里留,城里的姑娘来哒不想走。”

(一)因地制宜找对脱贫路径

弭水桥村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拖溪、丑溪穿村而过,丑溪名字虽“丑”,却风景极佳。村内山林14 070亩,百年古藤、野生栾树群、冰臼

散布各处;形态各异瀑布9处、大小溪流14处、跨溪石桥9座,峡谷清新、泉水甘洌;除水体、地貌、花卉景观外,有鲜明的人文景观,如古桥遗址、美食文化、手工艺品、古村落等均已经纳入旅游资源名录。

宜都市有关部门因地制宜,在项目规划、招商引资等各个环节大力宣传弭水桥村丰富的原生态自然资源和绝佳的地理位置,为投资方注入信心,并在3年时间内帮助新建景区创成国家4A级景区,实属罕见,极大增加了景区知名度,吸引市内外、周边及省内外客源逐年成倍增加,进而带动村内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结对帮扶发挥职能优势

宜都市有关部门利用职能优势,为弭水桥村送文化、送大戏、送体育器材、送广播喇叭、送电影,深入实施“五下乡”惠民工程。截 至目前,已建成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每周开放42小时,免费开 放农家书屋、体育健身器材,开展“暑期少儿活动”、网络共享服务、“四点半课堂”等服务项目;宜都市歌舞剧团为该村送戏下乡20余场;宜都市文旅局向该村捐赠了健身路径7件套、篮球架1副、乒乓球桌1 套,为该村安装喇叭18只,送电影120余场次。文体基础设施的安装 大大改善了村内文体广场的健身条件,文艺精品和阅读书籍“飞入寻常百姓家”,在给群众送去精神文化大餐的同时,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指数,达到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文化扶贫效果。

(三)产业融合拓宽致富道路

宜都市相关部门指导弭水桥村深挖本土资源,按照“宜游则游、宜农则农、宜商则商”思路,全方位发展“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商旅融合”等产业路径,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策划乡村旅游自驾游线路、组织网络直播销售农产品、依托“宜都发布”“掌上宜都”等宣传平台,大力宣传弭水桥村脱贫攻坚等先进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原标题:《【社会领域公共服务助力脱贫攻坚案例连载】| 湖北宜都:文旅帮扶用真心 丑溪草木变成金》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