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杭州一名医生建“病友之家”微信群,每天业余花一小时答疑

澎湃新闻记者 葛熔金
2016-01-12 20:19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午休时间到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血液科副主任陈志炉熟练地掏出手机、打开微信——他可不是在和朋友聊天,而是用微信与病患交流。

浙江省卫生和计划委员会官网 图

43岁的陈志炉是医学博士,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至今已从医20年。去年10月,他建了个名为“病友之家”的微信群,目前有85个成员。

“我基本上每天在午休和晚上解答病人问题。”1月12日,陈志炉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有些血液病需要长期治疗,病人通过微信询问病情、发送化验报告等,可以不用一趟趟地跑医院;他也能及时、准确地控制用药量,有益于治疗。通过病友间的互相鼓励,还能让一些病重或心理承受能力弱的患者摆脱恐惧、乐观生活。

“很早就听说同事、朋友在用微信,但总觉得这是聊天工具,平时自己工作忙,没时间聊天,就一直没有装。”陈志炉说。

陈志炉每周只有1天休息,还要定期值夜班。同时,家离单位较远,上班路上要花1个小时。

浙江省卫生和计划委员会官网 图

他第一次用微信在2015年6月,第一个好友是个有血小板疾病的女孩,在他这里治疗一段时间。那天,女孩做了项化验,提出能否加他的微信,结果出来后用微信发给他。得知他没有微信,女孩帮他下载了一个。

在尝试通过微信接收化验单、传送资料、解答问题等的便捷后,陈志炉越来越多地使用微信与病人沟通。去年12月,索性将微信二维码印在名片上。现在,他的微信里270多个好友,近200个是病人或家属。

“以前,我会给病人留手机号,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病人都选择加我微信。半年下来,我感觉病人打给我的电话越来越少,特别对云南、福建、江西等外省病人来说,微信更便捷,还省了话费、快递费。”

去年10月,陈志炉建了微信群,目前的成员除了他和另一位医生、血液科护士长,其余82人均为病人或家属。

浙江省卫生和计划委员会官网 图

“微信是我与病人沟通的工具,有了微信群,病友之间还可以交流,相互鼓励。”陈志炉说,他不是把每个病人都拉进群,选择的大多是三种人:外省的、需持续治疗的、要在心理上多加关照的。

群里一名江西病友告诉澎湃新闻,他在陈医生这里已经治疗3年,现在病情比较稳定。以前,需要一周进行一次化验,把化验单寄到杭州,由陈医生决定用药量;现在可以拍摄化验单发给陈医生,由陈医生在医院配药,快递给他。

“我诊断出血液病后很害怕,陈医生把我拉进群里后,发现有不少和我得一样病的人治疗后病情稳定,这样才把心态调整过来。”一名杭州病友说。

除了病人,群里还有不少家属。一名家属告诉澎湃新闻,母亲在陈医生这里看过血液病。后来,身体稍有不舒服,就说要去找陈医生。有几次,查出来的病不是血液科的,陈医生就带着母亲去相应科室,家里人很感动。

“我加微信时跟病人说好的:上班没时间及时回复,会在午休时回复上午的微信,晚上回家后回复下午的提问,争取当天的疑问当天回复。基本上,每天有一个小时通过微信与病友交流。”陈志炉表示,虽然这样会占据业余时间,但医生的天职就是帮助病人解决困难,这也是职责所在。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