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公开课︱如何在课堂上探讨社会不公?

郭瑀(马里兰大学COLLEGE PARK分校社会学博士生)
2016-01-22 10:28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公开课:呈现有趣的知识,提供学习的方法,更希望,能够启发思考的方法。

社会科学本身就是一种带着批判色彩的学术领域,社会科学的教学也应该是批判性的。广泛来说,学校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既可以是再生产社会不平等的基地,也可以是孕育对不平等的反思与挑战的摇篮。如何既向学生传承知识,又不让他们成为教育生产线上一个无差别的“产品”,是社会科学的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

在我周围的朋友中,凡是做过助教或自己教过本科生课程的——包括我自己,不时都会有一种困惑,即如何让自己的学生不只是死记硬背做习题,而是引导他们学会独立和批判的思考呢?例如,教授一门社会统计学的课程时,如何让学生们既掌握统计的种种技能,又能对统计方法的历史来历、适用范围和当下的统计学研究有所批判的认识呢?……这通常并不容易做到。常常是我们有心教与学生更广泛的知识,而学生却只关心着考试和分数,渐渐就让教学滑入了无聊的程式化轨道。

我最近恰好读到了一篇1986年发表在期刊Teaching Sociology上面的论文,里面描述了一位极具批判思考和行动力的美国老师,如何给自己的一门名叫“黑人家庭研究”的课程,设计了精彩的第一堂课,不仅课堂内容新颖有趣,教学收效也很好,读来令我惊喜和感动,让我遗憾自己没有早些读到这么有原创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指导。所以虽然论文年代较为久远,我仍觉值得拿来分享。

课程背景:“黑人家庭研究”未必对黑人学生容易

在多样化的美国课堂里,这门“黑人家庭研究”,每次开课都会吸引来十分多样的选课群体,不仅有来自不同种族、阶级和性别的在校大学生和年轻老师,还有来自其他背景的社会人士,比如就曾有过一位有着十三个兄弟姐妹的印度女性、一位当地公司的六十岁的白人女性经理,等等。

学生们带着不同的背景走到课堂上,对课程本身也有着不同的需求和想像。黑人学生总是很自信地以为,毕竟自己就是在黑人家庭里长大的,这门课必定很容易,同时,在一个白人占多数的校园里,他们来上这门课,有着保存自身种族身份的内在需求。相比之下,白人学生因为向来和黑人接触比较少,在一门谈论黑人家庭的课上,倾向于沉默和倾听,而他们选这门课也多半是为了直面自己常无法与外人道的关于种族的态度。还有一些学生的选课原因则很普通,比如只有这门课符合自己的时间安排,或者我朋友选了于是我也来了,等等。

面对这样一个多样化的大群体,让这门课有一个好的开端非常重要,尤其是作为一名积极推进种族和性别平等的社会学者,如何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并激发他们的批判思维,是这位老师所看重的。因此上好第一堂课在这位老师看来至关紧要,希望能在第一堂课上就将这门课的内容、认知目标,和对学生的行为要求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1)这门课程的信息量很大,学生需要悉数掌握和积累,最终才能通过考试;

2)这门课要求学生动用很强的认知能力,而不是背诵事实就可以了,面对各种充满矛盾信息的材料,学生还需要很强的批判能力;

3)这门课要求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学生互相之间也要经常相互对话。

教过学生的人应该都知道要让学生一下就明白这些东西并不容易,而如何在第一天上课时,把这些重要的要求和希望传递给学生,是学生正确认识一门课的关键,也决定了之后这门课的学习基调和氛围。为此,这位老师颇动了一些脑筋,设计出了一堂新颖别致的课。

第一堂课:大多数黑人家庭都只有女性掌管吗?

在开课第一天的课堂上,这位老师并没有立即介绍这门课,没有发给学生教学大纲,也没有谈自己对这门课的要求。老师首先做的,是给每个学生分发了下面这份自己设计的小问卷,上面列出了十四项与黑人家庭相关的陈述,配以正误两个选项。(各位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也试着做一做这份问卷,感受一下:)

这位老师首先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这份问卷。然后让学生自由地两个人组成一组,相互讨论他们的答案,最终使得双方在10个问题达到共识。完成这一步之后,接着又让两个双人组合自由合在一起成为四人组,也让他们互相探讨各自的答案,以求达到队员在10个问题上获得共识。如果时间空间允许,这个过程还可以继续下去,变成八人组,甚至十六人组。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这位老师就在学生中间来回巡视,同时鼓励一些可能平常不会走在一起的学生形成组合,让在一起讨论问题——例如跨种族、跨性别、跨年龄、跨职业等的学生。

分组讨论结束后,老师走上讲台,开始带领大家回顾这份问卷,给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同时展示每条陈述相关的调查研究,给出真实的历史信息和数据资料。由于很多陈述都带着刻板印象的色彩,所以正确答案往往出乎人的意料。例如,就一条陈述而言,学生通常认为大多数黑人家庭都只有女性掌管,而男性户主是缺失的——拜大众媒体的影响力所赐,而实际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这种情况。在两三分钟的事实陈述和解释后,这位老师邀请学生们谈谈:自己为什么选错了?为什么关于黑人家庭女户主的刻板印象如此常见?接下来老师就照这个过程,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带领大家认识和讨论,头几个问题格外详细,慢慢地就可以根据学生反映的兴趣程度来适当加减分摊在每个问题上的时间。

在这个解释和讨论的过程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回答正确了的小组会很高兴地欢呼,答错了的小组则表示发出“不满意”的声响。在一些很有争议的问题上,则激发了学生们热烈的讨论。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活跃的氛围下,明显涌动着一股严肃认真的暗流。渐渐地,不需要老师提醒,学生们都开始主动地记起笔记来。

这份问卷讨论完了之后,这堂课也临近尾声了。这时候,这位老师再分发教学大纲,说明课程要求,同时向大家解释,问卷中提到的内容,都是这门课在不同的课时中将要涉及的主题。最后,老师还简短评论一下大家在这堂课上的表现,说明大家这样的表现和参与正好满足了这堂课的期望。

(此处顺便公布一下问卷答案:1F, 2T, 3F, 4F, 5F, 6T, 7T, 8F, 9T, 10T, 11F, 12T, 13T, 14F)

评估与反思:这堂课成功的关键要素

显而易见,这样的第一堂课完全达到了这位老师一开始给自己提出的要求,在这篇论文的最后,这位老师自己也反思了这堂课成功的一些关键要素:

1.成功地建立了一种课堂互动的氛围,让那些习惯性坐在教室后面不发言的同学也必须参与进来,也让那些总是喜欢发言的同学,不得不听听别人在说什么。

2.消除了一些关于种族的焦虑感,因为以往白人黑人之间是不大习惯公开讨论种族这样敏感的问题的,而这样的小组讨论设计,让大家不但可以相互交谈,而且在一开始就阻止了某些种族刻板印象的延续。

3.以一种缓和的方式,让学生对造成自己偏见的因素有所认识。毕竟,让一个人公开承认自己的偏见是很难的,而这样的一个课堂,则给了学生们一个安全的氛围。

4.引发了学生的课程的兴趣。同时也教给了学生一些实实在在的信息。

现在,可以介绍老师背景了:国际知名学者,第一位担任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的黑人女性

在行文过程中,我一直以“这位老师”来称呼这个故事的主角,甚至注意不使用人称代词暴露了她的性别,是为了不让她自身的身份、成就和光环,带来刻板印象,影响了读者对具体内容的评价。实际上,这位老师就是Patricia Hill Collins(1948-),当下国际知名的社会学家,美国社会学协会(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的第一百位主席,也是第一位坐上这个位置的美国黑人女性。她的名字,在如今美国大大小小的社会学理论导论书籍中,是不可或缺的,海量著名期刊上的发表和被引用自不必提。

Collins的名字之所以不为大多数中国读者所知,恐怕还是因为她的种族身份和种族研究取向。人们可能会以为,一个黑人所做的黑人研究能跟我们中国人有多大关系呢?事实上,Collins的批判性种族和性别研究,确实极大地推进了美国学界与社会的平权进程。然而她的贡献却远不止于此,她在社会理论、知识社会学、哲学等专业领域的造诣,使她能够对社会学作出普遍的贡献,得到学界广泛的认同。她本人也极其注重融合多种学科传统,在其多年的研究和活动中,从未被看作是仅仅为了自身种族利益而努力的学者。

因此,不仅Collins在种族方面的深刻研究,能为我们讨论中国社会当下的种种不公平和不正义提供范本,我们还能在她更为广泛的对社会学的讨论中,得到启发。我本人就从阅读Collins的作品和与她交流的过程中,获益良多,尽管我并不研究种族。在我介绍的这篇1986年的小文章中,也可看出Collins从早年开始,就在学术研究研究的同时,极其注重课堂的实践,将自己的批判学术研究,融合进批判的教学,这在她迄今为止的学术和教师生涯中,也是一以贯之的。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