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条爱马仕、LV丝巾上万元,坯绸来自浙江湖州均价仅50元

澎湃新闻记者 姚似璐
2016-01-26 18:03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爱马仕、LV等品牌的一条丝巾,售价可达5000元、8000元甚至上万元,但近年来湖州丝绸企业卖给这些高端品牌生产一条丝巾所需的100克坯绸,均价只有50元,差距太大。”

来自于“丝绸之源”湖州市的浙江省人大代表、湖州市桑蚕首席专家研究员楼黎静向正在召开的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提交《关于推进茧丝绸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建设的建议》,以做大做强“丝绸之府”浙江的传统丝绸产业。

楼黎静做过30多年的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据她介绍,从蚕宝宝变为丝绸商品,中间要经过多道工序:先是种桑养蚕,把蚕茧卖给丝绸企业,由企业缫丝——把蚕茧拉成一根根茧丝,再把若干茧丝合并为生丝。生丝不经炼染制成的织物是坯绸,坯绸经过冶炼、印花、印染等加工,成为丝绸的成品原料,再加工为内衣、围巾等。

在湖州市城南的潞村古村落,曾挖掘出距今4700多年的钱山漾遗址,出土的残绢片和丝、麻织品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丝、麻织品,证明湖州是“丝绸之源”。

“像爱马仕、LV等丝巾用的生丝、坯绸,多数从湖州收购。”楼黎静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湖州坯绸产量占全国30%、世界总量的1/4。近年,平均每年出口的坯绸约1.5亿~2亿米,但附加值不高。浙江的蚕桑生产也在萎缩:桑园面积从1994年的152万亩降至2014年的86万亩,减少43%;蚕茧产量从1992年的14万吨降到2014年的4.7万吨,减少66%,退回到1970年代初的水平。

楼黎静认为,原因就是目前桑蚕产业链中农业、工业、外贸脱节,蚕茧加工企业没有与农民真正对接,蚕桑产业的组织化、规模化无法推进;此外,浙江许多丝绸企业没有建设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制约了茧丝绸优势的发挥。

她建议,改变传统蚕桑生产单家独户的小规模经营,鼓励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建设优质原料基地,通过经济手段促进农民生产优质蚕茧,企业生产高品位的丝、绸及终端产品,实现“品牌企业+原料基地”的全产业链经营,变生丝、坯绸出口为品牌终端产品出口,提高附加值。

“今年9月杭州将举办G20峰会,可以借此机会,把浙江的丝绸展示给全世界。”她说。

去年11月,浙江已出台《关于推进丝绸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顺应丝绸产业个性化、时尚化消费趋势和“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按照原料基地化、技术高新化、品牌国际化、人才梯队化、产业和文化一体化的要求,推进丝绸原料基地建设、丝绸创新发展、名企名品培育、丝绸人才培养以及产业与文化的融合发展。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