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克里开年访华主谈朝核南海,构建中美“中长期战略稳定框架”

澎湃新闻记者 郑怡雯
2016-01-26 19:28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1月24日,美国国务卿克里(John Kerry)开启了他今年首场亚洲之行。

2016年一开年,美国两名高官接踵访华,行程密集——1月21日,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访华,1月24日,美国国务卿克里(John Kerry)开启了他今年首场亚洲之行。短短3天,他先后访问了老挝、柬埔寨,最后一站是中国。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宣布,应外交部长王毅邀请,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将于26日至27日访华。双方将就中美关系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所谓“共同关心的问题”——一位不具名的美国务院官员曾对媒体这样表示:“毫无疑问,朝鲜以及朝核试验将成为此访的优先议题。”

此外,南海问题、台海问题、气候变化、伊朗问题、阿富汗问题、恐怖主义等议题也将会展开讨论,中美还将就2016年双边关系中的一系列安排进行沟通。

主谈制裁朝核——共识或会达成,但细节需要商量

一名美国国务院高级官员24日表示,“施压中国制裁朝鲜将是克里此访核心议题。”他转述克里的话称,“中国在这一问题上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1月6日,朝鲜进行第四次核试验。随即,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加大对朝鲜制裁的法案,并力促安理会通过相关决议案。日本《东京新闻》25日报道说,由美国主导的对朝制裁决议交涉已进入第3周,但并未能看到各方谈妥的迹象,对朝制裁可能长期化。在安理会对朝鲜实施核试验追加制裁决议交涉中,美国拟定的草案中将“禁止向朝鲜出口石油”纳入其中,《韩民族报》披露,美方主张的对朝新制裁,还包括阻止其他国家向朝鲜出口石油、从朝鲜进口矿产。新方案还将阻止一些国家允许朝鲜国有航空公司高丽航空(Air Koryo)的班机通过领空,这相当于要求中国取消高丽航空的所有航班。该媒体称,美国想要新制裁方案“几乎等于要中国切断同朝鲜的所有联系”。

对于安理会制裁朝鲜,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于15日在北京同瑞士外长布尔克哈尔特共见记者时曾回答说,中方支持安理会就此作出的必要反应。“朝鲜再次核试验违背联合国有关决议,与半岛无核化目标背道而驰,中方支持安理会就此做出必要的反应。我们认为,联合国权威必须得到维护,核不扩散体系必须得到维护。中国作为常任理事国,将在安理会与各方开展密切沟通与协调。”

中国现代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达巍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制裁朝鲜的问题上,中美可以达成大的共识,但至于安理会推出制裁朝鲜决议案的具体内容,包括制裁到怎样的程度,中美双方还需再商量。”

深度讨论南海——需警惕中国南海立场“被清晰化”

中国南沙群岛永暑礁。

除了谈朝核问题,路透社援引一名陪同克里出访的美国国务院高官的话说,克里将与中国相关领导人“深度讨论”南海问题。

克里在访问老挝和柬埔寨期间主谈南海问题。美国广播公司评论称,菲律宾和越南等国对中国在南海问题的抱怨愈发激烈,但东盟国家难以在该问题上达成一致。2月中旬,奥巴马将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美国-东盟峰会,克里希望通过此访,提前呼吁东盟在南海问题上达成共识,在南海问题上施压中国。

在克里到访前,美国助理国务卿拉塞尔(Daniel Russel)已来到东南亚吹风。1月22日,拉塞尔访问新加坡并发表讲话,称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步伐将逐步“制度化”,即便美国政权交替,“亚太再平衡”战略还是会延续下去。1月20日,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向国会提交了一份《亚太再平衡2025》报告,为美国今后的亚太战略谋策。

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主办、东方早报/澎湃新闻协办的“2016:国际形势前瞻与中国角色研讨会”上有一场关于中美关系的讨论,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钊表示,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将继续实行,2016年中美关系的重点主要在于南海。这一观点,得到在场多位美国问题学者的认同。

“中美今年可能出现较大麻烦的问题主要是南海。中美直接在南海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并不大,不过尽管如此,今年南海问题的挑战仍然非常严峻。”达巍说。

“奥巴马政府似乎想利用任期的最后一年给南海问题划线设框,美国会利用各种规则、盟友向中国施加一些心理压力,给中国设一个框,划一个线,用一种相对‘软’的办法让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被清晰化’,一旦形成这种压力,中国势必做出比较强烈的反应,中美关系可能由此向消极方向滑动。”他说。

他分析说,假定今年的中菲仲裁案裁决结果对中国不利,不仅美国会有所动作,包括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其他国家都会有反应,整个国际社会会形成舆论来施压中国,中国可能会面临被围攻的局面。另一方面,美国将继续推进其所谓“航行自由行动”。这些行动在法律和军事上精心策划,对付起来并不容易。此外,2月举办的美国-东盟峰会,美国和东盟某些国家是否会联合搞一些动作,也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他表示,在南海问题上,中国需要更有信心,不能急躁。需要看到,中国南海维权整体处境是有利的,我们自己不能丧失冷静。“中国可能要有一种‘更精细的作为’,化被动为主动。”他说。

应更注重建立“中美中长期战略稳定框架”

“克里此次访问中国,更多被视作‘事务性’的访问。事实上,中美关系很难被一个局部的情况所主导。”达巍告诉澎湃新闻。

讨论中美关系,需要置于一个大的框架内以及更长的时间轴内,澎湃新闻此前报道,2015年是中美关系波澜起伏的一年。南海风波、网络安全问题、对台军售给中美关系带来一些波折;9月的“习奥会”则稳定了中美关系,对彼此的战略意图进行了“再确认”。共同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成为中美关系的新亮点。2017年,美国新总统上台,中美关系不确定性将随之上升。2016年,尽管中美关系少不了颠簸,但中美关系或将会是“大局稳定”的一年。

达巍分析说,从国际形势来看,今年的焦点并非在中美问题,更紧迫的问题在于中东和恐怖主义;从美国国内政治环境来看,今年是美国大选年,很多人预计中国议题被热炒的局面目前还未出现,美国的外交辩论主要是讨论恐怖主义和俄罗斯问题。因此,2016年是中国塑造美国未来的对华战略环境,并且推进中美中长期战略稳定框架的机会。

对于中美来说,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既是长远的目标,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达巍认为,“新型大国关系”的实质是中美之间的一种中长期战略稳定框架,至于如何构建2016年中美中长期稳定框架?主要注意以下6点:

一是军事力量上非对称的战略平衡;

二是有效的危机管理和相互信任措施建设;

三是深度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

四是绵密的人文交流关系;

五是中美就国际制度的改革、创设及其内部的权力分配的一种谅解;

六是中美就中国的政治安全达成的基本默契或者共识。

“如果2016年中美能基本完成双边投资协定(BIT)的谈判,将是这一框架重要的进展;在国际制度方面,去年习近平主席访美时已和美国方面做了很多沟通,但中国还需要进一步和美国巩固这一共识。” 他说,“过去3年,中美关系的困难虽然很多,但是两国在以上六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多进展,因此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实际上是有突破的。”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