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眼药水的防腐剂,真的那么可怕吗?

2021-08-31 17:3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眼药水的防腐剂,真的那么可怕吗? 原创 护眼赵小刀 白内一把刀 收录于话题 #干眼症|眼表疾病 ,10个

■ 文|赵小刀

我是赵小刀,我是一名眼科医生。

一些人随身携带的包里,可能会有一支眼药水。有人问我说,赵医生,眼药水里有防腐剂吗?眼药水用多了,眼睛会不会“坏”掉?

的确,眼药水中的“防腐剂”一直以来就备受关注,甚至有人谈防腐剂色变。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一聊,防腐剂是什么,是否影响用药安全性,以及长期用药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眼药水中有没有防腐剂?

首先需要知道,目前行业里使用的眼药水主要有两种包装:一种是单次剂量包装,另一种是多次剂量包装。

对于单次剂量包装,比如很多眼药水长的像子弹头,一排一排的,一次用一支,这种包装的药水不含防腐剂,使用方便,不足之处就是包装成本加大,生产工艺要求较高,有时候容易造成滴眼液浪费。

而大部分眼药水都为多剂量包装,开封后不能马上用完,如果不添加抑菌剂就非常容易被细菌或微生物污染,而引起变质,进而导致眼结膜感染。

还有个别的滴眼液虽然是多剂量大罐包装,但采用特殊的“一按一滴,密封包装”,也可以实现不含防腐剂。

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滴眼剂定义为:由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的无菌液体制剂,可分为溶液、混悬液、或乳状液。同时,《药剂学》中对眼药水的质量要求中提到,无菌为非常重要一项。

所以,这就好理解啦,滴眼剂必须是无菌的,为了达到无菌的要求,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生产时直接进行高温灭菌;另一种是由于很多蛋白类药物不能耐高温以及大部分滴眼剂为多剂量包装(一个月用量),为确保滴眼剂在使用期间的药效不受污染和影响,滴眼剂中加入抑菌剂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辅料。

眼药水中的防腐剂是什么?

简而言之,防腐剂是一类具有抑制微生物增殖或杀死微生物的化合物,在滴眼剂中也称为“抑菌剂”。防腐剂通常与浓度和使用时长相关,浓度越高刺激性越强。

滴眼剂中的防腐剂分为五大类:季铵盐类,醇类,羟苯酯类,有机汞类,纯氯氧复合物。

例如典必舒使用的防腐剂为0.5%的无水三氯叔丁醇属于醇类防腐剂,具有抗细菌、真菌的作用;

在我们国内滴眼剂常用的防腐剂羟苯乙酯属于羟苯酯类,抗真菌效果较好。羟苯乙酯常用浓度为0.3%,比如小牛血去蛋白凝胶防腐剂为羟苯乙酯;羟苯甲酯常用浓度为0.015-0.2%,比如贝复舒大支的就是用的羟苯甲酯中的一种尼泊金酯,抗真菌效果弱于羟苯乙酯。

有机汞类和纯氯氧复合物使用较少。

进口滴眼剂常用的苯扎氯氨(季铵盐类),抗菌谱广。比如帕洛坦、百力特、闪亮等都是使用的这种防腐剂。苯扎氯氨防腐剂常用浓度为0.01%,它的作用机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黏附于微生物细胞表面,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导致细胞溶解。易溶于水,良好的稳定性,杀菌力强。

作为需要长期使用的人工泪液类眼药水,在防腐剂设计上则需要更加严格。例如地夸磷索钠滴眼液使用参天制药的专利设计,含100%的C12而苯扎氯氨浓度仅有0.0075%,为无毒防腐剂,可以安全的长期使用。聚乙二醇滴眼液的防腐剂采用滴出即分解的设计,也可以长期使用。

苯扎氯氨:R = n-C8H17~n-C18H37为烷基的混合物(苯扎氯铵:C12、C14、C16的混合物),不同防腐剂中C12、C14、C16的百分比含量不同,其中C12的百分比含量越高越安全,苯扎氯氨浓度越低越安全。

防腐剂有害吗?

在大部分滴眼剂中防腐剂是必须的,可以确保滴眼剂无菌,也节约了生产成本、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同时,防腐剂有很多种,只有达到药用辅料标准的防腐剂才能在药品中使用,是经过安全性评估后对人体无毒害作用的。

至于滴眼剂中的防腐剂有没有害,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撇开剂量讨论毒性都是没有意义的。遵医嘱的情况下,正常使用滴眼剂,例如几个月的使用,是不会因为防腐剂而造成干眼症等问题的,是安全的,但超出正常范围的使用时长和使用剂量可能会产生不同眼表损伤。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需要长期使用的眼药水,就不能采用常规的防腐剂啦,所以眼药水一定不要自己乱用。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总而言之,眼药水使用还是要遵医嘱,正确合理用药。

我是赵小刀

我是一名眼科医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