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如果过年只追一部片子,就是它(们)了

水母/戴桃疆/李思园/收银员小秋/疯眼穆迪/阿水
2016-02-09 07:57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春节,是一个声音嘈杂的档期。之所以用“档期”这个词,是因为我们疲于在城市与城市,家庭与家庭,朋友与朋友之间,难免忘了偶尔停一停,望一望,想一想。

以下这几部电影,来自不同的推荐者,它们或剖析新闻黑暗面,或揭开独在异乡之难,或者是每一帧都能截图当屏保的美景,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能帮你清零,重启,迈向下一站。

@水母:《真相》(Truth)

推荐理由:如果你觉得《卡罗尔》是凯特·布兰奇特的美貌巅峰,那么请去看《真相》;

如果你觉得《聚焦》让你洞见了新闻的正义,那么看完《真相》你也许有许多新的体会。

影片改编自《真相与责任:媒体、总统和特权》。原书聚焦2004年丹·拉瑟关于小布什在越战期间享受特殊待遇的报道,事后这份报道被怀疑部分参考文件涉嫌伪造。

往日里调查事实、发现真相的一群人,在电影《真相》里成为了被调查人。新闻的错误成为了大众喜闻乐见的又一个新闻。在这个时刻,如何坚持自己的信念?如何面对未来充满不确定的职业道路?

《真相》讲述的是一个多少有些耻辱的过程,和让人热血沸腾的《聚焦》一起,它拼合了一个行业截然不同的两面。

@戴桃疆:《超新约全书》(Le tout nouveau testament)

推荐理由:能把颠覆性的故事拍得如此美好,或许只有在恐怖袭击中喊出“他们有AK47,我们有香槟酒”的法国人才能做到。

《超新约全书》虚构出一个上帝,他是一个粗俗、邋遢且怀有恶趣味的中年人渣,他住在布鲁塞尔,虐待妻儿,然而没有人能惩罚他。

直到有一天,上帝十岁的女儿终于无法继续忍受他的暴虐,决心反抗他:小女孩泄露了生死的秘密,扰乱了上帝治理人间的体系,来到人间,展示神迹,召集自己的信徒,改变世界的法则。

虽然电影在逻辑上无法自洽:如果一开始我们就知道上帝的电脑只要断电就可以重启,那么上帝为何要来到人间追问女儿解除危机的方法呢?但或许这种不合逻辑恰恰反衬了上帝本身的愚蠢。制造人间困境的上帝最后因自己的愚蠢和自大被发配到乌兹别克斯坦修理洗衣机,接管上帝职能的女神创造了全新的世界,一个男人怀孕、树荫可操控、不受重力制约的自由世界。

它以轻松的形式避开了对于宗教的讨论,上帝、圣经、圣徒与神迹在电影中不过是一个噱头,女孩展示神迹的过程就是一个触动人们思考的过程,在哲学家的理论体系中人类的思考或许会引得上帝发笑,但只有思考,一切行为才能获得意义,一切行为才有意义。

@李思园:《布鲁克林》(Brooklyn)

推荐理由:如果要在这个春节选一部在路上看的电影,《布鲁克林》(Brooklyn)无疑非常合适。追寻美国梦与漂在北上广何其相似,故乡还是远方,始终是道艰难的单选题。

一个爱尔兰女孩只身闯纽约,体会到独自异乡生活的种种艰难,也见识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布鲁克林漂着自世界各地的移民,艾莉莎只是淹没在人群中普普通通的一个。直到遇见了意大利移民的小伙,让她能够畅想把异乡当故乡的未来。

再次回到家乡时,那里一成不变的缓慢步调,让她错觉布鲁克林的日子是不是一场梦。家乡有熟悉的人和风景,彬彬有礼的追求者,一时间甚至犹豫不决。

最终艾莉莎选择踏上回纽约的轮船,但她的犹豫和挣扎也让人感同身受——她的梦想是做一份“办公室的工作”,而在纽约,她是一个百货商场的售货员。意大利小伙热烈又真诚,但他的文化水平还不够写一封信。

真的是因为纽约的繁华令人澎湃雀跃,让年轻人不惜背井离乡吗?或许更真实的理由是在外面的世界走过一趟的艾莉莎,回到故乡已经格格不入。即便恍惚之间,纽约的日子像在做梦,但在那里的度过的时间不容怀疑,因为改变早已刻在了自己身上。

@收银员小秋 :《海街日记》

推荐理由:2015年最好的电影之一。是枝裕和导演与四位一线日本女优把日式审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家族矛盾一触即发的长假,这个镰仓海边家庭的温暖故事能够提供给你关于亲情的另一种可能。

而你要是在长假赴日出游,每一帧画面都可以设置为桌面的《海街日记》也能成为镰仓山海的最佳向导。

@疯眼穆迪:《无理之人》(Irrational Man)

推荐理由:不管你现在还看不看春晚,有一句名台词你绝对还是记忆犹新——

冯巩:“我可想死你们啦!”只要这句台词一响起,就知道:哦,又是一年春节到了。

这个台词咒语放在伍迪·艾伦老头身上也同样适用,因为每年一看到他的电影,就知道:哦,这一年,又过去了。

《无理之人》是伍迪老头2015年的作品,当然了,上映之后并没有引发太多的讨论,因为,确实,它显得太没有惊喜感,更直白地说,它是又一部打着明显的伍迪标签的标准命题作文。

这里有谋杀、有出轨、当然还有绿茶婊;有一本正经的哲学布道,同时还有对说着这些哲理的知识分子毫不留情的反讽。可以说,从1980年代开始,伍迪就一直在重复着同一个主题,从中衍生出无数个变体。直到现在,我们每年依然还在听着他絮絮叨叨的台词,还有被他奉为经典的爵士小调。

伍迪·艾伦是比谁都更忠于“作者电影”这个概念的,他几乎花了一辈子的时间围绕着同一个母体在拍电影,这些电影里你看到的其实就是他在最近一年思考的问题,想要去表达的反抗,当然,还有几十年如一日的矛盾心态——在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中来回徘徊。

老爷子今年已经80大寿了,说了这么多年的单口相声,导了这么多出黑色喜剧,如果一年不见,还真挺想他,所以你问我,既然没什么新意为什么还要看这部电影,我只想问:因为这是伍迪·艾伦一年一度的大礼,你还需要其他理由吗?

@阿水 :《致命ID》(Identity)

推荐理由:看这部电影之前最好不要有任何剧透,但是务必全神贯注,关注细节。

看悬疑片有趣的地方一在于紧张环境中看自己能有多少余力拿来观察跟推理,二在于时不时被猛地吓一跳,三就是在知道结尾之后回溯前情,理顺那些伏笔,然后总结自己在哪个环节上大意被蒙了。

这三个乐趣《致命ID》都有,而且非常紧凑,一个半小时眨眼就过。

当然,这部2003年的影片不能说毫无漏洞,甚至在基本的设置上亦有一个大漏洞。但因为编剧着力掩盖,所以漏洞很难在一开始就被发现,结果大部分人都被骗了。

《致命ID》算是开创了同类型悬疑片先河,也因为编剧基本滴水不漏再加氛围一流而很难被后续之作超越。看过这一部,会遗憾基本看尽了一个类型的悬疑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