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海外并购前路漫长

2016-02-06 19:38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2014年,中国实际对外投资超过利用外资的规模,首度成为资本净输出国。此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呈爆发式增长。今年以来,在全球交易规模排前五的跨境收购中,已有四笔涉及中国企业竞购欧美企业。世界感受到了中国资本的力量。

今年2月3日,中国化工集团公司(ChemChina)宣布,与瑞士农药与种子生产企业先正达(Syngenta)公司达成收购协议,交易总价逾430 亿美元。如果顺利获批,这将是中国企业迄今最大一笔海外并购。

但连续“买买买”,也渐令外界颇生非议。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一是说中国企业在对外并购时的财务风险大,负债率偏高;二是说中国企业的对外并购受国家战略操纵,国有金融机构提供了近乎“无限”的资金支持;三是说中国企业的并购仅重视收入增长,“大而不强”。

从短期看具体案例,似乎以上说法都有道理,但如果换个角度,或者拉长视距看,则未必尽然。

站在当事企业的发展布局角度看,财务上,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交易资产的对应市盈率约27倍,溢价约20%,而此前,世界最大种子商美国孟山都公司曾向先正达发出46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因受到强烈抵制而取消。可见中国化工的报价估值不算偏高。

而且,先正达是世界500强,全球第一大农药公司、第三大种子公司,一方面可以直接帮助中国化工平滑化工产品收入的周期性波动;另一方面,其种子业务、农药技术也可以与中国化工原有化肥、农药板块形成协同。这样,如果收购成功,中国化工将一举与另一家名称相近的央企中国中化集团(SinoChem)并列,成为仅有的两家经营化肥、种子、农药三大农业投入品的央企,先正达也表示,可以帮助中国化工迅速缩小其在营收上与中化集团的差距。

站在行业的发展方向上看,当下供给侧改革的任务,除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还要补短板。中国是农业大国,种子居于农业生产链条最上游,是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农药更是发展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但中国农业领域中,种子、农药却存在实实在在的短板,与国际巨头差距较大。收购先正达,将有望帮助中国农资行业补上短板,乃至提升国家的农业综合竞争实力。

站在国家的发展战略角度看,中国企业真正大举“走出去”的历史不长,但进阶却很快。前期,看重的是矿产资源、房地产,买的是资产,试图分享相关资产收益;中期,看重港口、电影院线、金融机构等,买的是据点,试图实现资产的全球布局;现在,则开始买优质企业的股权,买的是核心能力,试图抢占并筑牢战略高地。微观上,企业可以借此取得资产实力的扩充,实现规模效益;宏观上,国家外汇资产也将得到更优化的配置。

更何况,当前中国海外并购的主体正日益多元化。国企之外,还有大量民企;大企业之外,也有各类小企业。国内金融机构的支持也更具现实基础,数据显示,中国银行海外资产损失率仅是国内贷款损失的十分之一。再考虑到国内生产、人力成本攀升造成的投资边际收益率降低,“走出去”其实更多是市场选择。

当然,在涉及弥合文化差异,以及移植先进技术为我所用等方面,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放眼未来,资源需求可能低迷,房产收益可能不振,优质企业的股权却总是稀缺的。

沿着正确的方向“走出去”,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过程中最重要的事。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