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吃祖宗饭

2016-02-11 19:40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手艺,比如制作某种手工艺品的诀窍,某种食品的配方和制作方式,等等,多由家族一代一代传承,每一代或都所改进,日臻完善,成为整个家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根本,倍加珍惜,这种产品逐渐成为当地响当当的文化符号。

这种“吃祖宗饭”的现象在中国也不少,从正在消亡到红红火火,各种状况都有。但在形态发展上,与世界其他地方又有不同。他们之中,很多在“公私合营”时期,如果已经发展为企业的,逐渐被国有化了,小作坊在“割资本主义尾巴”年代,被集体化或禁止生产。有的“秘方”被公之于众,一些产品或工艺经不起折腾,逐渐消失。到改革开放前夕,吃祖宗饭的基本消失。

改革开放后,以吃祖宗饭为特点的传统手艺重整旗鼓,一些新的手艺在逐渐形成,也很有可能形成新的传统。但其中却也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变化。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城市越大,吃祖宗饭的越少;越往小城镇,吃祖宗饭的越多。

道理上讲,城市越大,经济越活跃,好东西,精巧的东西在大地方越有发展前途,但为什么城市越大,吃祖宗饭越没有生存空间?以餐饮业为例,相当多的餐馆是家庭作坊,在过去,临街的家庭房产同时是工作场所。

但世纪之交,最新一波城市改造所伴随的房地产业彻底改变了这种空间布局,临街建筑极少再普遍属于某个家庭,它们要么是高大巍峨的写字楼或酒店的大堂,要么是居民小区的临街商铺,个人或家庭要开饭馆只能租借,这无意间助长了一种短期行为,只要利润下降,随时关门走人。而为了利润,有的不惜在用料、做工上投机取巧,这就是城市越大,普通饭馆的饭菜越难吃,越不让人放心的根本原因。有时候我们偶尔会发现某个普通饭馆质量不错,但过一段时间又不行了,原因无非是老板或厨师换了。这种房产格局,注定了普通商铺的经营者必定是走马灯式的更换,在一座租借的房子里从事代代相传的技艺,绝无可能。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一个家庭两三代人都在从事同一门手艺,经营同一家店铺的,堪称传奇。

反之,越往小城镇,越有大量临街铺面掌握在普通家庭手里,以此为硬件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地方的小城镇已经出现经营两三代的饭馆或其他新式字号,在当地赢得不错的口碑。

于是,城市越大,比例越高的家庭因此被抛入越现代的产业,很难说这有多少必然性,可以肯定是的,传承与创造被割断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