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刘再明​:平川野麻黄河岩画

平川文旅
2021-09-01 18: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平川文旅

公众号 ID: gh_fe0ba9ff83af

1999年11月26日,作者考察野麻黄河岩画

平川野麻黄河岩画

作者|刘再明

野麻黄河岩画位于黄河红山峡谷黄河西岸,米家山脉大浪山东麓,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野麻村境内,东距水泉镇水泉村(国道109线)15公里,南距红山峡口黄湾下村8公里。岩体为红砂岩,面南背北,势随山坡,与山体间有裂缝。岩面约成平行四边行状,高7.5米,宽约4.4米,为自然断面,平整无裂缝,成立墙状,人畜不可攀,右上角和左下角各有一岩眼,位于同一垂线,上眼口径约17-18cm,下眼口径为10cm。岩面久经风雨,呈黑褐色,岩体下方有碱蚀;岩画地处偏僻,行人稀少,画面保存完好。

野麻黄河岩画的画面解析

野麻黄河岩画共有图像24幅,其中人体像10幅,人头像5幅,动物像8幅,器物像1幅,另有磨迹1处。整幅画面看似零乱,但析其内容,可分为家庭图、狩猎图、农耕图三部分。

家庭图。该图位于画面的左上方,由6幅人体像组成。图核心为一男性,人体刻画完整,头部硕大,躯体细小,四肢成线,平顶,高竖三根平行头饰,眉鼻连刻成“T”字型,背角眼;躯干敲凿成长三角形,右臂伸张上扬持物或弓或杖,左臂弯向腰或抽箭或插腰,即该男人抽箭搭弓或持杖而立;其身材魁梧,形象威严,呈王者风范,推断此人为家长或族长或部落首领人物。男子右有上下二人,上者体小,磨刻成形,头部浑圆,腹部肥大饱满有坠感,手臂平展,下肢分叉;下者体大,划刻成形,圆头,敲凿嘴眼,两耳成像远,胸腹圆大,下肢分叉;两人应为女性。男人和女人之间有上下两人,划刻,头部均成倒三角形,头面无器官,躯干成线,无上肢,下肢短小,应为俩小孩。男子左上方一人,如线拽气球,圆头,双眼、鼻、嘴磨刻连成“工”字型,头像感观良好。该图计一男性,两女性,三孩童,共六人,好似一夫两妻妾三小孩一家人。

狩猎图。该图位于画面的左下方,共有9幅图像,其中动物像5幅,人体像2幅,人头像2幅。五只动物三左两右,对头,磨刻,左三只动物体型小,似羊只;右上一只动物头有大角,长尾,似鹿类;右下只动物体躯较大,前肢短小,脖颈长伸,似奔跑中的鹿类。动物群的右侧并立俩人,划刻,头大躯小、短四肢,位左者圆头硕大,高竖三根平行头饰,前额有下弧线发际,阴刻双眼,眶大仁小,点状鼻,刻大口嘴,无耳;位右者较小,方头,天际眼,点嘴,两耳平凸,倒八字头饰;两人右手均持物,似弓;方头人上方一头像,圆面、凿眼、嘴、倒八字头饰。动物群左上有一人头像,方形,凿点状眼、嘴,倒八字头饰,饰物顶端凿成球状,似太空人。该图中,狩猎者对动物群成包围之势,动物已有察觉,右上那只鹿成急走状,右下那只鹿成惊跑状。

农耕图。该图位于画面的右下方,共有9个图像,其中动物像3幅,人体像2幅,人头像3幅,器物像1幅。该图核心是三只动物像,磨刻,位置上下排列,整齐划一,动物头部高扬,四肢蹬劲,尾巴后展有力,阳具硕大,应为忙耕中的骡马体态;骡马其形紧凑,体态矫健,走姿有力。三骡马后紧跟一人,磨刻躯体,右手扬起似持鞭,左手后伸似扶犁。该人上方有一人头像,凿眼嘴,倒八字头饰。三骡马上方有一椭圆人头像,面似瘦猴,两耳位低,眼、鼻、嘴、耳连成“¥”字形,倒八字头饰。该图右上位立一人,阴刻躯体,两臂平伸,左手持物,呈拉弓状,腰系尾饰,阳具明显;该人右下一方头像,直立两根头饰,凿双眼,鼻嘴模糊。三只骡马头部位置下,有凿痕,因碱蚀严重,保留面小,疑为同类骡马头顶部。整个画面的右上有一长柄斧状物。

(2007年5月7日,CCTV—1《新闻联播》栏目报道野麻黄河岩画的发现)

野麻黄河岩画的创作特点

野麻黄河岩画是典型的北方类岩画。一、岩画中有人物、头面、畜、兽、器物等图案,描述了先民生活生产、农耕狩猎等情景。狩猎的方式是设陷引诱、群体围攻、棍石刺打。画中雄性(人、畜)阳具硕大有力,女性胸腹饱满下坠,取生殖崇拜、人畜兴旺之意。二、画面技法分凿、磨、刻三种。八只畜兽及两个女性、一件器物图凿磨而成,雄浑纵劲、厚重敦实,凿磨长于体现女性生殖旺盛、畜兽躯体肥壮。其余人体、头面均刻划而成,如四肢成线,头面或方、圆或猴面、三角,五官或“工、¥”字或缺,躯体比例不协调,意像不统一,简勾躯廓,粗犷古拙。三、画面中有农耕图一幅,农耕图在北方类岩画中未见记录,该图中前三畜并列,后一人持鞭扶犁,是北方地区典型的“二牛抬杠”春耕秋犁图。南方地区常见“二牛(水牛)抬杠”深翻水田,北方地区使役骡马耕犁田地,春耕秋犁,两畜一架,如使役驴力或骡马体弱时,须两头并一头,方可均力,画面所述是之。

艺术创作有时代性,即某一历史时期特定环境下人类社会生产发展、意识形态一侧面的艺术再现。画面中男性位置突出,雄性(人、畜)阳具硕大,表明男性社会地位高,父系氏族社会是其社会形态;狩猎图、农耕图表明狩猎与农耕并举是其经济形式。画面蕴含蛮荒时代,先民们辛勤劳作、战天斗地,祈求物产丰富、家庭(族)长久传承的美好愿望,是先民自身生活、生产情景的真实纪录。这幅岩画可解为早期先民家庭生活生产图,即一农牧结合家庭,一夫两妻妾多个子女,一家人忙时农耕,闲时狩猎,家庭稳定,自给自足,这或许就是先民理想中的小康生活之规划。

关于野麻黄河岩画创作年代的臆见

野麻黄河岩画处是先民候牧群、待狩猎的憩息处,岩画为其牧遐所刻。岩画所在地为米家山系大浪山主峰,山高峻险,数十公里外可见,进入大浪山则是广阔的土山丘陵地带。据《靖远新志》载,“寿禄山起伏至黄河之西为米家山,人言山中多野兽可猎食。自西番窑、曾家湾、尾泉、脑泉、大石岘以及野马滩、尾川口皆属米家山脉。”野麻滩原野马滩,即野马出没之地,明以后,黄河两岸种植蕡麻,野马绝迹,野麻丛生,野马转字野麻。出野麻村,逆水南行约15公里,河西一弯地,名瞭(音liáo)马滩,西距大石岘约35公里,属靖远县新田村,数十亩地,居二姓三家十数口人。瞭,平川、靖远方言中有探望、管护、处理之意,瞭马滩即探看、狩猎野马之地。可见米家山区早先为多野兽可猎食的牧区。

岩画处河床窄、便道小,上世纪八十年代仅可通行架子车,九十年代后可通行小货车,且时常断路。可知先民时期,雨水丰沛,河水大,岩画处无有路径,或可行单人及禽兽。自岩画处逆水南行不足千米,西有一河沟名石阶沟,沟口平坦宽大,可出入大浪山。沟口与岩画之间,河床裸露名胀水滩,长五、六百米,宽处近百米,皆黄土,西峭壁百米。早期该地人口稀少,先民将牧群驱赶进山,任其游食,人不跟群,仅于牧群出石阶沟饮河水处查点,名“打野”。现时,野麻村牧羊之家仍有这种习惯。再者,石阶沟沟口、胀水滩处,夏季一汪泥潭,冬季冰封一片,常有禽兽嬉戏或饮水身陷其中,只待缚擒。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笔者曾耳闻当地一村民言其在冰面擒获行走不得的石羊四只。岩画所在岩面上方楔眼,可楔入木棍作横梁,两边八字搭架,覆以枝叶,压以河泥,成人字棚,背风向阳,冬暖夏凉,山高好指认。先民在此候牧群,待狩猎,闲遐作画。

关于野麻黄河岩画的创作时代,本文依其表述的经济形式、社会形态及其历史地理等三方面浅作揣测,确切断代需专家进一步考证。人类社会经历漫长的演变进入到新石器时代,这时人类社会处于氏族公社时期,经济生活从采集、狩猎向农业、畜牧业过渡。西安半坡文化(距今约6000-7000年)标志西北地区开始进入原始农耕时代,其后马家窑文化的马家窑类型(公元前3300年-前2900年)、半山类型(公元前2650年-前2350年)马厂类型(公元前2350年-前2050年)及齐家文化(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形成,表明原始农耕时代在西北地区的拓开和确立,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及父系氏族社会的确立。马家窑文化的经济形式“以农业为主,兼营狩猎”,社会形态“已经是父系氏族社会”,野麻黄河岩画所述经济形式与之同期或偏早(农业、狩猎并举早于一主一兼),社会形态相同。从历史地理看,马家窑类型文化时期,岩画处位于该文化分布区祖厉河流域边缘(祖厉河口北40公里水路处),半山、马厂类型文化时期,岩画处位于该文化分布区祖厉河、景泰之间,北距半山文化景泰张家台墓地(东距黄河6公里)约70公里水路;齐家文化时期,岩画处位于其分布区甘肃省内黄河沿岸。可揣得,野麻黄河岩画与马家窑文化同期,估其凿刻于公元前3300前-前2050年,最迟不晚于齐家文化早期即公元前2000年。

关于野麻黄河岩画的进一步探讨

国内关于岩画的记载,最早见于公元五世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其后在一些历史文献和地方志中有零星记载。上世纪初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岩画,80年代新疆、宁夏、甘肃陆续发现岩画。至2007年,中国已有20个省、自治区、特区的134个县(市、区、旗)发现岩画,省内已在靖远县、永昌县、玉门市、嘉峪关市、肃北蒙古自治县、安西县、玛曲县、甘南裕固族自治县等8个县市发现岩画,野麻黄河岩画的发现,使平川区成为省内第9个、全国第135个发现岩画的县(市、区、旗)。其后景泰县也发现岩画。

野麻黄河岩画可与靖远吴家川岩画(兰州大学生物系部分师生于1976年发现,刻于2.2m×4.8m,2.45m×2.75m两块岩面上)、白杨林黄河岩画(位于野麻村白杨林社黄河边,属野麻黄河岩画点)统命名为“黄河岩画”,细称“野麻黄河岩画”、“吴家川黄河岩画”、“白杨林黄河岩画”。吴家川黄河岩画东距黄河15公里,北距野麻黄河岩画25公里,地理位置上同处米家山系黄河之滨,一脉一水。三处岩画冠“黄河”之名,确落虚张之嫌,但随着进一步挖掘,将有更多岩画面世,终成一体(2010年9月靖远党史办杜树泽先生在靖远三滩乡新田村东距黄河5公里处发现岩画1处。见杜树泽博客);另之,山脉水系通古不变,以其命名,便于记事,可免行政区划变更之弊端。如甘肃肃北的祁连山岩画,黑龙江省海林县的牡丹江岩画,内蒙古固阳县长城岩画,阿拉善右旗的巴丹吉林沙漠岩画,云南省丽江县的金沙江岩画等皆如此。

野麻黄河岩画的发现,表明最晚在齐家文化早期(公元前2000年)平川区内就有先民生息繁衍,时处农耕时代,入父系氏族社会。可以想象,春暖花开,鹯(zhān)阴谷地(古时黄湾、陡城、三滩之间的黄河称鹯阴水),先民役畜扶犁,撒播籽粒,农耕农忙。野麻黄河岩画的发现,将平川区内人类活动的年代明确推前至距今4000年前,填补区内史前文化点空白之缺撼。与鹯柳边城、西汉古墓、迭烈逊古渡、黄湾摩崖石刻等共同构建平川之黄河古文明,也将丰富白银市、甘肃省黄河文明之内涵,提升其品位。

后 记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本人工作于平川区水泉乡政府(现水泉镇政府),多走于乡村山野之间。1987年驻队野麻村,发现野麻黄河岩画,1999年冬与家人重访,留影取印,撰文探讨。2006年10月25日,见白银日报“黄河上游水电规划(黑山峡河段)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告”,岩画距水面十余米,有淹没的可能,再撰文介绍,呼吁普查保护。2007年3月14日,通过平川电视台《平川新闻》栏目首次报道“发现野麻黄河岩画”,引起省市报纸、电视等媒体的广泛关注。2007年4月13日《平川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挂网本人撰写的《野麻黄河岩画》一文。2007年4月27日,新华网以《甘肃黄河沿岸发现远古岩画》为题予以报道,《光明网》《华语在线广播》等纷纷转报。2007年5月7日19时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以“甘肃黄河沿岸发现远古岩画”为题报道野麻黄河岩画的发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08年12月16日中共平川区委宣传部、区文联颁发“刘再明关于野麻(滩)黄河岩画的发现载入平川史话”证书。2010年网站“百度百科”、“互动百科”将本人《野麻黄河岩画》《白杨林黄河岩画考》(2009年第10期)两文合编成“黄河岩画”词条挂网。野麻黄河岩画的发现,很好地宣传了平川区、白银市、甘肃省。

(原文以《白银野麻黄河岩画》为题载《陇右文博》2011年第2期,2014年版《白银市平川区志(1996—2005)》《附录·考据文章》收录。

补记:野麻滩黄河岩画2010年经平川区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经白银市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作者在《陇右文博》(2012年第1期)发表《甘肃黄河岩画的发现与研究》。

2014年12月9日,受甘肃日报社特约,以本报特约撰稿人在《甘肃日报》撰文《黄河岩画:来自远古文明的呼唤》。

(2010年5月21日,作者在野麻黄河岩画点接受新华社记者吴明轩采访)

作者简介:刘再明,平川区委党史办主任。

来源:平川文艺

红色胜地·西部陶都

扫码关注我哦!

投稿邮箱:942532347@qq.com

联系电话:0943—5907054:,。视频小程序赞,轻点两下取消赞在看,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原标题:《刘再明​:平川野麻黄河岩画》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