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第17个国家级新区落地长春:东三省都有了国家级新区

澎湃新闻记者 丁蕾蕾
2016-02-15 20:11
来源:澎湃新闻
自贸区连线 >
字号

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长春新区,这是今年以来国务院同意设立的首个国家级新区。

继哈尔滨新区后,第17个国家级新区花落吉林长春。

2月15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长春新区的批复》(国函〔2016〕31号)。批复称,建设好长春新区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举措,为促进吉林省经济发展和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这是今年以来国务院同意设立的首个国家级新区,也是获批设立的第17个国家级新区。

长春新区包括长春市朝阳区、宽城区、二道区、九台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约499平方公里。

至此,东北三省均有国家级新区,分别是辽宁大连金普新区、黑龙江哈尔滨新区和吉林长春新区,这三个新区均位于副省级城市。

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方创琳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分析,东北已有两个新区,长春新区获批弥补东三省的空白,是东北地区转型发展的重要试验区。

于区位优势而言,长春地处通向远东地区的大十字枢纽地带,是东北地区经过图们江出海的一个节点和战略桥头堡,也是中蒙国际大通道上最强的战略节点。

吉林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提及,要以国家级长春新区获批为契机,搞好哈长城市群、中部城市群建设。

据悉,长春新区将重点打造四大基地。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光电子、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二是汽车、轨道交通、智能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产业基地;三是运输、航空综合服务业等临空经济产业基地;四是健康养老产业基地。

关于长春新区未来发展方向,方创琳认为,目前东北地区经济下滑严重,为促进东北经济崛起,东北地区从南到北的三省都要崛起,先获批的大连和哈尔滨新区是振兴东北的战略支撑,长春新区也应该成为从中国东北的东部地区促使东北崛起的第三个战略支撑点或引擎。同时,长春新区也将是中国图们江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战略平台,利用好该平台打破吉林图们江地区没有出海口的格局。

国务院的批复指出,长春新区建设,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形成特色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推动产城融合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努力把长春新区建设成为创新经济发展示范区、新一轮东北振兴的重要引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重要平台、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

挂牌国家级新区,意味着诸多政策加身。

有学者此前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现在国家级新区拿到的实质性政策优惠已经不多,主要有两个优势,首先是可以作为一个招商引资的新平台,获得集中的财力支持等;其次是可以先行试验一些政策,例如保税区。

国务院的批复指出,建设好长春新区,对于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深化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自1992年批复首个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新区起,国家级新区数量已经增至17个。其中,有5个是2014年批复的。去年批复的国家级新区已达5个,分别是湖南湘江新区,南京江北新区,福州新区,云南滇中新区,以及哈尔滨新区。

对此,方创琳表示,从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国土资源利用效率角度来看,东中部地区每个省都需要一个国家级新区。他认为,国家级新区作为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今年的获批进展不会亚于过去两年。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省级“两会”上,至少有郑州郑东新区、江西昌九新区、沈阳沈北新区、乌鲁木齐新区、石家庄正定新区、南宁五象新区、唐山曹妃甸新区、武汉长江新区、襄阳汉江新区等提出申报国家级新区。

不过,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近几年国家级新区的数量越来越多,国家级新区的含金量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

但方创琳认为,每个新区所属的区位条件、目的动机、国内外环境、特殊政策等都有差异,每个新区在招商引资和转型过程中,发展定位都不一样,因此建设过程中,有步伐快、质量高的,也有步伐慢、质量低的,这很正常,不可能要求东中西部的每个新区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按照统一速度发展,各个新区也需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