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发现东亚(十七)〡 逃犯与圣徒:东亚遇上天主教

宋念申
2016-02-17 18:04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基督教传入东亚世界,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以前由西域而来的景教(起源于叙利亚的聂斯脱里派),但各教派在元末后衰微,其对现代东亚的影响远不及16世纪由欧洲经海路而来的天主教。而谈到天主教与东亚的相遇,以及由此导引出的两者间一大段恩怨情仇,都要从两个人的相遇讲起。此二人,一个是后来基督教历史最著名的圣人之一,西班牙人方济各•沙勿略(Francis Xavier),一个则是日本逃犯弥次郎(Anjiro或Yajiro)。

今天,我们对弥次郎的生平乃至生卒年代皆知之不详。他生活在九州南端的鹿儿岛,早先是萨摩藩的一名武士,文化不高,后因杀人逃亡。彼时,葡萄牙商船已经和九州有了接触,1543年火绳枪首次由种子岛传入日本,此后九州沿岸葡萄牙商船往来频繁。弥次郎在这里遇到一位葡萄牙船长。虽被日人视为“南蛮”,但这位船长倒是愿意帮助弥次郎逃离日本,还为他写了一封推荐信。但是阴差阳错,弥次郎拿着信,误跑到另一个葡萄牙人Jorge Alvares的船上。这次搭错船,改变了弥次郎的生命轨迹,也成就一段历史。

我们不清楚弥次郎如何和这位Alvares(与首次抵达中国的葡萄牙探险家同名,但非同一人)沟通的。后者听了他的经历,就提出带他到已经为葡萄牙占领的马六甲,找正在当地传教的耶稣会士沙勿略,说沙勿略是高人,更适合听他的告解。弥次郎带上他的随从,兴冲冲来到马六甲,但不巧沙勿略刚好离开。

无奈之下,弥次郎只好找了条船回日本。结果碰到风暴,被吹到中国沿岸。塞翁失马,他在那儿见到另一位葡萄牙船长,船长告诉他沙勿略已回马六甲,并把这位一心寻道的日本人一同带回。终于,在1547年12月,日本逃犯见到了慕名已久的欧洲传教士。

弥次郎用他学会的一点点洋泾浜葡萄牙语,向沙勿略求教,并向后者介绍日本。大概对弥次郎而言,沙勿略向他讲述的基督教相当新鲜,至少和他熟悉的日本佛教颇为不同,他决定追随沙勿略,和他一起回到当时耶稣会在亚洲的大本营——印度果阿。在那里,弥次郎进一步学习葡萄牙语和基督教教义,并受洗成为“圣信保罗(Paul of the Holy Faith)”,成了有史料记载的日本第一位天主教徒。

而这次相遇对沙勿略的震撼,恐怕远远大于对弥次郎的。尽管葡萄牙商人已早他几年接触到日本,但这位饱读经书、意志坚定的传教士从来不曾听到世界上还存在这样一个迷人的国度。按照沙勿略记述的弥次郎的说法,日本由一个“国王”统治,秩序井然,法度森严,文明昌盛。人们知书达理,信奉“宗教”,定期去“教堂”和“教士”交流。日本人的“宗教”,像基督教一样,膜拜一个创世之神。而创教者(Xaqua),和耶稣基督情况类似,也是由神托梦而生,长大成人后四处传教,劝人抛弃旧神,改信新宗。千百年来,不但令本国(Chenguinquo)人改变信仰,而且成功让中国人改宗,新教就是由中国传到日本的。像罗马一样,直到今天,那里仍可见古代宗教偶像。另外,这位创教者还说,唯一的创世神订立了5条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奸淫,不执着于不可救赎之事,宽恕伤害)——沙勿略记载这话时,大概会觉得和摩西十诫有几分相近。他显然不清楚,弥次郎所说的那个神国就近在眼前,在他所在的印度。

弥次郎还对沙勿略许诺,说日本人崇尚理性、一心向化,不出6个月必能全数受洗。因为日本经书律法上早有规定,万法归一,而日本民众实在太需要一部善法来替代他们现行的律法。而在他看来,没有任何律法比基督教更完美;自己受神赐福至大,满心欢喜,只因他本人为神选中,将基督教士引至日本。与此同时,那位帮助过弥次郎的Alvares船长也向沙勿略汇报说,日本是个文明程度很高的地方,其描述正可和弥次郎的相互印证。

就这样,沙勿略决定,必须去日本,完成自己的使命。他花了一段时间,向耶稣会和资助耶稣会的葡萄牙国王解释,日本要比印度更重要。得到许可后,立刻携弥次郎、另两位耶稣会士和两位仆从动身,在1549年8月,登陆鹿儿岛,开始了在日本的传教。

和弥次郎的情况不同,关于沙勿略和他的日本之行,数百年来各种研究记载汗牛充栋。一般讲到基督教“传入”东亚,都以沙勿略为重点。

日本大分市所立沙勿略塑像

沙勿略1509年生于纳瓦拉王国(后并入西班牙王国)一个贵族家庭,后家道中落,很小就住院修道。19岁时,被送到巴黎大学进修神学。在那里,他和另一位来自西班牙的贵族子弟依纳爵‧罗耀拉(Ignatius of Loyola)成了室友。罗耀拉行武出身,立志要当保卫天主教和教宗神圣地位的战士。后来,这位室友创立了耶稣会(Society of Jesus),受他影响,沙勿略成了该教团最初的6位创始人之一。

成立耶稣会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对抗当时欧洲如火如荼的新教改革运动。马丁•路德宣扬“因信称义”,他发表批评天主教会的《九十五条论纲》,被好事者翻译成德文,借由新出现的古滕堡印刷术四处散播,德意志人心思变。就在罗耀拉和沙勿略开始求学巴黎大学时,约翰•加尔文刚刚从那里离开,数年后他的改革宗席卷西欧,更大大动摇天主教的道统。

耶稣会虽坚持罗马教会正统性,但罗耀拉等人也看到教廷内部的腐败,主张在体制内改革。他们一方面全力捍卫教皇的神圣权威,另一方面则吸纳人文主义运动的成果,让天主教焕发出新的面貌。罗耀拉以军队方式管理耶稣会,纪律严明。会员不但要经过极为严格的神学训练,还要通过其他科学及人文学的训练,凡入会者要宣誓安贫、守贞、服从。最后成为正式的神父还要宣誓效忠教皇。耶稣会士注重行动,他们广设学校,并且积极向海外宣教,开辟天主教新的版图,以抗衡新教在欧洲日益扩大的影响力。

此时,大航海时代已经开启。欧洲各国为绕开奥斯曼帝国,寻找通往东方的商道,大量投资探险事业。哥伦布本想开辟印度航路,却误打误撞“发现”美洲,刺激得当时两大海上强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海外殖民地的争夺日趋激烈。受伊斯兰世界崛起影响,中世纪欧洲一直传说,在奥斯曼东方,存在着一个由祭祀王约翰(Prester John)统治的基督教神国,如能找到该国,定可东西联手,阻击奥斯曼。总之,种种现实利益和意识形态纠缠下,罗马教廷和两大海上强国建立亲密同盟,共同拓殖欧洲之外的世界。

经教皇调解,1479年和1529年,西葡签署《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和《萨拉戈萨条约》,差不多把地球东西对半瓜分,西班牙负责开拓美洲和太平洋西部(包括菲律宾),葡萄牙则拥有从巴西东部以东,包括非洲和亚洲大部直到印尼群岛的地域。

于是,耶稣会的亚洲事业,在教会方面有罗马教廷支持,在世俗方面就由葡萄牙资助。1510年,葡萄牙侵占了印度西岸的果阿,建成葡在印度洋最重要的殖民据点。翌年又攻下马六甲,作为在东印度群岛的战略基地。很快,葡萄牙商船便游弋在中国南部沿海,并在16世纪中期进取澳门和日本九州。以后欧洲耶稣会士前往东亚,都是先在葡萄牙停留,然后经果阿、澳门或马六甲,前往中国内陆和日本。

沙勿略是耶稣会第一位海外传教士。他的任务,是前往果阿,为殖民当局提供宗教服务。但沙勿略厌恶殖民者在当地的堕落行径,他的理想始终是开辟新的天主教国度,因此在1542年抵达后,便热衷于向当地民众、特别是下层民众传教。尽管他获得底层欢迎,但在种姓等级森严的印度,他始终无法成功劝服统治阶层。在印度,他也从来没有想过要用当地语言传教。接受基督教,就意味着全盘接受欧洲文明(包括语言)。这更令当地精英层对他缺乏兴趣。

带着遗憾,1545年,他离开印度,前往马六甲和摩鹿加群岛传教两年。正是在这个期间,他遇见了弥次郎。可以想象,当听说存在日本这样一个高度发达、又极具宗教精神的国家,沙勿略内心炽烈的宗教热情和对于东方基督国度的幻想立刻点燃,他宁可放弃在印度的地位,也要去日本。

那么,一个完全不懂当地语言,连基本情况都没搞清的人,如何在这个陌生的国度传教呢?毫无疑问,在初期,他必须全力依靠弥次郎。鹿儿岛是弥次郎的故乡,沙勿略受到当地人的热情接待。经弥次郎翻译后的教义,民众似乎也很买账。而弥次郎对本土宗教的不满也很确实:长期以来,日本佛教宗派与政治集团相互介入,沆瀣一气,争权夺利。老百姓期待、也欢迎能带来真正精神慰藉的新信仰。

直到对当地情况和日语略有了解后,沙勿略才发现其中的问题:弥次郎就像在马六甲和印度时那样,基本把基督教用佛教概念来理解了。比如最为关键的“神”(主)、拉丁文Deus一词,被弥次郎翻译成Dainichi(日语“大日”)。而“大日”对日本民众而言太好理解了:这不就是真言宗常说的“大日如来”,佛祖的化身嘛?再加上沙勿略从印度来,日本人直接把他当成是天竺高僧,来传播一个新的佛教宗派。

沙勿略再度陷入困惑:日本太复杂了,跟他想象的完全不同。时值战国,沙勿略曾想去京都面见“国王”,却发现“国王”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尽管经过一段时间,沙勿略的传教获得成功,但这时他又产生了新的想法。他知道日本的文章制度多取法中国,如果能成功将中国变成天主教国家,那么源正则流清,日本的基督教化不是顺理成章吗?于是,停留两年后,沙勿略重新整装出发。在前往中国途中,船到广东上川岛,他一病不起,于1552年去世。

所有人谈到基督教传入东亚,沙勿略都是绝对主角。但问题是——基督教真算是沙勿略“传给”日本和中国吗?换个角度看,难道不是弥次郎千辛万苦,主动“拿来”以救治家乡的吗?可是,说到弥次郎,似乎他一生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作为逃犯,巧遇了沙勿略。沙勿略死后,尸身不腐,至今仍存放在果阿,供人瞻仰。他的事迹也很快神化,1662年被封圣。至于弥次郎的结局,我们知之甚少,有人说他在沙勿略离开日本两年多后,因宗教迫害再次出逃,当了海盗,后在中国死于倭乱。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