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关于中国,欧洲对她大洋彼岸的表亲美国既不满又无奈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李仲克
2016-03-01 07:41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在如何看待中国、如何处理与中国的关系这一问题上,欧美之间也存在不少的分歧。

在国际关系中,我们惯于使用“西方”一词来泛指欧美各国。由于历史联系和二战以来双方长期的同盟关系(北约),欧洲和美国常被视为一个整体。

而在国际事务中,双方也确实经常秉持同样的立场。即便如此,基于各自的利益和价值观,欧美远非铁板一块。从伊拉克战争到乌克兰危机,双方之间的嫌隙其实也不罕见。

在如何看待中国、如何处理与中国的关系这一问题上,欧美之间也存在不少的分歧。奥巴马政府定下了重返亚太的战略目标针对中国,那欧洲对此的态度会是如何?

2015年第3期的《国际与战略杂志》(Revue internationale et stratégique)上发表的文章《冷战结束以来跨大西洋关系中的中国问题》(La question chinoise dans les relations transatlantiques depuis la fin de la guerre froide)就详细整理和阐释了后冷战时代欧美对中国问题的不同认识。

该文的作者Jean-Loup Samaan是北约防务学院(NATO Defense College)中东系的副主任。他认为:

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从摇摆不定逐渐转变为中国威胁论,欧洲虽一度采取了独立于美国的对中国友好的态度,但随着自身危机的发展,不得不采取消极跟随美国的战略。

冷战后的美国:对中国态度从摇摆不定到中国威胁论

1990年代早期,在如何对待中国这一问题上,华盛顿存在两个对立的阵营。

一方认为对中国应采取强硬立场,他们认为中国对美国及其盟友构成威胁,未来可能会挑战美国在冷战后获得的“单极”地位。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时任的国防部副部长保罗·沃尔福威茨(Paul Wolfowitz)。

而另一阵营却认为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可以使这一崛起中的大国担负起国际责任,有利于世界的稳定。美国国务院较为支持这一观点。

面对中国的和平崛起,美国难以形成一致的立场,因此其态度有时开放有时强硬。

在1990年代,中美共同参与平息了朝鲜核危机,双方也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行谈判。但两国之间也出现了危机:1996年的台海危机,1999年科索沃战争期间美国炸毁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但双方的紧张关系最后都得以缓和。

2001年中美南海撞击事件一度让中美关系再度紧张,但同年的“9·11”事件使美国集中精力应对恐怖主义,中国问题不再是美国的首要问题。

由于美国深陷中东的战争泥潭,中美关系经历了一段相对的平静期。2009年两国还建立了中美经济经济与战略对话机制,乐观者预计这对G2 可以确保全球治理。

但好景不长,中国威胁论重又盛行美国政坛。美国不仅对两国对话的成果不满,对中国在东海和南海的战略也心存芥蒂。

2010年开始,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就不断释放出重回亚太的战略意图,之后美国政府的表态和行动都强化了这一意图。这一战略转移显示中美关系趋于恶化。

中国问题:欧美的分歧

冷战结束后,中国一直是美国政坛最敏感的问题之一,但在欧洲,情况并非如此。中国威胁论并未真正在战略层面引起过欧洲人的争论。大西洋两岸在中国问题上存在分歧。

2003年,中欧甚至出现了蜜月期,双方签订了战略伙伴关系协议,双边外交进入新的时代。

在2005年,法国总理拉法兰更是在敏感的对华武器禁运问题上表态,认为这是过时和歧视性的,与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相矛盾。

当欧洲考虑解除禁运的时候,美国却视解放军的军事现代化为威胁,于是2005年美欧之间在此问题上出现危机。

美欧在此问题上的分歧加深了双方因伊拉克战争而导致的嫌隙。在美国施压之后,中欧之间丧失了取消武器禁运的时机。此后的中欧贸易争端和欧洲国家政府更迭等原因没能再创造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利条件。

大多数欧洲国家都认识到了在亚洲竞争的重要性,但是却不知道自己在其中的应扮演何种角色。

阿富汗战争、金融危机……经历了21世纪的头十年后,欧洲颇为疲惫,出现了战略困顿。即便在亚洲有战略雄心,欧洲如今也缺乏必要的手段。

欧洲国家已经大幅削减了国防预算,这也打击了国内的相关产业。武器出口无疑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于是在2010年左右,取消对华武器禁运的议题再次浮出水面。但这次美国的立场甚至比上次更为强硬,美国要求所有驻欧洲国家大使重申美国的立场,即欧洲必须维持对华禁运。

但各国对于禁运的理解不尽相同,欧盟并没有统一的政策,武器出口事实上是各国政府自行控制的。通过一些所谓军民两用技术的出口,欧洲依然可以向中国出口部分军事技术。不过禁运问题可能不会再成为核心问题,毕竟中国的国防工业已取得重大发展。

如今,欧洲人虽然不会全盘支持美国对中国的看法,但是却也放弃了想要和美国人划清界限的愿望。中国威胁论虽然主要是美国的论调,但在欧洲依然具有影响力。在中国问题上,欧洲似乎转向了美国。

欧洲在中国问题上的态度转变,或许折射了跨大西洋关系的现实状态。法国曾希望欧洲可以抵制美国霸权,欧洲也曾想可以制定自己的战略定位而无需听从美国的授意,但如今欧洲似乎已经远离了这些雄心。

很显然,欧洲人如今的立场就是消极的跟随主义,而非主动赞同美国。经历了一系列自身的危机之后,欧洲在中国问题和许多其他战略问题上不再追求战略自主,至少暂时是这样。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