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花果山到西牛贺洲,孙悟空怎么前进?沿海上丝绸之路漂流

李天飞(中华书局编辑,著有《西游记》校注)
2016-03-07 15:17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今天贫道来讲讲《西游记》的两条路线图。

唐僧取经当然是一条著名的路线,但是诸位有没有发现,孙悟空从花果山出发,也是历尽千辛万苦,才到了“西牛贺洲”,他对须菩提祖师说:“弟子飘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这场旅行之艰难,其实不亚于唐僧取经的14年。所以我们先从孙悟空的路线说起。

孙悟空的奇幻漂流

孙悟空立志求仙访道,在花果山扎了一只木筏:

独自登筏,尽力撑开,飘飘荡荡,径向大海波中,趁天风,来渡南赡部洲地界。

自登木筏之后,连日东南风紧,将他送到西北岸前,乃是南赡部洲地界。持篙试水,偶得浅水,弃了筏子,跳上岸来。只见海边有人捕鱼、打雁、挖蛤、淘盐。

花果山的地理位置,似乎在作者心目中是很明确的,首先他说“木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贫道曾经说过,有些版本“木火”误作“水火”,贫道在自己的校注本中纠正了。在古人心目中,木属东方,火属南方。既是“木火”,又是“方隅”,那肯定是大陆的东南角上。所以说,作者心目中的“东胜神洲”,其实是在中国大陆东南角的海中。清杜臻《闽粤巡视纪略》“按闽地为中国之东南隅”,正说明了这一点。

孙悟空的第一次漂流,从“东胜神洲”到“南赡部洲”不需要长期的航行,也不需要非常发达的航海设备,只需要一个筏子漂流几天,就可以到达。而且,从“东胜神洲”到“南赡部洲”,是从东南到西北。这个“南赡部洲”的海岸线竟是斜向的?我国哪里有东南朝向的海岸线呢?想来想去,也只有福建。看来,这位作者,是把中国大陆当作了“南赡部洲”。那么花果山,那就是福建东南的大海中的岛屿了。也许对应台湾、琉球、但我们不作这样严格的对应。总之,《西游记》与福建有莫大的关系,请参看贫道《读书少怎么编故事》中列举的十条证据。

再次重申一下,我们勾勒的是作者、同时也是当时读者心目中的地理概念,以及一些可能的原型,绝不是考证地名,说花果山就是这座山、这个岛。昨天贫道已经在开头的时候说明。

猴王参访仙道,无缘得遇。在于南赡部洲,串长城,游小县,不觉八九年余。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独自个依前作筏,又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

这里如果不注意会漏过去:“西洋大海”这个名词,在明代是有特殊含义的。

明陆应阳《广舆记》:“浡泥国,在西洋大海中,朝贡自广东达京师”。

査继佐(明末人)《罪惟录》:苏门答剌国“又半程为帽山,山西即西洋大海,名那沒黎洋,番船往来,俱望此山为的(目的、地标)”,其实随郑和下西洋的马欢《瀛涯胜览》早就提到:“(苏门答腊)国之西北海内有一大平顶峻山,半日可到,名帽山。其山之西,亦皆大海,正是西洋也。”

也就是说,在明代,“西洋大海”或“西洋”,是一个专有概念。和“西洋大海”对应的是“东洋大海”。同样是《广舆记》:“婆罗,在东洋尽处,西洋起处,其贡道由福建。”那么这个婆罗国在哪里呢?就是加里曼丹岛北部的文莱。也就是说,文莱,是“东洋大海”和“西洋大海”的分界。还有:“苏禄在东洋大海。”苏禄就是菲律宾群岛上的一个小国。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西洋大海”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概念,从上面就可以看出,有些书将文莱作为东西洋的分割点,有些书将苏门答腊岛作为东西洋的分割点。这需要专文讨论。我们只要知道明代“西洋大海”指的是文莱以西的海域或印度洋海域就可以了。一般来说,郑和下西洋时的“西洋大海”,指的是印度洋。而明代中后期,“西洋大海”的范围有所东移,就确定为文莱为分界线了。我们讨论的是《西游记》,不必如此明确。

这里再解释一下,现实中的“西洋大海”和一部幻想小说里的“西洋大海”是不是等同?当然不能完全等同,但是必须知道,《西游记》逻辑上的故事,还是默认发生在现实的地理空间里。所以,它只能说唐僧去印度取经,而不能说秦始皇去石家庄取经。任何一个名词的使用,都建立在作者和读者的共识上的。正如贫道昨天说的,《红楼梦》给京城编的名字,是“长安”不是“铁岭”,正是受到了这种共识的约束。我们讨论,正是应该从这种共识入手。陈寅恪先生说,小说,“虽无个性的真实,却有通性的真实”,正是这个意思。

然后他遇见了菩提祖师,祖师道:

你既老实,怎么说东胜神洲?那去处到我这里,隔两重大海,一座南赡部洲,如何就得到此?

所以我们从地图上看,就很明确了:

孙悟空拜师模拟地图

从这幅图可以看出:

《西游记》中的“东胜神州”,大致相当于中国东海以外的岛屿(因为确实没有这么一片大陆)。

“南赡部洲”,大致相当于中国大陆以及与此相连的中南半岛这一带。

“西牛贺洲”,大致相当于印度半岛。

“东洋大海”,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东海及以南一带海域。

“西洋大海”,大致相当于明代早期郑和下西洋所谓的“西洋”。

所以,须菩提祖师说“隔着两重大海,一座南赡部洲”也就可以理解了。因为从福建或东海的岛屿一带看来,从这里去“西牛贺洲”,正好隔着两重海,一座中国大陆延伸出去的中南半岛。

那么,中国历史上有这样的奇幻漂流么?有!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这条“海上丝绸之路”从秦汉时期,就已经开始形成了。它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这是确凿无疑的。只不过《西游记》为了剧情需要,让孙悟空在大陆上停留了一段时间而已。

那么,有没有人沿着这条路去西方拜师学艺呢?有!这就是往来于这条海路上的取经僧。

东晋隆安三年,高僧法显从长安出发,去天竺国求学取经,他回程没有走陆路而是海路,从海路踏上返国路程,他先到了师子国(斯里拉卡),然后乘船渡过“西洋大海”,经马六甲海峡,到达现在的南海海域,返回大陆。法显以后至唐末,往来南海由海路去印度取经的僧人有数十人之多。

所以说,孙悟空这条奇幻漂流,是有历史渊源的。所谓的灵台方寸山,暗指的其实也是印度。因为他的师父须菩提祖师,正是佛陀号称解空第一的大弟子。

唐僧的旅行

唐僧的旅行,基本上就是沿着历史上丝绸之路线路走的。但既然是小说,也不能一个一个对号,这样做就太蠢了。但有几个地方还是可以讲一讲的。

第一就是“唐王与多官送出长安关外。一二日马不停蹄,早至法门寺”,这个地方是实实在在的。就在陕西扶风县。

今天的法门寺,又在原寺旁边修了好大的一片地方

第二就是“师徒们(指唐僧和两个侍者)行了数日,到了巩州城”,历史上的巩州有两个。唐太宗的时代还没有巩州,后来唐设立巩州,在现在的四川珙县。宋代的巩州在现在的甘肃陇西。这里指的是宋代之后的巩州。

第三就是“河州卫”,唐朝还没有“卫”这种行政区划,河州卫在现在的甘肃临夏。明洪武三年(1370),明将邓愈攻取河州,并于翌年设立河州卫,卫指挥使由汉族将军担任。这也是明朝在西北藏族地区设立卫所制的开端。故这里称是“大唐(实指‘大明’)的山河边界”。

第四就是高老庄,是猪八戒的地理位置,书中明确地说,是乌斯藏高老庄人氏。明代在青藏地区设乌斯藏卫、朵甘卫;后升为都司。乌斯藏,大致相当于今天的西藏。但是唐僧为何跑到西藏去?这是小说家言,或者可以把乌斯藏看做广义的青藏地区。

第五就是流沙河。在第八回里,是这样写它的地理位置的:

那菩萨停立云步看时,只见:东连沙碛,南达乌戈,北通鞑靼,西抵诸番。

这里出现了个名词“乌戈”,《三国演义》里倒是有个“乌戈国”,但那是云南啊。其实这是底本搞错了,不是“乌戈”而是“乌弋”。这就是“乌弋山离”,约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世纪,位于亚洲西部伊朗高原东部的一个地区或半独立国家。“乌弋”写成“乌戈”,这个错误,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犯了。这个地方离中土太远,仍然可以看做是小说家言。

明刻本《册府元龟》的“乌戈山离”国

第六是火焰山。这个火焰山的原型,一般认为是在今新疆境内。这里不再多说。

第七还有个说明了地点的“祭赛国”。这个国家据当地居民说,是“南月陀国,北高昌国,东西梁国,西本钵国”,高昌国是历史上有的。西梁国,就是所谓女儿国,《文献通考》说有个“西女国”,在葱岭之西。说明也是在新疆一带。但是也只是小说家言,姑且定在新疆。

当然这些地方不能硬和今天的地名对应,假如真的对应,就会发现唐僧师徒兜了个大圈子,比如《西游记》的”乌斯藏“很可能不指实际的”乌斯藏都司“,而是指青藏高原的广泛地区。

唐僧什么时候从”南赡部洲“走到了”西牛贺洲“?法门寺当然不是,”巩县“也当然不是,河州卫也不是。两界山,据刘伯钦所说”东半边属我大唐所管,西半边乃是鞑靼的地界“,不清楚,或者作者自己也未必清楚。但至少遇到猪八戒的时候,那里就已经是”西牛贺洲“的乌斯藏国了。然而在作者心目中,南赡部洲和西牛贺洲的分界,似乎就是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

唐僧西游的地名和两大洲

现在作一个小结:

1、四大部洲的概念,经常发生变化。越到后来,随着地理知识的增加,人们越喜欢用现实的地理去对应四大部洲,直到彻底讲不通。

2、《西游记》的潜意识中,就是用现实的地理知识,去对应四大部洲。”东胜神州“大概对应福建以东的岛屿。”南赡部洲“大致对应中国大陆和延伸部分。”西牛贺洲“大致对应印度、西藏。因为北边再没有大陆了,所以这里没有北俱卢洲什么事。

3、西牛贺洲在《西游记》里因为是青藏高原连着印度半岛,所以在南面来说,它和”南赡部洲“隔着一道”西洋大海“,就是孟加拉湾。在北面来说,就是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

4、孙悟空学艺和唐僧取经,大致可以对应海上和陆上两条丝绸之路。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