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流量明星的粉丝有多疯狂?无底线氪金,儿子去世当天还在打榜

2021-09-09 18:4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 | 华商韬略 吴苏

吴亦凡被捕入狱,郑爽被罚款近3亿,当你以为流量明星滑入至暗时刻,却仍然有大批粉丝争先恐后为自家偶像“氪金”!

近日,被网友质疑“贷款发歌”的蔡徐坤3个月在新专辑里只放出了5首歌,其他6首歌还处于“即将上架”的状态,且只有其中一首有歌名。

这丝毫不妨碍专辑赚大钱。据媒体报道,这张售价26元的数字专辑,在某音乐平台上已卖出三百多万张,销售总额超八千万元,更是“以1小时56分钟25秒的逆天神速”刷新该平台“史诗唱片”、“白金史诗唱片”、“殿堂史诗唱片”3项销量等级认证纪录。

当媒体曝光这一异乎寻常的事实后,蔡徐坤团队发声道歉,不少粉丝却转而对媒体展开谩骂、攻击,流量明星粉丝的粘性、忠诚度之高可见一斑。

你可能好奇,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粉丝,愿意为明星拼命掏钱,为其打call,助其“走花路”?

这背后,涉及一整套流量明星产业链,各方力量环环相扣,把经纪公司、流量明星、媒体平台、粉丝裹挟在一起,营造出“流量为王”的盛况。

首先,经纪公司会砸钱打造明星,少则数百万,多则数千万、过亿。不要说打造知名明星,就是推童星出道,也花费不少,媒体称,“每一项都需要花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不等,出专辑要花高价制作”。

至于打造一个女团或男团,业内人士透露,从培训明星到营销出道、人气提升,至少要投入四千万至五千万元。网友直呼:“这就是金钱堆出来的偶像!”

经纪公司花了大力气,会把明星艺人通过极其苛刻的协议深度捆绑,时间长、权益少、违约金高、解约难。以圈内一位当红流量明星为例,双方至少要合作7年,如果提前解约,他需要赔偿三千万元成本费、八千万元违约金。

经纪公司用大投入赢得话语权,但也有人直接盯上违约金。事实上,这几年,培训学校、舞团、房地产商甚至酒吧、KTV经营者,都开始涉足明星和女团、男团的养成,目的直指高额违约金,网友调侃“仅靠违约金就能发家致富”。

当经纪公司培养出明星,迅速进入另一个产业环节,这便是明星、媒体平台和粉丝掀起的流量热潮。

对于流量明星来说,流量堪称“生命线”。谁的粉丝数量大、谁的粉丝更舍得花钱,这个明星的资源和市场就更受品牌代言、综艺节目欢迎,正因如此,粉丝们的“氪金”行为,是整个产业链最重要的一环。

为了追星,粉丝狂买明星的周边产品、专辑,在媒体平台送虚拟鲜花的花费都在千万元级别,还要参与各种集资,送奢侈品,送动辄十多万元的定制话筒,定制专属飞机等,一旦出资达不到“粉头”的要求,很有可能面临被剔除“粉籍”的风险。

做过娱乐圈明星助理的莉莉对媒体透露,粉丝们都乐意花钱,但花钱幅度的多少取决于活动的重要性程度。“比如《创造101》的时候争位出道,粉丝们为了偶像能够出道集资几百万的都有。”

粉丝应援,给他们带来帮助明星提升“咖位”的参与感和成就感。疯狂到什么地步?有一位女粉丝,儿子因病去世,当天,她还在为自己喜欢的明星打榜助攻。

正是依托粉丝的狂热追星,流量明星的商业价值得到凸显。

2014年10月,吴亦凡回国发展,在经纪公司和粉丝的助推下,第二年便拿下10个知名品牌代言,涵盖美妆、饮料、运动品牌等多个品类。2016年,更是获得21个知名品牌代言,商业价值抵达巅峰。

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吴亦凡主演的电影《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夏有乔木雅望天堂》《爵迹》接连上映,豆瓣评分均只有四分上下。观众只记住了吴亦凡的“咆哮式演技”,还将他的表演画面制作成搞笑表情包。

关键在于,这些明星“立足”的流量,很多是造假得来。

在业内,打榜、刷数据成为常态,有粉丝对媒体直言“有五分之三的数据都是买来的”。针对这一需求,“水军”黑产应运而生,其已经拥有完整的产业链,“5万元就可以送你上热搜榜前三”。

今年3月,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了“星援”APP开发者蔡坤苗的判决书,其因提供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罪一审获刑五年。“星援”是一款刷微博流量的程序,曾制造出某明星微博一亿转发量事件,据统计,至案发时,该软件已有用户使用19万余个控制端微博账号登陆,开发者获取违法所得600余万元。

不难看出,流量明星从培训、出道到人气、人设,都基于资本和数据,造假、黑产充斥其间,与演技、歌舞水平没有太大关系。

在这场泥沙俱下的流量大潮中,一些老戏骨、好作品被淹没。举个例子,2016年,正值流量明星最彪悍的时候,豆瓣评分8.3分的影片《百鸟朝凤》,沦落到制片人方励下跪恳求院线增加排片。

好消息是,五年过去,国家接连出手,从流量明星到粉圈生态都进行正本清源。这意味着,实力派明星的“春天”要回来了?

参考资料:

1.《“流量明星”的根儿烂在2016》,Vista看天下

2.《黑粉也是粉 刷出来的流量明星造假产业链》,经济观察报

3.《流量明星造假背后:花5万可上热搜前三,负面信息可找大号覆盖》,新京报

4.《“数据女工”没失业 明星应援集资不停》,IT时报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