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经济痕迹〡预期与现实:这么远,那么近

简容
2016-03-10 18:13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宏观层对于经济运行的判断和宏观调控的安排,是每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经过“两会”代表审议通过后,将会贯穿全年的经济工作。《报告》中各项经济指标的预期目标将对市场预期产生引导,而各政策部门也会围绕这些预期目标进行政策安排。

目标之一,《报告》明确2016年GDP实际增速为6.5%—7%。用增长区间来表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虽说是本届政府的第一次,但在我国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例如,1995年GDP实际增速的目标也是采用区间表示的8%-9%,不过当时的措辞是“经济增长速度的宏观调控目标”,而不是现在的“预期目标”(“预期目标”是1999年之后才开始采用的)。

仅仅依靠GDP实际增速目标,还不足以判断宏观层对于经济增速的预期。好在从2003年开始,财政部提交“两会”审议的“预算报告”都会公布当年的赤字规模和赤字率,这样通过推算,我们就可以得出GDP的名义值,进而算出GDP的名义增速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也就知道GDP平减指数的预期目标了。

不妨算一算。2016年“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按照赤字率=赤字规模/GDP逻辑关系推算,2016年GDP的名义值的预期目标为72.67万亿,相应GDP名义增速预期目标为7.34%,进一步按照6.5%-7%的GDP实际增速预期目标,就能得出2016年GDP平减指数的预期目标为0.34%-0.84%

为什么说GDP平减指数重要呢?因为它作为宏观价格水平的观测指标,范围不仅涵盖全部商品和服务,还包括生产资料和资本、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等。一般意义而言,如果说GDP平减指数增幅很高,往往意味着经济已经过热,反之增幅很低,甚至是负增长,则意味着经济很冷。只不过该指标存在时效性不佳的问题,所以平常大家更多关注的是CPI(居民消费物价)、PPI(生产价格)、RPI(商品零售价格)等公布频率相对较高的物价指标。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基本仍处在偏冷的区域。去年,我国GDP平减指数为-0.5%,PPI连续第四年负增长,对于通缩的担忧已经实实在在地影响到市场和微观经济预期。所以,当下宏观层对于物价的预期目标会显得特别重要,因为随后的政策实施一定会锁定这个目标展开。同时,观察预期目标和实际数据之间的差距,也不失为观测宏观经济的一种好办法。

如下图,我们把2003年至2015年期间GDP平减指数的预期目标和实际数据放在一起,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变化。

这个变化的时间点在2012年。2012年至2015年间,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推算出的GDP平减指数预期值均高于实际值,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到了2015年已经是方向性的差距了(预期值为3.75%,实际值仅为-0.5%)。也就是说,近几年来经济运行的热度始终低于宏观预期,而且离得越来越远。我的猜测是,正是这一原因才使得2016年的预期值下调至1%以下,或者可以理解为宏观层对这一经济现实的承认

而2012年之前,除了2008年之外,GDP平减指数预期值均低于实际值,显示宏观层在那个时期更多地考虑不让经济热度上升。最为典型的是2007年,为了防止经济热度过高带来的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当时宏观层的GDP平减指数预期值是-1.6%,而且当年宏观政策确实也采取较为严厉的紧缩政策,例如每月上调一次准备金率,每两个月上调一次利率。这一政策导向一直延续到2008年上半年,以至于当时颇有人质疑我们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应对是否及时。

做完比较之后,是不是能够得出三条感性认识呢?

一是经济指标的预期值实际上反映出宏观层想要的东西;

二是经济指标的实际值是政策主观和经济客观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是经济指标预期值和实际值之间差距的变化,则反映出宏观层对于经济运行事实及未来走势的接受度和认知度。从逻辑上讲,当宏观层的预期值向实际值靠拢,在随后的政策安排上也会有相应的调整。

那么,2016年的预期值下调至1%以下,背后究竟是几个意思呢?

***

作者近期出版《中国经济这些年:关乎你财富的八件事》(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