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院士:换个棋手挑战“阿尔法狗”,改变不了机器会更强的事实

澎湃新闻记者 赵孟 实习生 严小晶
2016-03-17 11:10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徐宗本认为,输赢只是表象的问题,这场对垒是当代信息技术综合利用的胜利。  视觉中国 图

韩国九段棋手李世石最终以1:4的比分输给了谷歌计算机AlphaGo。

日前,刚参加完天府脑科学论坛的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徐宗本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他认为输赢只是表象的问题,这场对垒是当代信息技术综合利用的胜利。

他认为,李世石和AlphaGo的比赛,就是一个人和先辈们集体智慧的较量,是一个人和大数据的较量,也是一个人与现代综合技术的较量。因此,换一个棋手来挑战也没有意义,虽然可能增加了赢的可能性,可能多赢几盘,但是改变不了机器更强的事实。

徐宗本长期从事智能信息处理、机器学习、数据建模基础理论研究,201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

他说,AlphaG的胜利并不能说明人工智能就比人更聪明,更不说明机器智能已超越或能超越人类,因此不必为“人机大战”兴奋或恐惧

他认为,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会超越人类,但是无法全面超越人类,“人的智能与人工智能是整体呈现与单项突出的关系”。

【对话】

李世石在和一个“混合人”作战

“人机对决”实际上是一个人与历史的对决,也是一个人与群体的对决,一个生物人与“人与机器混合生物”之间的对决。  视觉中国 图

澎湃新闻:这次“人机大战”引发媒体广泛关注,现在结果已经出来了,代表人类出战的李世石可谓惨败,你如何评价这一结果?

徐宗本:“人机对决”实际上是一个人与历史的对决,也是一个人与群体的对决,一个生物人与“人与机器混合生物”之间的对决。所以我认为AlphaGo的胜利本质上是当代信息技术综合运用的胜利,是大数据的胜利、也是机器学习的胜利。

很多人关注比赛结果的输赢,但这其实是表象的问题,我们应该透过输赢的表象,理性认识AlphaGo的胜利,不必过于兴奋或恐惧。

澎湃新闻:那么你认为AlphaGo的胜利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徐宗本:AlphaGo的胜利,基本是三条,一靠强大的计算机,尤其云平台与超算的结合支持大数据的学习,二靠有大数据,有收集到的和不间断自对局产生的用于训练机器性能的数据,也就是学习,此外它还能与自己下棋,这又形成了一个数据。这两个数据加在一起之后,要多少有多少。换句话说,AlphaGo有可供不断学习需要的样本。三靠能够指导机器学懂大数据的机器学习算法。这第三条加在一起来看,AlphaGo其实是武装了现代最新科技的技术。所以,本质上来讲,不是李世石对一个机器的大战,而是对先辈围棋高手的作战,何况机器还融入了人类的新的知识,相当于李世石在和一个“混合人”作战,既有机器又有人,你想他怎么打得赢呀?

此外,与人相比,机器的稳定性相对人类的心态来说,具有无可比拟的最大优势。人会受临场发挥、情绪的影响,但机器是稳定的、不受外界影响的。

澎湃新闻:即使机器人有如此强大的运算能力,但第四局还是李世石赢了,这说明什么呢?

徐宗本:我们不能单独来看赢和输,在任何一局,机器和人本来就都有赢和输的可能性,只是存在可能性的大小而已。机器输也是很正常的,说明有些算法也是有随机因素的,也会有出错的可能性,但是这种可能性一般来说是不大的。另外也说明,围棋的算法还是有进步的空间。

人工智能在单项上应该要超过人

澎湃新闻:我们注意到,李世石输掉比赛后,有许多围棋高手准备向AlphaGo进行挑战,你对此怎么看?

徐宗本:说实话,这是无知的表现。我之前有提到过,和AlphaGo的比赛,就是一个人和先辈们集体智慧较量,是一个人和大数据的较量,也是一个人与现代综合技术的较量。所以换一个人来挑战,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当然,换一个人,可能增加了赢的可能性,可能多赢几盘,但是改变不了机器会比人强的事实。

澎湃新闻:还有人认为,人工智能将会超越人类,甚至主宰人类,你怎么看?

徐宗本:这个观点其实有点可笑。AlphaGo的胜利并不能说明人工智能就比人更聪明,更不说明机器智能已超越或能超越人类。人发展机器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人类的不足,让人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用机器完成得更好。我们发展的机器都应该要超过人类,这是我们的目的。好比我们人类跑不快,所以我们发明了火车,我们不会飞,就发明了飞机,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说,我们不如火车,不如飞机。

任何人工智技术的成功一定是当代最新技术综合运用的成功,片面说成是“谁战胜谁”是不公平的,也是无意义的。还有人说人类智慧的最后壁垒被攻破,这些都是无稽之谈。

澎湃新闻:那么你认为,人的智能与人工智能根本区别是什么?

徐宗本:人的智能与人工智能是整体呈现与单项突出的关系。人的智能承载感知、想像、分析、学习、记忆、推理、直觉、幻觉、灵感、顿悟、情感等多种多样的特质,这其中可被模拟的难易程度、广深度都是完全不一样的,人的智能是受意识支配的整体功能相互配合的整体呈现。而机器通常只能模拟人智能的某一、二个方面,只能实现人的智能的一部分。

虽然在单项的模拟结果会使机器某方面的能力超越人类,如在计算机的记忆、计算能力、机器人对恶劣环境的忍耐能力、计算机对图像的检测与识别能力等方面都远超过人类,但正如曼彻斯特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凯文•柯伦所认为,人类能够辨认并区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明确理解对话内容,但最优秀的人工智能也只能在理想的应用情境中实现以上功能的一部分。

所以机器在单项上应该要超过人,而且我们也鼓励它超过。但是我们人类有感情,而机器并没有感情,所以简单说“人工智能将要超越人类”是对科学不理解。

人工智能要服务于人类的定位不能变

澎湃新闻:你认为,这次“人机大战”带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徐宗本:第一,我们人类应该要和机器友好相处,我们应该发明更多的机器或者智能,帮助人类完成自己能力所不及的任务,但必须是改造社会,服务社会所必须要的。第二,我们对智能的本身的能力,很多方面是可以给别人学习借鉴,所以我们人类自己也应该要进化,更多发挥自己独有特质的多样性。

“人机大战”后我们更应该清晰地认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是坚持应用驱动的导向,人工智能研究只有结合问题才能取得突破,类脑技术是实现人工智能的重要途径,但不应为“类”而“类”,人工智能要立志超越人类,并走为人类服务的发展线路。

澎湃新闻:中国目前的人工智能处于怎样的水平?

徐宗本:和国外相比,尽管这些年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但是整体水平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这一点不可否认。差距表现在工业水平、原创性、基础理论的研究。但是中国的特点和优势在于中国有庞大的优势,如果中国运用驱动的导向,就能迎头赶上,因为中国的市场很大,需求很大。如果用需求来牵引,再加上措施得当的话,那么就一定能够做好。

澎湃新闻:你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将会在人类的生活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徐宗本:人工智能在我们生活中一定是会越来越重要的,但它应该是永远要服务于人类的。一定要注意,人工智能是技术,是一种信息技术,技术永远是人发明的,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延伸人的功能,这个定位是一定不能变的,如果这个变了,那是要出问题的。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