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技术派|垂直/短距起降战机对解放军价值几何?

千里岩 /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人
2016-03-23 13:53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雷击”(Lightning Strike)垂直起降想象图。  图片来自极光飞行科学公司

美国军方最近突然对垂直起降飞机兴趣大增,先是美国陆军公布了其“未来垂直起降飞行器”(FVL)平台两种型号的详细需求,随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又宣布,极光飞行科学公司的“雷击”(Lightning Strike)无人机方案已赢得该局“垂直起降试验飞机”(VTOL X-Plane)项目竞标。

其实,一直以来,垂直/短距起降战机因为机械结构复杂、对发动机要求苛刻和飞行安全性较低等技术难题,导致其存在载荷有限、机动性不高等等局限,进而看上去犹如飞机中的一个“异类”。但尽管如此,主要航空大国仍时不时在这方面进行尝试,这其中又是为什么呢?

飞机家族中的“另类”

纳粹德国空军首先开发出了一种可以垂直起飞的飞机Ba349。

自从人类造出飞机以来,绝大多数飞机都需要一个长长的滑跑过程。但是长长的跑道带来的问题很多,一则造成机场占地巨大,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建造,或者建造相当吨位的航母;二则跑道是一个脆弱的目标,敌军很容易便可以用几枚炸弹把跑道切成几段,让大量的飞机变得毫无用处。

发射中的Ba349。

正因为此,二战末期苦于找不到一条完整跑道的纳粹德国空军首先开发出了一种可以垂直起飞的飞机Ba349。这种怪异的家伙与其说是飞机不如说更像今天的火箭,通过一个垂直的24米发射架利用火箭发动机实现了不需要跑道的起飞,降落则是机体在空中自动解体后分别使用伞降这种比较“野蛮”的方式。

二战之后的冷战期间,北约考虑到面对苏联的武力威胁,在未来爆发的战争中很可能也会面临同样的困境,认为分散部署战机是一种提高生存力的有效方式,因此在50、60年代努力研制过垂直/短距起降战机。

只不过这种分散部署在后来的实践中发现成本较高,地勤和指挥体系难以适应高烈度战争条件下的作战节奏,因此北约空军的战略思想由分散部署的低性能战斗机转向集中部署高性能战斗机,通过集中保护机场手段来增加生存力。因而在多个试验型号中,最终成功量产的只有大家很熟悉的英制“鹞”式。

满足大量岛屿和山地机场所需

“鹞式”垂直/短距起降战机在飞行中。

这种飞机家族中的“另类”对于我们又有什么意义呢?

一、垂直/短距起降飞机适应性好,可以满足我大量岛屿和山地机场所需。

我国未来在维护海洋权益的斗争中,并不是要面对类似当年冷战转变为“热战”那种大规模全面战争,更多的可能是一种中低烈度的局部冲突。更重要的是,不同于当时欧洲的特定地理环境,我们在一些重大利益相关地区也不可能拥有相当数量的大型机场。

例如,相当多的南海岛礁的礁盘周围都是很深的海水,吹填方式也不可能无限地扩大面积,这种情况下,将宝贵的岛屿面积用于建造跑道,势必挤占其他必要设施的空间(各类雷达、防空阵地和后勤设施),最后仍然使得机场容量有限。如果仅仅依靠少数大型机场,除了具有一定的风险,也还可能出现兵力不足的现象。类似受限于地形不能建设足够多的大型机场问题也存在于我国西部高原山区。

尽管性能不断被质疑和诟病,马岛战争中“鹞”式的作用还是毋庸置疑的,直到今天它还是拥有轻型航母国家的首选。这一事实正好证明了垂直/短距起降战机的价值所在。

如果我们能够将常规起降战机和垂直/短距起降战机组合部署,少数大型机场主要部署用于常规起降的空优战机,其他小型机场部署主要用于对地对海打击任务兼有部分空战能力的垂直/短距起降战机,显然能够较好地缓解部署战机数量不足的矛盾。另外,具备一定空战能力的垂直/短距起降战机在大型机场遭到敌军火力突击的时候可以较好地起到防空掩护作用,两种战机的交相掩护和补充显然是强化我军航空兵打击能力的一种良策。

野战条件下快速部署

“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

二、垂直机灵活性好,场地要求低,便于野战条件下快速部署展开,可以更便捷的为一线部队提供火力支持。

美国的海军陆战队曾经批量采购过“鹞”式的改进型AV8,将之用作前线支援飞机,在海湾战争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也正是受到“鹞”的成功鼓励,洛马公司目前正在开发的F35B仍然坚持走了“垂直/短距起降”的路线。

美国海军陆战队曾经计划,部队上陆后,在陆上用钢板铺简易起落场,AV8可以从陆上出击,随陆战队的地面部队向纵深滚动。虽然在实战中,美国海军陆战队还没有遇到向离岸纵深进攻的需要,并未实施过上述模式。但是它对于我们在未来西部高原山地作战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F35尾喷口向下喷射气流,正在做垂直起飞动作。

诚然,在陆地上建造简易机场,也不仅是用钢板铺跑道的问题,还有油料、军械、维修和其他地勤问题若干成本问题。但是在面对能否解决“有与无”的时候,成本显然不应该是第一考虑。

并且我军如果在西部高原山地进行作战,多数是以本国国土为出发地,可以通过适当的预置相关设施和物资的方式使得相关成本进一步降低,因而只需要准备少量的相关物资作为伴随陆军部队推进而展开的前线野战机场即可。

这种部署灵活性,一方面可以避免战机因为受到机场地理位置限制不得不远离前沿而造成反应速度不够,另一方面能够让前线支援战机部队编入层级更低的合成部队中,可以使得空地协同作战更深入一线,合同作战的效率会更高。

两栖登陆抢占局部制空权

垂直起飞原理示意图,利用发动机喷口或风扇来提供垂直升力。

三、未来两栖作战和航母编队应用需求大。

垂直/短距起降战机对于起飞场地要求较低的特性,使得其天然适合部署于轻型航母和两栖攻击舰。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垂直/短距起降的“鹞”式战机曾经是囊中羞涩的英国海军保住自己战略打击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果没有了它,很难想象马岛战争结局如何。而其他装备轻型航母国家目前似乎除了它,也并没有别的选项。

在美国,海军陆战队在登陆阶段,就是使用“鹞”式从两栖攻击舰上出击,提供滩头的局部制空权和近距支援。

即便是怪招叠出的苏联当年也未能另辟蹊径,先后开发了雅克38、雅克141型垂直/短距起降战机作为其航母的载机。只不过雅克38因为技术成熟度比较差,存在种种不足,因此服役期限很短就退役;相对成熟的雅克141,后来甚至计划衍生出隐身版,但是不幸赶上了苏联解体而根本没有实现量产,却成为了今天美国开发的F35B技术上的“领路人”。

未来面临若干可能的两栖登陆作战任务,单纯依靠陆基航空兵的支援显然容易出现“远水不解近渴”之忧,而即便是能够装备若干航母,考虑到费效比或者必须将其兵力集中于更加紧要的方向上,显然这样一种能够从两栖攻击舰上起飞的飞机为滩头阵地提供有效的掩护也是非常必要的。

在未来,随着复合材料技术、航空发动机技术、自动化飞行控制系统、高性能导弹和小型化高性能雷达等电子设备的进步,垂直/短距起降战机会逐步克服自身的“先天不足”,找到其一展身手的空间。

我们很欣喜的看到,根据公开报道,我国的中航工业成发也已经开始研发我国的垂直/短距起降飞机项目,主要是针对提高海军两栖作战能力,填补该类作战武器装备空白。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