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瑞士主席访华前的中国热:建行来了,大学为中国创新办训练营

澎湃新闻记者 任丹妮
2016-04-07 10:48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4月7日,瑞士联邦主席约翰·施耐德·阿曼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对中国正式进行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施耐德·阿曼将在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经贸、金融以及科研创新展开会谈。

这并不是施耐德·阿曼第一次造访中国,3年前的7月6日,时任瑞士经济部长的他在北京与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签署了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瑞士联邦自由贸易协定》。

“这是中国近年来对外达成的水平最高、最为全面的自贸协定之一。”高虎城曾高度评价这一自贸协定。

根据此协定,瑞方对中方99.7%的出口实施零关税,而中方则对瑞方84.2%的出口实施零关税。据新华社报道,如若算上降税的产品,那么瑞方降税产品的比例惊人地高达99.99%,而中方则是96.5%。

众所周知,瑞士是全球的金融中心之一,也是高新科技的领航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中立国态度,一度为它赢得欧洲中心的地位,众多国际机构汇集日内瓦。当新时期转型中的中国遇到这样的瑞士,两国的合作也开始持续升温。

借着两国自贸协定的东风,中国建行落地苏黎世,全力打造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立足瑞士,进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另一方面转型中的中国,在科技创新上与瑞士的合作进一步深化,民间接触与互动越来越强。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瑞士打造人民币离岸中心

国建设银行以“超凡的中国速度”在苏黎世落地。 澎湃新闻记者 任丹妮 图

苏黎世贝多芬大街33号,在前后视察了几个地方后,龚伟运最终选择这里作为中国建设银行在苏黎世的分行地址。

从诞生之出,这家苏黎世建行分行就聚焦了不同凡响的关注。从去年3月开始筹备、9月拿到牌照、11月完成注册登记,到12月运营、1月开业,它以一种 “中国式的超凡速度”在瑞士落地。

“从来没有一家银行是以这种速度在一年内完成一切的,中国速度在这里也引起了轰动。”中国建设银行苏黎世分行总经理龚伟运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道。

事实上,它的轰动更在于其背后特殊的角色,这是瑞士首家人民币清算行,“贝多芬大街33号”肩负的更大责任在于成为欧洲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之一,从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这意味着,瑞士法郎成为可直接与人民币交易的第七种主要货币,瑞士本地企业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从此可直接通过人民币结算。

“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机,乘上了中瑞自由贸易协议的东风。”龚伟运坦言,“瑞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一座桥梁。”

早在去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就把目光瞄准了瑞士,宣布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区扩大至此,投资额度500亿人民币。

瑞士是全球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和国际清算银行所在地,根据去年9月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苏黎世是仅次于伦敦的第二大欧洲金融中心。尤其在财富管理方面,瑞士的银行业掌控着全球26%左右的跨境财富,这种领军地位一度使它成为富人的“避税天堂”。

“更重要的是,你可以把瑞士看作打开欧洲市场的重要平台。因为瑞士位于欧洲中心,通过投资瑞士,投资者实际上可以控制他在整个欧洲的业务,这也是许多跨国公司选择瑞士作为其总部所在地的重要原因。”瑞士驻华商务参赞阿兰·格拉夫(Alain Graf)曾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称。

龚伟运十分同意这一点,苏黎世是众多跨国公司的大本营,随着中瑞两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已经成为瑞士第五大贸易伙伴,根据瑞士海关数据,2015年中瑞双边货物进出口额高达329.2亿美元,同比增长4.1%。

“自中瑞签署完自贸协定,两国已经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点明显可以感觉到。”龚伟运说道,“国内过来投资、并购瑞士企业的也越来越多,包括地方政府。而欧洲经济低迷,也希望能注入新的活力。为了服务这些国内‘走出去’的大中型企业以及瑞士当地大型优质企业,推进瑞士离岸人民币的建设就变得颇为重要。”

在龚伟运看来,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水平仍处于中偏初级阶段,“建行苏黎世分行的定位十分明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但人民币国际化不仅体现在贸易的清算上,愿不愿意持有人民币,在海外是否有足够的流动性,这也是一个考量。”

“如果只强调贸易,而在持有上不强,那么人民币只是一种冻结性状况,因此,财富管理未来也是很重要的业务。”龚伟运表示,瑞士银行业作为全球财富管理的领军者,其很多经验将值得学习。

以苏黎世为中心辐射欧洲走向国际,龚伟运对此信心十足,“目前,人民币越来越热,这是一个总的趋势。在大方向上,我们很乐观,越来越有信心从瑞士出发把人民币国际化和离岸中心做好。”

“25岁之前,如果你不去中国看看,你就读不懂未来”

“创新,创新,创新”,这大概是今年的中国全国两会上最受瞩目的词,第一次,“工匠精神”被提上政府工作报告。

而远隔千里之外以“科技创新”著称的瑞士,在这之前,早已体察到了中国正在历经的深刻变化。

最近的一次,也是最轰动的一次,是今年2月,中国最大的一次海外收购项目达成,中国化工集团斥430亿美元巨资收购了瑞士农业巨头——先正达(Syngenta)。这是一家世界农化业领军企业,从杀虫剂、杀菌剂到可增加粮食产量的高价值种子,先正达都具有领先的技术。

澎湃新闻此前报道,美国农业部经济学家弗雷德·盖尔(Fred Gale)曾这样评价这起收购,“收购先正达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目标相吻合,其中一个改革的目标就是依托高新科技拉动农业生产力。”

而对于转型中的中国而言,高新科技绝不只是体现在农业领域。随着中国经济放缓,转折中的中国将“创新”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以期完成平稳的转型。

“瑞士作为创新大国,我们也在近来看到了多个收购案例,如先正达,还有‘哈尔斯’对瑞士SIGG,国内过来投资、并购瑞士企业的案例越来越多。”龚伟运对澎湃新闻表示。

而同时,瑞士民间也在高度关注着中国在“创新”步调上的风吹草动。去年年初,李克强总理意外地出现在深圳柴火创客空间,这是一家并不大的科技工作坊,致力于把创意落地,转化为现实产品,其创始人正是致力于“开源硬件”开发的矽递科技CEO潘昊。

这个动作被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教授马克·拉佩鲁泽(Marc Laperrouza)及时捕捉,“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中国的创新一度是自上而下式的,政府会决定具体在哪个领域投入加强创新,但李克强视察一家创客空间,这释放出今后‘自下而上’的可能性,也即是民间的科创先热闹起来。”

马克·拉佩鲁泽及时捕捉到了李克强视察柴火空间所传达的信号,在深圳创立了CHIC训练营 澎湃新闻记者 任丹妮 图

马克立即开展了行动,他在去年创立了一个名为“CHIC(China Hardware Innovation Camp)”的训练营,以瑞士设计为立足点,与深圳矽递科技合作,产品最终在深圳完成制作。

“去年第一期,我们招收了15名学生。几个团队先头脑风暴,完成对产品的设计,然后我们把学生送到深圳,依托矽递科技提供的开源硬件,集中开发并制作出产品。”马克向澎湃新闻介绍道。

作为上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钦点的改革先行者——深圳,在这一次的科创领域再一次崭露头角,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深圳高科技和先进制造业的增幅几乎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与依赖矿业和钢铁业的城镇不同,在这里,人们几乎感觉不到经济放缓的迹象。

深州聚集了一大批科创先锋者,并且经过几年的积累,尤其在硬件上有着完整便捷的供应链,“只有深圳可以,训练营在上海都不一定能办起来。”马克说道,“中国正处于转型期,而深圳正是见证这一点的中心。”

在马克看来,瑞士的强势在于拥有卓越的高校与高水准的科创水平,而中国能对接资本与市场。“这是个很好的合作,事实上,中国的创新力已经很惊人,华为在瑞士的发展也是受瞩目的,还有比如微信的出现,可能腾讯一开始是从模仿开始,但现在不得不说,中国的创新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中国走在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马克认为,中国的市场充满着活力,“中国消费者态度变化很快,这对于企业而言是一种压力,会被推着不得不保持创新,阿里巴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在不停地往前。”

根据瑞士教育、研究、创新国务秘书处国际关系副主任贝尔提丝(Béatrice Ferrari)的介绍,在创新领域,瑞士上从政府下至民间与中国的接触越来越多,“现在,瑞士与中国在民间层面上的接触也越来越多,瑞士同时也在中国设置了科技文化中心(Swissnex)以便更好地开展与中国的创新合作,甚至在高校层面,这个趋势也是越来越强的。”

“我常跟我的学生讲,未来在中国和印度。”马克突然前倾身子说道,“25岁之前,如果你不去中国、印度看看,你就读不懂未来。”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