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内思想周报|精英女性的怕与爱

贾敏
2016-04-11 08:32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精英女性的怕与爱

上周,女星柳岩在包贝尔婚礼上被“闹伴娘”引起的风波还未平息,“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再次引发了全社会对女性安全和性别暴力的激烈讨论。在此期间,日本护肤品牌SK-II趁势发布了以“剩女”为主题的广告片,同样吸引了大量目光。三个事件中的女性都是属于社会中高阶层的、拥有较多话语权的精英女性,因而引发了一些相对于广泛的女权议题而言更为具体的探讨。

“和颐酒店女生遇袭”:“女性自强”不是问题的答案

女权行动派在和颐酒店发布会门口举牌。

4月5日,微博名为“弯弯_2016”的网友发微博讲述自己在北京和颐酒店遭受陌生男子尾随拖拽的经历,并附上了监控录像,很快在微博等社交网站刷屏,之后如家酒店和当地派出所的推诿又令事件在社会各界的口诛笔伐中不断发酵,截至4月10日微博话题阅读数已逼近27亿。微博名为“弯弯_2016”的当事人8日发微博表示“犯罪嫌疑人已抓获确认,如家也已道歉整改”,自己的诉求已经实现。尽管事件本身告一段落,但引发的讨论却值得深思。

这一事件在社会上尤其是精英女性中引起了恐慌。心理学公号“KnowYourself”对微博红人、两性专栏作者女王C-cup进行了专访,发布了“社会中高阶层的女性依然脆弱,‘女性自强’不是问题的答案”一文。文章指出,这次事件发生在一家定位为“中产阶层”而不是“廉价住宿”的酒店中,直接地影响到了“一群平时不那么容易被‘吓到’的女性”,打破了精英女性认为金钱和资源的占有能够对抗性别不公的幻觉。

在访谈中,女王C-cup指出,由于中国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女性要做到社会意义的“强大”, 获得能够和男性匹敌的社会资源,本身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而通过占有社会资本来对抗性别弱势作为强者逻辑体系中的话语,模糊了“性别不公”,而事实上即使跻身社会中上阶层的女性仍然无法摆脱性别压迫。柳岩和和颐酒店被袭女生都属于占有较多社会资本的女性,但她们仍然无法获得尊严和安全感,也就说明了“女性自强”不是对抗性别弱势的答案。她呼吁所有人“永远不要觉得政治与己无关,不要心存独善其身的想法”,“不轻易绝望,不轻言放弃”,希望“女性要团结友善、守望相助。”

当事人“弯弯_2016”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表示,她希望“不管是在什么场合,什么样的人、年龄、性别、身材,只要有暴力威胁,就应该去解救他。这不应该跟性别、年龄、职业有关系”,质疑称“难道年轻、美丽,也是罪吗?”而每次发生针对女性的袭击事件,总会出现要求女性“注意安全”的“好心”劝诫,周韵在澎湃新闻撰文指出,“注意安全”背后事实上是对“女性生活空间的挤压和限制”以及“根深蒂固的谴责受害者逻辑”。刘满新也指出关于女性安全,我们需要的不是善意的提醒,而是实质的支持,呼吁通过政府与民间的合作,在公共领域建立安全保障网络。

微信公号“严肃报道”发布了“深度调查:中国女性为什么恐惧”,作者郭睿引用《2014中国法律年鉴》的数据指出,中国近年被拐卖人口数量明显上升,从2008年的2378人到2013年的20735人,翻了近7倍。文章还援引密歇根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政的观点,指出中国妇女在公共空间的安全感之所以急剧下降,“和商业文化对女人的性化、物化、无视女性的尊严人格的大量广告文化产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她最后去了相亲角”:SK-II成功的性别营销

在上周女权话题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的舆论背景下,日本知名护肤品牌SK-II在4月6日上午推出了一部以“剩女”为主题的广告片——“她最后去了相亲角”,一时间风靡社交网络,短短几天在优酷的点击量已超过180万。而在现代社会,消费主义与女权主义的关系本就十分耐人寻味。

在这则4分多钟的广告片首先呈现未婚的女性和催婚的父母之间的矛盾冲突,渲染了这些女性在个人选择和亲情孝道之间的无奈挣扎。影片过半,黑屏上打出“她们决定前往人民广场的相亲角”的句子,而后屏幕重新亮起,原来她们为了“把真实的想法传达给父母”,在相亲角挂上了自己妆容精致的照片和写有内心独白的字条。她们的父母受到震动从而达成了谅解,影片最后的落脚点是“自信、独立、热爱生活,不错的一位女性”。

就影片本身而言,尽管也有不少人质疑片中父母态度的前后变化过于突然,一些台词例如“剩女很光荣”也受到诟病,但从营销效果的角度而言,这则“输出价值观”的广告显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片中25岁以上、财政独立、追求自由、热爱生活的女性与SK-II作为高端护肤品牌的定位人群十分吻合,因此,除了高点击率和高转发量以外,网友纷纷留言表示感动落泪,甚至表达了诸如“冲着这广告也要多买几瓶神仙水”的心意。

但是,也有人有不同的观感。微信公号“反裤衩阵地”发布了一篇题为“我不去相亲角|我有快乐,干嘛凑合?我不羞愧也不哭”的评论文章,认为片中的独立女性不应该仅仅因为没有结婚就觉得愧对父母,劝诫有相似经历的单身女性,“你好好长大、认真工作、独立生活,并有能力在方方面面照顾父母,这,就是孝道”,指出报答父母的养育知恩不包括牺牲自己一生的爱情。

而关注女工的资讯平台“尖椒部落”发布了署名“郑大姐”的“为什么我看见SK-II的相亲角广告后,害怕得迟迟不肯转发”一文。文章肯定了商业公司为迎合受众而关注女权议题是进步的举动,但对于护肤品广告营造的“容光焕发地让父母放心”这样的宣传话语表示担忧。作者认为,“这种容光焕发其实只不过是一种润滑剂,可以调剂因为逼婚而产生的紧张的家庭关系,但是没有办法彻底解决女性的价值被安置在婚姻家庭中的问题。”另一方面,作者还担心在强大的消费审美下,女性群体会被“精英女性”代言,导致不被SK-II这样的品牌关注的、更加底层的妇女更加不被看见。

对话徐贲:为什么欧美学生读《利维坦》的时候,我们在读《狼图腾》?

徐贲

《新京报书评周刊》4月9日刊载了学者唐小兵对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公共知识分子徐贲的访谈,探讨了关于“文化”与生活方式、阅读与教育以及公共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有鉴于近年来公共文化的衰败,唐小兵与徐贲探讨了“文化”这一概念的歧义性。徐贲援引文化批评家威廉姆斯在《关键词》一书中的解说把文化分为三种意思:个人的教养或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一个群体的“特定生活方式”以及文化活动。其中,文化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意义解释了一般人的群体认同感,文化一词也由此带有了对立含义。由于“文化”这一概念相较于“文明”的平民化的特点,“文化变得越来越琐屑和俚俗”,成为一个仅仅表示“成风”、“相当常见”的套语,产生了“贪腐文化”、“造假文化”、“屌丝文化”等等。

针对唐小兵提出的强调义利之辨的中国儒家文化传统和20世纪中国共产革命的事件为什么没能令国人与“物质生活”和消费文化保持距离的问题,徐贲指出这就是赫胥黎所说的“犒赏型控制”下最终形成的“僵尸社会”,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最大特点就是思想懒惰。他认为当下中国社会盛行的“发财文化”会损害社会道德、价值判断、荣辱感、是非区别,这种受到制度无形规范的生活方式是在中国人的价值观变化中形成的,也会随着价值观的变化而变化。

唐小兵提到前段时间网络上流传的中美名校图书馆借阅排行榜,痛心地指出欧美大学生在阅读《理想国》、《尼各马可伦理学》或者《利维坦》时,我们的大学生却在读《明朝那些事儿》、《盗墓笔记》、《狼图腾》等快餐文化。徐贲则回应,“美国大学生阅读《理想国》、《尼各马可伦理学》或者《利维坦》这样的书,不一定是他们自己选择的,而是老师在某些课程中建议或指定他们阅读的。”

徐贲指出,现在中国高校的教授经常用“悦读”来代替“阅读”,可能形成误导,因为教育目的的阅读是要认真严肃地提高思考和判断能力,是一种不同于消遣娱乐的智识活动。老师有责任告诉学生,“虽然阅读经典很难、很苦,但值得去做。”

关于公共文化建设中的公共说理问题,徐贲认为,“理性”不仅指明晓事理、是非辨知,而且是在说服别人时,提供敞亮、清晰、恰当的理由,并倾听别人的合理之言。而这种共同理性也离不开适宜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说理可以成为明亮的对话,“一种因自由、理性而可持续的公共交谈”,从而不再仅仅是一项活动,而且是良善的生活方式。在他看来,中国一些人不说理,并不是缺乏“说理基因”,而是受到“暴力基因”的困扰。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