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安徽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发展旅游经济,使用徽州概念强过黄山

澎湃新闻记者 卢梦君 实习生 马作鹏
2016-04-13 17:34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徽州古城。网络资料

近日,人民日报高级编辑李辉在微信公号“六根”上发表《徽州,归来吧!》一文,再一次点燃舆论。

随后,4月13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刊发李辉署名文章《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指出:“‘徽州’(今黄山市)这样重要的历史地名,不妨考虑恢复。毕竟,没有‘徽’,哪来‘安徽’?”

自1987年徽州地区行政区划调整以来,有关恢复徽州地名的建议此起彼伏。

在数据库“读秀”里输入“恢复徽州”等关键词,能够找到不少学者文人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对徽州更名一事发声。

徽州得名于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其时,宋徽宗平定歙州人方腊起义,改歙州为徽州,辖歙、休宁、黟、绩溪、婺源、祁门县,州治歙县。

根据黄山市政府网站介绍,徽州名称的由来,一说因绩溪有徽岭、徽溪,一说“徽”为美义。其实“徽”字本意为“绳索”、“捆绑”,以其命名,表达了宋王朝在经过“动荡”之后,企望对这片土地加强约束和统治。从此,直到清宣统三年(1911年)的790年间,作为州府名,徽州这一名称一直没有变更。

安徽省的得名与徽州也有关联。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七月,康熙帝批准建立安徽省(省名取“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徽州府改属安徽省。

1987年11月27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安徽省调整徽州地区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徽州地区、屯溪市和县级黄山市,设立地级黄山市。原属徽州地区的石台县划属池州地区,绩溪、旌德2县划属宣城地区。

安徽省政府在《转发国务院关于安徽省调整徽州地区行政区划的批复》中指出,“这一决定,对于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黄山风景资源,进一步发展以黄山为中心、以皖南为重点的旅游事业,带动皖南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88年4月,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辖屯溪、黄山、徽州3区和歙、休宁、祁门、黟4县。

传承保护徽州的历史和文化,是大多数人呼吁恢复徽州地名的出发点。从经济社会和法律视角对黄山更名徽州的讨论,同样存在。

在这场讨论中,恢复徽州建制,将已划入江西的婺源县和安徽宣城的绩溪县重新纳入徽州,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声音。

2015年,安徽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叶维根在中国人民大学主办期刊《文化研究》上发表《恢复徽州原名有利于黄山区域经济更好发展》一文。

叶维根认为,徽州改名并未对黄山旅游经济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从逻辑上说,如果改名是一个提高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手段,在时下全国各级政府都以GDP为考核目标的情形下,至少大部分景区都会自觉地追求景区和辖区名称的统一。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根据笔者的统计,目前全国有39个山岳型5A景区,景区名称和行政区名称不一致的31个,占景区数的80%;相同的有8个,占景区数的20%。也就是说,大部分景区并没有采用使行政区与景区统一名称的发展策略。而这8个与行政区统一名称的景区,多数历史上就重名。” 叶维根写道。

他还将同属安徽省的九华山与黄山作比。

“九华山和黄山一样,都是5A级山岳型著名风景区,又都享誉国内外。池州市并未因有一个著名的九华山而改名,甚至其山脚下的青阳县也未因此而换名。然而,这并未影响九华山这些年旅游经济快速发展,营业收入一举超越黄山风景区的局面(1995年黄山和九华山的营业收入分别是1.84亿元和1.04亿元,黄山高过九华山。而到了2011年,两者的营业收入分别是18.19亿元和48.46亿元,九华山远高于黄山)。而且从发展趋势看,九华山和黄山的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拉大。”

叶维根分析道,九华山景区之所以能从多年“老二”一举勃发,超过黄山,成为安徽旅游业的“老大”,实际上和近些年旅游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有关。时下的旅游,人们越来越偏爱和重视文化历史等价值层面的东西,而九华山的宗教色彩,正好满足了这方面的需求。

他认为,恢复徽州地名有利于黄山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需要,因为这既“解决了地名上的混乱”,即黄山在行政地域名称中的多重存在:黄山市、黄山区、黄山风景区;又“拓宽了黄山旅游的内容,使区域旅游的概念顺势而出”;同时,也“更符合国家《皖南国际文化旅游区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

“一个地区的名称,实际上是这一地区历史文化的符号与表征。与徽州这一地名相联系的就是徽商、徽墨、徽菜、徽雕、徽剧以及新安医学、新安画派等,没有了徽州这一名称,这些历史、文化、技艺就成了‘乌合之众’。如果当政者具有历史的眼光,一定知道,一个地名能传承千年必然有其深厚的背景与缘由。”叶维根在文章中写道。

今年4月,叶维根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电话采访。

叶维根说,自己成长于徽州,“就我所接触的人来说,绝大部分人还是认为应该改回徽州。”

【对话叶维根】

澎湃新闻:安徽省内对徽州更名是否争议很大?

叶维根:徽州自改成黄山以来争议一直不断。包括省人大代表在安徽省人大会议上都有过建议,尤其是一部分黄山籍人士。

徽州这个名字不仅仅对旅游,而且对历史文化来说,其含金量远高于黄山,黄山这个地名实际上是把徽州狭义化了。

徽州不仅只有黄山,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类似于古民居、徽州传统医学、徽商等等是黄山无法概括进去的。

澎湃新闻:这几年外界对徽州的知晓程度越来越高。

叶维根:对,人们去黄山旅游不仅仅是去看黄山这座山,还会去宏村看古民居,现在黄山的概念越来越难以将这些东西全部容纳进去。

而且安徽省现在以黄山为中心,做一个“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是国家发改委批复的。这个概念就更宽泛了,把黄山建成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示范区,那么就应该把该地区的文化概念内涵更加扩展一些。

所以我就提出了改名的建议,但是改名就涉及了很多问题,不但行政程序上复杂,而且需要非常大的成本。

澎湃新闻:徽州改名30年来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民间人士一直在提恢复的事,为什么官方没有动静?

叶维根:这是一个惯性,黄山这个名字形成以后谁想去动它呢?这个地区要更名必须要到国务院层面。

改名有成本,而且现在改回去是对过去的决定持否定态度,现在改名就涉及到很多敏感问题。

澎湃新闻:你的文章主要是从经济的角度展开论述,其中提到九华山的营收已经超过黄山。但是从徽州更名黄山后,对大黄山的经济拉动来看,更名是否是成功的?

叶维根:我研究的是经济领域,其他类似于行政上的事情我就没提了。当初徽州改黄山其中的重要目的是发展旅游经济,但就目前的状态来讲,发展旅游经济,使用徽州概念要强过黄山。

改名对黄山旅游有促进作用,这不可否认。但是这个时期已经过去了,现在的人已经未必要去黄山爬山了,更愿意去黄山休闲、看民居等。

我在文章中提过,九华山发展迅猛是因为九华山文化元素强于黄山,而黄山仅仅以自然景观为基础。但九华山就不一样了,有人每年会去不止一次,有了宗教元素支撑,重复旅游的特点很明显。

文化元素的吸引力仅次于宗教,如果用徽州就可以(对文化元素)表达清楚。徽州虽然没有像九华山那样的宗教特点在里面,但是徽州有文化元素,文化元素同样可以多次吸引人们。

澎湃新闻:也有一些文章呼吁婺源、绩溪划回徽州,恢复“一府六县”,你怎么看?

叶维根:从大徽州的角度来讲婺源、绩溪的回归是应该的。但总的来讲婺源回归难度肯定很大,因为跨省。但就绩溪而言,其回归可能性相对而言要大一些。

从地理、经济的合理性来讲,绩溪划归宣城完全没有任何的合理性。徽州改为黄山可能还有一定的提高黄山知名度的作用,但绩溪划归宣城毫无道理。

澎湃新闻:是否有反对黄山改回徽州的声音?

叶维根:这个我没有详细的统计。但就我自己所接触的人来说,绝大部分人还是认为应该改回徽州。尤其是文化圈里,谈起黄山这个名字总觉得不伦不类。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