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徽州,归来吧!》作者李辉:乡愁是和地名联系在一起的

澎湃新闻记者 卢梦君 实习生 马作鹏
2016-04-13 16:59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吴冠中安徽老房子画作。 资料图

近日,人民日报高级编辑李辉在微信公号“六根”上发表《徽州,归来吧!》一文,再一次点燃舆论。

4月13日,《人民日报》第5版评论版刊发李辉署名文章《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文章称:“‘徽州’(今黄山市)这样重要的历史地名,不妨考虑恢复。毕竟,没有‘徽’,哪来‘安徽’?”

李辉还写道,说到襄阳,会想到王维的“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想到杜甫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说到荆州,会想到“大意失荆州”;说到衡阳,会想到高适的“衡阳归雁几封书”;说到徽州,会想到汤显祖的“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试想, 如果将“襄樊”“荆沙”“黄山”在诗句中予以替换,今人与后人的感受,又该如何?幸好衡阳、泰安等地名依然安在,不然,多少经典诗词,将从此失去地名带来的历史内涵和美感。

事实上,李辉文章的发表契机是2014年拉开帷幕的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

今年3月22日,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北京召开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暨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视频会议,对地名文化保护和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会上指出,地名是基本的社会公共信息,也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和载体,在国家治理、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国防建设和国际交往等方面广泛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新形势下,地名管理工作面临新的要求,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突显。

自1987年徽州地区行政区划调整以来,有关恢复徽州地名的建议似乎层出不穷。

徽州得名于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其时,宋徽宗平定歙州人方腊起义,改歙州为徽州,辖歙、休宁、黟、绩溪、婺源、祁门县,州治歙县。

根据黄山市政府网站介绍,徽州名称的由来,一说因绩溪有徽岭、徽溪,一说“徽”为美义。其实“徽”字本意为“绳索”、“捆绑”,以其命名,表达了宋王朝在经过“动荡”之后,企望对这片土地加强约束和统治。从此,直到清宣统三年(1911年)的790年间,作为州府名,徽州这一名称一直没有变更。

安徽省的得名与徽州也有关联。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七月,康熙帝批准建立安徽省(省名取“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徽州府改属安徽省。

1987年11月27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安徽省调整徽州地区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徽州地区、屯溪市和县级黄山市,设立地级黄山市。原属徽州地区的石台县划属池州地区,绩溪、旌德2县划属宣城地区。

安徽省政府在《转发国务院关于安徽省调整徽州地区行政区划的批复》中指出,“这一决定,对于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黄山风景资源,进一步发展以黄山为中心、以皖南为重点的旅游事业,带动皖南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88年4月,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辖屯溪、黄山、徽州3区和歙、休宁、祁门、黟4县。

传承保护徽州的历史和文化,是大多数人呼吁恢复徽州地名的出发点。从经济社会或法律视角对黄山更名徽州的讨论,同样存在。

在这场讨论中,恢复徽州建制,将已划入江西的婺源县和安徽宣城的绩溪县重新纳入徽州,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声音。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讨论并不局限于民间。

2006年3月,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黄景钧、弥松颐曾向全国政协提交提案《关于恢复徽州一府六县建制、成立徽州地级市的建议》。

还有人给安徽省省长信箱写信,信件标题即是《省长,我建议把黄山市改名为徽州市》。官方对于这一信件的回复内容,在2014年被中安在线公开发表。

徽州古城歙县。 资料图

在李辉看来,“徽州,是历史,是文化,是现实与传统连接的不可缺少的一环”,“不是所有地名都必须恢复旧名称,但对于‘徽州’这样极其重要的历史地名,却值得付出一定代价予以恢复”,“将这种改错的著名地名重新恢复,这才是对历史、对文化的真正珍爱与敬重”。

今年4月,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李辉转述了一个曾感动了自己的故事。

故事说的是,有位老兵到了台湾后一直没有回过大陆,后来老兵让自己的孩子回来找自己的故乡,但是这个地名已经没有了,多番周折后在民政部档案里才查询得知地名已改。于是老人写了封信回来,表示大陆经济发展得很好,老人很高兴,但是地名能不能不改?因为这些地名就是他们回家的路。

李辉表示,如果能借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机会恢复一些中国最好的地名,将是这次地名普查工作成绩的一个体现。

【对话李辉】

澎湃新闻:你撰写的希望恢复徽州地名的文章,出发点主要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李辉:是的,徽州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地名之一,安徽有了安庆、徽州才得以得名安徽。徽州文化十分丰富:徽派建筑、徽商、徽班进京、歙砚、宣纸,又出过胡适、黄宾虹、陶行知等一批著名历史人物。

徽州是内涵很丰富的区域性地名,用“黄山”来代替确实不太合适。虽然当时是为了发展黄山的旅游而舍弃了徽州,现在来看发展旅游用“黄山旅游区”也很好,为什么要舍弃徽州呢?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30年是我国地名改动最频繁的时段。不仅仅是徽州,还有例如湖北沔阳,沔阳由于沔水(今称汉江)得名,但由于“沔”字生僻所以改名为仙桃,湖北人都知道名菜沔阳三蒸、花鼓戏,赤壁也在沔阳境内。民间有声音表示湖北荆州(曾用名荆沙)已经恢复用名,能否呼吁恢复沔阳呢?

相比之下徽州因为其文化知名度及历史内涵,是更值得呼吁恢复的地名。

澎湃新闻:是否与黄山当地官员或百姓交流过看法?

李辉:我自1998年发表相关文章以来,包括前些时间发表的文章《徽州,归来吧!》,就读者评论来看至少在90%以上是希望恢复徽州。

1998年发表文章(编者注:1998年4月17日李辉发表于《人民日报》“大地周刊”的《可惜从此无徽州》)后,时任安徽省委主要领导通过人找到我,他表示认可我关心安徽的行为。

一晃近二十过去,随着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的开始,如果能借这个机会恢复一些中国最好的地名,将是这次地名普查工作成绩的一个体现。所以我想借这个机会再呼吁一次。

不管徽州这个名字改不改,从我自身以及对安徽人来讲,民间有些声音总是好的。能起到作用是好的,不能起到作用也不能停下来不讲。

澎湃新闻:现在来看,地方政府在打响黄山知名度发展旅游的同时,也在对徽州文化进行保护。

李辉:发展旅游、经济与恢复徽州地名是不矛盾的。恢复徽州这个地名,经济还是要发展,再者使用黄山这一地名并不能保证能够很好地发展当地经济。

很多当地人寄过材料给我,经济发展并非十分理想。所以经济发展并非是地名的问题。

我觉得经济发展是必要的,但是经济背后也需要文化的支撑、历史厚重感的支撑。

我前不久在武汉做了一个关于民政部普查的讲座,讲座上一位某省民政厅的干部讲了一个故事:有位老兵到了台湾后一直没有回过大陆,后来老兵让自己的孩子回来找自己的故乡,但是这个地名已经没有了。再后来他们在民政部档案里才查询得知地名已改。于是老人写了封信回来,表示大陆经济发展得很好,老人很高兴,但是地名能不能不改?因为这些地名就是他们回家的路。

听了这个故事后我很感动,对于离开故乡的人,尤其是海外华人群体,他们的记忆与从小生活的地方有关。我们都说乡愁,其实乡愁就是和地名联系在一起的。

现在很多年轻人因为地名的更改都失去了对故乡的认知感,我的文章发了以后很多年轻人都惊讶“原来黄山就是曾经的徽州啊”,这就是历史被割裂的一种状态。

我们研究的文献资料包括地方志、古诗词文都与徽州有关。既然一个地名改错了,为什么没有勇气承认并且把它恢复过来呢?

邓小平早就说过要实事求是,所以恢复徽州地名这个问题不需要考虑那么多关系,而是要直接面对这个问题。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