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与陈丹燕同行:“打开”建筑,行游上海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2021-09-18 09:11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上海,这是一座城市的活力与深度所在。作家陈丹燕心中的上海,凝聚在她的笔下,从《上海的风花雪月》开始,她持续书写讲述着这座城市。

9月17日下午,在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徐汇老房子艺术中心,作家陈丹燕和建筑师童明进行了一场文化对谈,围绕城市更新与城市游走的关系、如何挖掘街区文化对城市文化的意义等主题展开。

作家陈丹燕(右)和建筑师童明对谈。

当天,陈丹燕与UNO织城网络合作推出的“陈丹燕上海三部曲”城市行游特别线路发布了第二条线路,在这条名为“浪漫城市·文艺复兴”的路线中,读者将带着《上海的风花雪月》,在建筑师的带领下,寻访衡复风貌区中的建筑以及建筑背后的故事和记忆。

走进陈丹燕的精神世界

从20世纪90年代起,陈丹燕开始持续不断地书写上海故事,“上海三部曲”到“外滩三部曲”再到最新出版的《陈丹燕的上海》,她用细腻的笔触和充满情感的观察讲述着这座城市。近年来,她更从她的书写出发,提出并发掘了“地理阅读”的这一概念,以地理解读文学,发现一个词语背后的现实世界,探寻文学身后更深层的地理和历史源头。

陈丹燕的“上海三部曲”

在对谈中,陈丹燕介绍了“上海的风花雪月”第二条行游路线:复兴中路段。武康大楼、密丹公寓、罗密欧阳台、柯灵故居、普希金广场、工艺美术博物馆、新康花园、伊丽莎白公寓、黑石公寓、克莱门公寓、淮海大楼……这些线路所覆盖到的街区,正是陈丹燕小时候长期生活、留下过深刻记忆的地方。

“在这条路线中,我们会去看上海交响音乐厅,那里曾是我小时候上游泳课的泳池。”谈起这条新线路,陈丹燕娓娓道来。

上海交响音乐厅的对面是克莱门公寓,是普鲁克斯译者、翻译家周克希居住的地方,陈丹燕曾去拜访过他。

“这里有很多往事,都与文学艺术有关。”在这个街区,是很多作家生活的地方。巴金故居、柯灵故居、草婴故居、张乐平故居……都坐落于此。“我觉得这条线路是这个城市、这个街区的精神生活所涵盖的地方。我在其中真的受到很多恩惠。”陈丹燕说。

这个街区还有两个广场,一个是中国音乐家广场“聂耳广场”,还有一个俄罗斯诗人“普希金广场”。“普希金广场”是陈丹燕小时候经常玩耍的地方,“仰望那铜像,只看见在童年的蓝天下,有一个又尖又高的青铜色鼻子,忧郁而诗意地指向前方。”

陈丹燕还与乔咖啡合作,开发了一款“上海的风花雪月咖啡”,咖啡里添加了40度的君度酒。美酒加咖啡,喝完之后,在微醺之中,20余位读者跟着UNO织城网络建筑行游导师,首批体验了这条行游线路,走进陈丹燕的精神世界。

20余位读者跟着建筑行游导师,首批体验了这条行游线路。

建筑师和作家“碰撞”出的城市行游路线

同济大学教授童明是UNO织城网络的主理人,他和陈丹燕合作,从陈丹燕作品中的上海故事出发,共同策划了“上海的风花雪月”系列行游路线。

他们最初相识是在武康大楼。陈丹燕在武康大楼做居民口述史项目,童明的画廊“城市交集”开在武康大楼底层。陈丹燕也去找他做口述。

童明回忆,在做口述史的过程中,他们不约而同地唤醒了共同记忆,想到自己年轻时候在德国的经历。

在那段时间里,他们第一次感受到了好的城市认知和行游是什么样的。童明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游客咨询中心给他提供了巨大帮助,在德国、法国、荷兰等国家,每到一个城市都有巨大的咨询中心标志,看到熟悉的标志,他就会如饥似渴地冲进去,找到咨询中心提供的地图和其他资料,画出地形图一一探索。

陈丹燕在旅途中也喜欢找游客咨询中心的工作人员帮忙。“大部分是退休建筑师、退休的老师,特别是高中地理老师和历史老师在做义工。如果问他们去什么地方该看什么,他非常愿意告诉你,会在地图上画出来告诉你,还会特意提醒可以在哪里吃饭,一定不要错过某个博物馆。”

“这其实就是我最早接受到的城市行游教育,怎么用步行方式去认识这个城市。”陈丹燕那时在德国旅行了11次,一直伴随着这样的体验,“那时候我就希望在上海也有这样步行一个多小时去看历史街区的线路,有带着你去行走的人。如果没有人可以带着你,至少可以有人帮你标出来该去哪些地方,至少该有一份好用的行游地图。”

这个愿望,成了陈丹燕后来做城市行游路线的最初动力,她希望《上海的风花雪月》可以成为衡复风貌区历史街区中,小小的有趣的行游路线。

从国外回来,童明和陈丹燕都觉得,上海是不差的,甚至某些方面还更丰富。一幢房子上可以既有西班牙的窗,又有希腊式的柱子。看到它,就会觉得有很多故事在其中。“那种混杂的城市给你带来的‘戏剧感’总是比外面更强烈一些。”陈丹燕说。

在认识陈丹燕之前,童明已经做了一些历史风貌保护区城市行游项目。在这个基础上,他们从陈丹燕作品中的上海故事出发,开始共同策划上海历史街区的行游路线。

“打开”建筑,挖掘更深的历史和故事

行游不仅仅是建筑外部徘徊,还要走进建筑、打开建筑,挖掘更深的历史和故事。

童明记得,最初见到武康大楼,它淹没在城市的背景空间中,很容易就被忽略了,“但能明确地感知到,这个城市里面有很多的宝贝,但是不知道在哪里,就这么过去了。”

当童明真正参与到武康大楼外立面翻新保护的历史风貌整治中时,有一天他突然想到,为什么只谈外面,为什么不进去?真正走进这幢大楼,他才发现“楼里面真是漂亮”,“就像翻开另外一个宝藏一样,楼上有这么多的‘风花雪月’。”

陈丹燕做的口述史,则是另一种“打开”武康大楼的方式。楼里那么多的历史和居民,在探访和记录下如同泛黄的纸张一页页揭开,成为可以阅读的建筑记忆。其中蕴含的能量,让建筑不再是没有生命的房子,而是有了可以穿越岁月的温度与记忆。

“有很多特别好的建筑,在外面根本不知道里面是怎么回事。你需要‘打开’它。”童明对巴塞罗那的米拉公寓印象深刻,那栋天才建筑家高迪设计的房子,游客不仅可以进去,而且可以深入到顶楼的每家每户,每间房子里不同的陈设与生活方式,都展现在大家面前。“我希望武康大楼有朝一日也可以让大家有这样一种体验。”

陈丹燕也希望,未来上海的城市行游可以有这种更深度的体验,“最好能拿出一套公寓,让大家看看武康大楼里的居民是怎样生活的。希望我们有机会做这件事,真的是很美妙的一件事。”

在和陈丹燕做口述史时,童明提到自己把“城市交集”放在武康大楼的初衷:并不是想在武康大楼这栋楼做多少事情,而是希望以这个楼为核心,辐射衡复风貌保护区,做好的建筑师带队的短途城市行游,让大家能够认识历史街区,不仅仅是从物理角度认识房子是什么样的、街区是什么样的,还要认识建筑背后的故事和历史是怎么沉淀下来的。保护下这个街区的精神,这样,街区在更新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其精神和气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会挖掘更多,而不是损失更多。

“希望有一天,上海可以像欧洲文化城市一样有完善的街区行游的路线,有好的建筑师带队。让游客知道房子的故事,在适当时间停下来,让大家有所感受,这是很重要的。”陈丹燕说。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