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川师大杀人案:孩子烦躁、抑郁想自杀,父母可以做点什么?

尹琳
2016-04-21 18:39
来源:澎湃新闻
亲子学堂 >
字号

青春期是出了名的动荡期,可爱萌童变成一家人头疼兼看不懂的少年。大人们默默希望这段时间快点过去,但是对于四川师大杀人案中的嫌犯父母来说,这场自青春期开始的变化于这个月终于有了料想不到的后果。一个自初中开始经历两次自杀的少年,以非常态的方式砍死了自己的大学室友,成为人们口中的恶魔。

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是一个需要学习和思考的问题。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仿佛换了一个人的时候,尤其是常常喊无聊、心烦,甚至想要自杀时,你会做些什么?借着川师大的案件,我们梳理了新闻中关于嫌疑犯家庭的这一部分报道。

为什么青春期容易抑郁?

【新闻】据滕母回忆,滕某从小调皮外向,但到了初中突然变得内向。

读初一那年的某晚,一家人本来一起看电视说笑,半夜滕某被发现在屋里用水果刀割腕,家人送去医院抢救缝针、住院。“之后问他什么情况,他说不清楚,自己也不知道为啥。”

滕某家人当时瞒着滕某在医院找了心理医生,简单咨询后的结果是“也看不出有啥大问题”,之后滕某又恢复正常上学。但滕母经常听到滕某说“烦得很!烦死了!”滕母说:“你一个小孩子,烦什么?”

父母们可能有这种感觉,就是你看着孩子长大,似乎越来越省心了,然后砰的一声,突然就出现了一个大问题。这有可能来自于父母对于日渐独立的孩子没有那么敏感,而孩子也不像小时候那么愿意表达自己和黏着父母。据美国波士顿长期从事青春期心理健康工作的Gene Beresin博士介绍,青春期抑郁并不是一个罕见的事情。不少孩子会变得不愿意交朋友、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对以前喜欢的事情越来越没兴趣,个性从外向调皮变得安静、悲伤或烦躁。“对于青春期少年来说,烦躁是比悲伤更常见的一个情绪特点。”Gene Beresin博士说。

他们容易生闷气,不知道该如何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即使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也会烦躁不安。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这种情绪起伏可能意味着严重的问题,比如抑郁。研究者还发现,从小学五年级到初中三年级这个阶段,无论男孩还是女孩,他们对愉快的感受会大幅下降,并且比儿童容易出现消极情绪状态(Larson&Lampman-Petraitis,1989)。这与这个时期的激素分泌变化有关系,但大部分研究者仍然认为,激素的影响是比较小的,压力、饮食方式、性行为、社会关系等可能带来的影响更大。

偏偏许多家长忘了自己曾经也经历过同样艰难的时光,他们不仅没有试着去理解孩子们幼稚、鲁莽、冲动的行为,反而更想保持权威,纠正“看不顺眼”的事情。

孩子的求助信号无处不在

【新闻】第二次自杀,是滕某高一暑假去杭州参加了一个长达40天的美术魔鬼封闭训练营后。

“回来后一周左右,他又割腕了,一点征兆都没有。”住院半个月间,滕母一次都没敢去看他。“回来后都不敢跟他说话,之后问他怎么了,他还是说不出原因。”自杀后,滕某休学一个学期,滕母每天在家陪他。

据美国心理健康(MHA)的报告显示,如果孩子在学校、家里像完全变了一个人,家长一定要当心。询问同学、朋友、老师,甚至去了解孩子的社交媒体上呈现的内容,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尤其是了解孩子跟其他孩子之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种差异可能潜藏了一些发现问题的线索。

通常来说,孩子的情绪一方面跟过去的经验、人际模式、自我感知有关系,但突然的情绪变化往往来自生活中的一些压力,比如,家庭成员死亡、生病、搬家、家人离婚等等。又或者是遭遇了一些大人以为并不重要的事情,比如被老师批评或者跟同学发生了矛盾。这样的小事,对一个青春期孩子来说,可能会成为巨大负担。

追求学业的父母往往更看重的是:“我的孩子成绩好不好?”当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父母们就会变得敏感,想去了解孩子的问题。但是,真正的了解,应该是真正在乎孩子的心情和想法。这种错位令人尤感难过——事实上,伤害自己寻求关注,经常成为一些抑郁的孩子的行为模式。

如果孩子在言语中谈到自杀、死亡,或者表示绝望,去读跟死亡有关的小说、诗歌,或者创作跟死亡有关的绘画,这就需要你机警而慎重地处理这件事情,千万不要自我安慰,忽视这些迹象。不要害怕跟孩子聊自杀这件事情,人们害怕直接谈这个问题,好像这是一个禁忌,担心捅破了窗户纸会推动孩子自杀。谈论这个话题的目的是为了更多地了解孩子。根据权威的青春期心理危机的相关资料显示,严重抑郁的青少年会经常思考、谈论自杀这个话题,他们根本不是在开玩笑。如果孩子已经有过一次自杀经历,家长就更要提高警惕,寻找专业的危机干预专家来帮助孩子和整个家庭。

川师大杀人案中的嫌疑人(左)与被害者(右)
问不出来什么时,

如何了解孩子?

【新闻】几次来陪滕刚吃饭时,滕母都会把一个叫王飞(化名)的孩子喊上一起。当着老师的面,滕母不断地重复嘱咐滕刚:“你看看人家王飞,性格多好,你要多向他学习,要变得开朗一些。”

家人偷偷通过网络和亲戚找了一个“心理咨询和教练师”来治疗滕某,这位治疗师见过滕某两次,怕他排斥,要通过对滕母的治疗来间接影响孩子。“当时就差一步就去医院找医生给他做诊断了。”滕母说,当时如果滕某再不愿去上学不出门,就考虑去医院找医生、给他吃药。“但一个学期后,他又答应去上学了,紧接着高二高三要高考,就这么稀里糊涂过来了。”

“目前没有明确的研究说明青春期抑郁的确切原因,不过,它可能是遗传基因、青春期激素分泌以及生活中出现的刺激源的组合。对于父母来说,为孩子提供安全、温暖、充满爱的氛围,可以保护孩子不被抑郁彻底打败。”Gene Beresin博士建议。

许多家长看见孩子处于消极状态时,是非常渴望走进孩子的,他们询问为什么发生这些事情,但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如果你遇到了这些问题,以下几个因素也许能帮助你进行思考。

1.家里没有谈心事的习惯。如果坐车、吃饭、看电视的时候,大家习惯了说说自己正在做什么、过得怎么样,可能你就不会觉得孩子像一个谜。

2.忽视了孩子的求助信号。通常来说,孩子会释放一些求助信号,比如抱怨。只是问题看起来不是很严重的时候,父母往往容易忽视。比如,孩子说烦,你觉得他小题大做,又或者指责他不够活泼、乐观。承认孩子的感觉很重要,无论这感觉有多不好。重点是让孩子感受到,你感谢他对你敞开心门,你愿意听和理解他。通常来说,父母们最容易犯的错就是用建议和批评堵住孩子倾诉的欲望。

3.没有重视孩子生活中遇到的挑战。和一个朋友打架可能对大人来说不是一个多么严重的事情,但是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有可能会让他们感到恐惧、绝望、内疚。

4.如果孩子不愿意跟你说自己的事情,也不要放弃。你可以说一说自己对孩子的观察来表现你的关心,比如:“最近没看到你跟朋友出去玩哦,是发生什么事情了?”或者“晚上看你的灯关得很晚,是不是睡得不大好?”或者谈谈你自己十几岁时遭遇的困难,这也是打开话匣子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父母永远向他敞开怀抱。

记住,忽略问题通常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努力为孩子寻找更专业的自杀干预专家和心理咨询师吧。事实上,许多孩子非常渴望被了解、被关心和被倾听。

更多专业亲子内容,请关注本栏目微信号:

或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