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老北京怎么过夏天:家里糊冷布,街上搭天棚,北海纳凉

陈鸿年
2016-04-29 15:36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编者按】

陈鸿年世居北京,为燕都望族,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迁台后,写作大量回忆老北京风物与京剧的文章,结集成《北平风物》(九州出版社,2016年2月)。

该书共分五章,分别记录了老北京的风情、业态、市肆、庙会、货声、习俗、游乐、饮食等诸多方面,记录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北京的市井生活,因多为社会中下层,故而内容平实,没有雕琢之感。

澎湃新闻经出版方授权摘编该书中《北平之夏》章节。

先说在北平住家,每个家庭之间,差不多一过五月节,家家儿都把窗户纸撕去了。虽然为的是通风取凉,可也不是叫它大敞四开的。因为彼时铁的纱窗尚不普遍,大家都是把窗户纸撕去,而糊上冷布。

假若“冷布”您不十分明白,它是和今日的铁纱窗样子颜色都一般无二,只是它是纱线做的罢了!冷布的作用,也是在挡蚊子,挡苍蝇,通风去暑。

可是窗子上净糊冷布不成,因为虽然要叫屋里通风凉快,又得提防着夜间受了夜寒,到了秋境天闹病。所以又在冷布之上,再糊个卷窗,白天把它卷上去,晚上睡时把它放下来,非常的便捷。

这时手中的扇子,也都露面儿了,最普通的,是价廉物美的大芭蕉叶的扇子,既实惠,又扇风,差不多是人手一把。其他的如小蒲扇,还有比大芭蕉叶扇子细致的细芭蕉叶小而轻便,可就不是干粗活儿人用的了。

至于大姑娘小媳妇手里所用的罗扇,以及夏天的各种折扇,过些天我打算单写一次。关于扇子的种类,敝友崔荫祖先生,现在此地。昔在故乡,自名其书房为“百扇斋”,他有一百多把不同种类的扇子,出门时每天换一把使用或欣赏,天天不同,也确是一种乐子。

以上说的是一般住家户儿,若到了中上人家,北平的天棚最普遍,不但大小文武机关,大的到市政府,小的如派出所,每年的天棚费,都列为正式预算,作正常开销。而差不多的买卖地儿、住家户,五月中旬以后,无大有小,都可着院子把天棚搭起来了。

天棚就是夏天纳凉的凉棚,每个棚铺,都做这种生意。一到了天棚季儿,要是打算搭个天棚,便可找他洽商;按照你的院子大小,一季是多少钱,一切东西,都是他的。大概是五月间搭起,七月十五或是七月底,便拆走了。

北平的气候,非常的准确,一到立秋,马上便是秋风儿凉,早晚儿,不多穿件小褂儿,它就显着凉了。白天再穿蝉翼绸料的衣裳,风儿吹得一飘一飘的,就看着难看了,所以一过七月十五,天棚便存在不住了。

假若不愿意出去,中午以后,在天棚底下,架上铺板,铺上凉席儿,或是在躺椅上,睡个午觉,醒来时,找人下上一盘棋。夏天卖“冰核儿”的很多,买块冰,冰柜一放,青瓜梨枣的水果,冰上一些,随便吃个闲嘴儿,享受徐来之清风,确是一乐。

尤其是到了晚饭,不用什么好菜好饭,就熬一大锅绿豆水饭,凉凉的,在“炙炉儿”上,烙几张饼,一大盘拍黄瓜,再来一盘水疙瘩咸菜,在天棚底下一吃,觉得比赴什么宴会,比什么珍馐美味,吃着都香!

可是我总说:家里的天棚,是给家里孩子妇女们搭的,您说一个大男人,谁能净蹲在家里?就是家里有天棚,他也是向外发展。夏境天,外面消夏的地方,可多了!

第一我愿去什刹海:坐上四路电车,北海的后门下车,一路向北走去,所有的茶棚,林立两边。选个好茶座一坐,一壶好小叶儿茶,一盒大前门香烟,两盘黑白瓜子儿,脱去长衫,往躺椅一躺,卖报的马上过来了!

这里卖报的不用您花钱买来看,可也不是奉送白看,他手里本埠外埠,什么报纸都有,您可以随便挑几份,留下来看。等您几时看足看够了,再还给他,随便给几个钱,便行了。

这时茶座之上,清风吹来,脚底下流水潺潺,眼看碧莲无际,岸柳摇曳生姿。这里并有将采来的鲜莲蓬、鸡头米、鲜核桃,旁边还有不少卖八宝莲子粥的,来此消夏,真太好了。

有些年,我爱来先农坛。坛里边,有茶座,这里的茶座,只是一个夏季儿买卖,而且赶上连阴天,一下雨,这里的买卖便“挂队”了。

因为它都没有搭棚,完全在几个人抱不过来的大松柏树底下,摆桌子藤椅,虽然上面没有棚,您放心,夏天的骄阳,都叫遮天盖日的浓荫,遮严了,就是偶尔晒一点,您叫茶房把桌椅稍稍一挪,又躲开了。

到先农坛喝茶,只贪图一样儿,太静了!因为地方大,有些游人也显不出来,这时茶座的顶上,只有蝉声、鸟声、风声、松涛声。假若暑假投考学校的学子,有这么个地儿读书,准备考试,可比此间榻榻米的房子强多了。现在的学生,多受多少洋罪!

谈北平夏境天的去处,不能少了中山公园,也少不了六角亭畔的“来今雨轩”;更不能忘了园里的长廊,后湖的泛舟,面对紫禁城的茶座,社稷坛的五色土;也不忘燕翅形一座玻璃做的暖房,内有兰花、昙花、香橼、佛手,各种名贵花木。

尤其是“来今雨轩”,这是文人墨客集会之所,冬夏俱存的茶座,它的天棚,可不是芦席搭的,而是铁的罩棚,另外它有房子,冬天一样的做生意。走进中山公园,单说这条松柏夹道的大路,抬头望去,枝叶茂密,绿荫满地,在心理上,已不啻冷气开放了!

讲究夏天的纳凉,当然不能丢掉昔为禁地,后来辟为公园的北海公园。午间到了北海得先去漪澜堂找个茶座儿占住,不然的话,这个生意的地点,依山傍水,是生意最好的茶座,如果赶上星期例假,天到两三点钟,便已座无虚席了。就是普普通通的三伏天,它的茶客主顾,也常是满满的。

逛北海,别忘了登小白塔,这是北平市较高的所在。到小白塔的高层,真是眼界一亮,四周风景,以及城市以外的景物,俱奔来眼底。

往南看,由近而远,金碧辉煌,美轮美奂的故宫就在眼前。天气晴朗的日子,琉璃瓦上的光,特别耀眼,肃穆森森的气象,除掉这儿,旁处算是看不到了!

往正南方看,午门、天安门、正阳门、永定门,这一条前门大街,您看有多直,有多整齐,正如一座美丽的模型。再往后看,正北方,景山最高峰的万春亭,后门大街,而止于鼓楼,这是一条笔直的,好像北平市的中轴线,比刀儿裁的都直。

北平消夏的地方,当然还有中南海、太庙、天坛;南半城还有个陶然亭;齐化门外头的菱角筑。也许是因为笔者住在东城的大圈圈以里,小圈圈以外,每逢夏季,我非常爱去东便门外面的“二闸”野茶馆,去消磨一天。

“二闸”这个地方,在从前年头儿好过的时候,年年要“走会”,所有民间艺术,大部出现,会期虽只有两天,可是前后要热闹个把月。平常它却是很冷僻的一个地方。

二闸的茶馆,是野茶馆,喝茶的人,看的是野景儿,因为住在都市的人,谁看过稻田地啊!一旦出得城来,车马的喧哗,没有了;煤烟的浊气,无踪了;熙来攘往的拥挤情形,不见了。所见的是万里长空,浮云片片。四野碧绿,一望无边。听的是啾啾鸟鸣,看的是野花遍地,一时好像叫人心里痛快不少!

尤其每年去二闸,要经过三四里的水路航程,出了东便门,有条河,这是从前由通州运北平粮食的运河。邀上二三知己,雇条小船,大概要走个把钟头。

坐在船上,上面有篷挡着太阳,风生水面,不但暑气全消,而且把绸裤褂吹得飘飘然。如有雅兴,带把胡琴,信口来上一段儿。如果有酒瘾,带点菜来,沽上一瓶酒,光是这一行程,就够乐子了!

二闸的野茶馆,可别比来今雨轩、漪澜堂,这是另一种风味的小土茶馆儿,有的桌子,都是砖砌的,上面抹一层石灰,长条大板凳。上面有个芦席棚,可是四周有的是大树,有的是荫凉儿,有的是城市千金难买的清风,而且清清静静,绝不嘈杂。

来到此间,就怕过夏天,天一到中午以后,您说能上哪儿去躲躲热?再好的冷气设备,还胜得过天然消夏所在么?所以,美丽的大陆河山,叫人实难片刻忘!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