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二战宣传中,美国人像极了种族主义罪犯

2021-09-21 21: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在二战宣传中,美国人像极了种族主义罪犯 | 循迹晓讲 原创 大献张 循迹晓讲 收录于话题 #二战那些事儿 49个内容

◎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 作者:大献张

◎ 编辑:马戏团长

◎ 全文约35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二战时,太平洋皇军跟美军哪边属于种族主义?

对于这个问题,大部分读者恐怕会不假思索选择前者。鉴于日本属于轴心阵营,加上日积月累的民族仇恨认知,招核势力自然而然跟同阵营的纳粹挂钩,给人留下racist的印象。

而无论今人如何批判美帝国主义,属于同盟阵营的白头鹰形象终究是瑕不掩瑜。

◎ 即使意识形态不同,也不妨碍将美军描绘成伟光正的盟友。卡尔逊在根据地参观学习以后组建美版八路游击队的段子就是一个经典案例

然而如果吃瓜群众穿越到二战时期,并且落脚在与亚太战场交战各方豪无利害关系的第三国,单看媒体宣传,恐怕会形成与今天完全不同的对美印象。

◎ 日本人没有一个是无辜的

开战后,在好莱坞的电影或纪录片中,如《我们为何而战》《认识你的敌人:日本》等,“自由与奴役”“文明与野蛮”的二元脸谱无处不在。

只不过招核分子倘若能活到今天,定然要抱怨这都是万恶的美帝国主义执行双重标准。

◎ 丑化日本人,美国比抗日神剧早了半个世纪。

在美国人的宣传海报与人们的黑话中,日本的形象就相当不堪,常与畜生、害虫被联系在一起。

“日本畜群(Japanese herd)”就是常见的一例,马里亚纳群岛的四等人甚至还将“日本佬(Japs)”与“猴子(apes)”组合成一个新词“Japes(日本猴子)”,后期各种轰炸活动更是被形容成灭鼠创卫。

军方如此,民间更不含糊,在开战前,部分西部地区的店铺门口,已经出现了非常“不正确”的“日人与鼠、一律毒死”招牌。

◎ 日本在二战中的形象,比猪尾巴、眯眯眼、八字胡的傅满洲更加不堪,后者起码是猥琐的“人”,前者通常连“人”都不是。

即使偶尔惊叹皇军的作战之“天下无敌啊”,美国人和他们的盟友也不忘用贬损的口吻加以描绘。

山下奉文闪击马来并没有让他的“虎”形象传遍欧美,相反,一贯绅士的英军居然也传谣山下乃猴子化身,行军神速因为他本就是林间飞猿。面对皇军的万岁冲锋与神风特攻,美国人又称其为“超人”,但此说毫无敬意,实则是讽刺招核男儿忍受着正常人无法忍受的变态训练与非人洗脑,才会如此“很有精神”。

◎ “马来之猴”正在暗戳戳地突袭美苏英。

值得注意的是,与中国舆论对日判断类似,二战时的美国也清醒地将德国人分为好的与坏的,美德战争是制度的较量,而非人种优劣导致。

但谈及日本时,美国无论如何都会将战争的根源归结于这个民族自身恶劣的本质,这也就为战争中的肆意屠杀提供了“合理”依据。

◎ “干死小日本!”

“干死小日本!”是网络盛传的杜鲁门名句,此事究竟是真是假,如果比较于当时的大环境,恐怕意义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因为这是太平洋战争中美国人的共识。

民调显示,当时美国军民两界都对大和民族怀着极强的恨意——恨不得将对方种族灭绝。战争后期,差不多一半的士兵认为必须杀光所有日本人才能获得和平,而进行到末期,约有四分之一的军人将“尽可能干死更多日本人”当作作战的目标。

同样,民众中有超过一成支持灭绝日本民族,近三分之一希望取消日本国,超过两成认同核平日本宜早不宜迟。

◎ 1944年5月《生活》杂志的一幅照片,娜塔莉·尼克森女士注视着军中男友送来的礼物——一个日本兵的骷髅头,上面还刻着14个美国军人的名字以及一行字:“这是一个日本好人——在新几内亚海滩上捡来的一个已经死去的日本人。”尽管感到吃惊,娜塔莉还是将骷髅称为“东条”。

仇恨不仅留存于大脑皮层,而且被付诸实践。

在战争过程中,美军继承了牛仔割头皮与谢尔曼三光的暗黑传统,对皇军不要俘虏直接杀死,杀死以后往往还砍下脑袋当作战利品,对人口聚集区尽可能投弹。这些野兽般的行径与灯塔王师、正义伙伴的形象相去甚远,倒是更像如今媒体上动辄屠村虐俘、祸害中东的新世纪十字军战士,或者同时期缅北、宝岛高地的出草山胞。

早在交战之初,夏威夷的海关官员就将检查士兵是否夹带日本人的骨头作为例行公事,因为他们时不时就能从大兵的行李里搜出干瘪的脑袋、发绿的大骨。

而从后期各种正式的统计与非正式的见闻来看,日军尸体头部的丢失情况都相当严重,有时甚至达到六成以上。

◎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战地记者与新兵蛋子经常会看到日本人的骷髅被当成玩具或装饰品,但不久他们自己也会重置三观,觉得习以为常。

1944年,著名的飞行员林德伯格在布干维尔岛吃惊地发现,当地公路两旁的旗杆上挂着日本人的头骨,而他在与士兵交流的过程中,得知对方不仅习惯虐待日军俘虏,竟然将割下日军耳朵作为作战的必要事项。这些惊悚的见闻被记录在他的日记中,但他更想不到的是,四等人内部实际上非常鼓励这种原始丰饶的行为,视为武德充沛的象征。

更有甚者,传闻罗斯福都私藏了一把日本人骨头做成的拆信刀。

◎ 不排日,行吗?

为什么当时的美国会如此仇恨日本呢?

站在如今被称为“左翼”的角度考虑,不排除真是种族主义心理作祟。

二战之前,“黄祸论”就盛行于欧美,夏威夷居住大量的日裔,个别州的店铺甚至都有被亚洲人包下四分之一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反移民呼声高涨。今天“白左”大本营加州在当时直接出台法案,禁止黄种人购买土地。《九国公约》《华盛顿条约》都有歧视黄种人的嫌疑。

而这些事实,也被日本加以宣扬,在战前就将自己努力打扮为反抗白种人暴政与拯救亚洲人的解放者,如果“白左”穿越到那个时代,大可能高呼“Asian lives matter”旋即投入皇国协和亲善的怀抱。但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事情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 日本人并没有因为“崛起”而逃过西方对黄种人的歧视。

在珍珠港事件以前,制裁日本、援助中国已经成为部分美国人的共识。对于黄种人的歧视都集中到了日本人的头上,一如今天除了白人至上之流以外的右翼虽然dis和平神教,但是对同样出身和平神教的库尔德武装、北方联盟圣斗士之类从来都是赞美、扶持。

加州依旧是领头羊,当地海员率先站出来罢工,抗议祖国竟然将物资卖给招核势力,这简直是助纣为虐。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招核势力的一系列行为让自己形象不堪的问题火上加油了。美国人发现,国内的日裔似乎靠不住,他们有不少都表现出向天皇效忠的一面,许多日侨机构实际上是皇国的间谍白手套,尼豪岛更是出现了日裔帮助迫降的“虎虎虎”飞行员恶性事件。

◎ 死亡行军是招核势力虐俘暴行的一个著名案例。

交战过程中,鬼子们不讲武德也是家常便饭,比如射杀跳伞的飞行员,比如假装投降却背地藏刀伺机反杀,或者干脆等人靠近拉响手雷。

更为严重的是,招核势力习惯性虐待俘虏,战俘营中死亡率接近三成,而德国、意大利的战俘营中这一比例仅为4%。这都导致美国人虽对欧洲法西斯国家没有痛下杀手或者不分好坏一律抹黑,唯独对招核势力恨之入骨,不愿按照《日内瓦公约》给予其战俘待遇。

◎ 求核得和

一系列求核得核后,美国对日的“种族主义”似乎随着战争结束戛然而止了,登陆日本本土的王师并没有到处屠屠赶尽杀绝。

尤其在冷战的大背景下,扶持日本压制苏联成为新需要。媒体再次改变口径,野蛮不开化的日本猴子精瞬间变成了虚心学习的三好学生。

放眼今天,游戏《红警3》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中招核势力形象远远好于苏军,尽管加入了诸如万岁冲锋、社畜间谍、气球炸弹、回天潜艇等略带贬义的招牌元素,但并没有过分抹黑,甚至就连臭名昭著的神风特攻都洗白为自杀无人机。

反观苏军 ,只有矿车与基地车的描述尚属正常,其余海陆空三军介绍充斥着各种黑料,人间大炮、炸弹飞艇、V系导弹等本不属于苏联的武器都为了抹黑而被划给苏军,三个指挥官中也有两个脑袋不正常。与二战捧苏抑日的情况对比,完全是倒转天罡。

◎ 该来的总会来的。

久而久之,黑历史被人淡忘,论及与二战有关的美日关系,大家更多的是想到“包庇战犯”,而描述两者冲突最惨烈也不过一句“原子弹下无冤魂”。

但随着“白左”势力的崛起,补完反种族主义历史叙事,不能少了二战日本这关键的章节。

参考资料:

《无情之战》 2019年 中信出版集团 [美]约翰·W·道尔

(END)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原标题:《在二战宣传中,美国人像极了种族主义罪犯 | 循迹晓讲》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