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看不懂”的《藏匿》,其实没那么难懂

阿之
2016-04-27 11:36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林兆华戏剧邀请展”的第三部邀请剧目《藏匿》在天津大剧院的首演前夜,有个只对媒体开放的彩排场,然而,这是由于剧目本身的特殊性质所决定,并非邀请展的每部剧目都会有这样一个彩排。这部剧的形式,就是时下最为中国戏剧界津津乐道的“浸没式戏剧”,因为浸没式戏剧不能脱离观众而单独存在,因此天津大剧院邀请媒体参与彩排场的观看与体验。
戏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在多功能厅外的走廊上进行,所有观众在剧场外席地而坐,听编剧帕特里夏女士讲述她写作该剧的意图,而屏幕上则播放剧组在上海搜集素材时的采风录影片断,对编剧的说明做出补充。

到了第二部分,观众则会分批被带进多功能厅,此时的多功能厅已经不再是传统的镜框式演出空间,它被布置成一个类似于二战时期,普通人家藏匿犹太人的地下室空间。如果你看过《无耻混蛋》之类的电影,对这样的空间一定不陌生。

然而,媒体彩排场结束后,有关“看不懂”的抱怨声此起彼伏,但这无可厚非,因为媒体场的演出本身就是个半成品,观众接受的信息是碎片化的,加上语言上的隔膜、主创缺乏必要说明,让整个演出都有种语焉不详的感觉。

笔者于次日观看了正式演出的首演,观演体验就完整得多。导演还亲自在演出前向观众解释了二战时期犹太人和波兰人的渊源,让不熟悉那段历史的观众对演出所涉及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

事实上造成理解这部戏最大的障碍,并不在剧场呈现上,而在文本结构上。这部戏其实有个戏中戏的结构,而这点剧院的前期宣传完全没提到,戏中戏所涉及到的两部波兰文学作品《婚礼》和《先人祭》,也是中国观众较为陌生的。

《藏匿》取材于导演帕维尔·帕西尼家人的真实经历。他的姨妈在少女时期曾居住在波兰的犹太区,在她的生命遭遇威胁的时候,波兰女影星伊莲娜·索尔斯卡收留了她并将她藏在自己家的地下室。纳粹时期的非犹太裔波兰人如果收留了犹太人,会连累全家被诛杀,而伊莲娜虽然在电影中塑造过经典的犹太裔角色,却是名非犹太裔的波兰人,而她对犹太人的收容也导致了自己唯一孙子的杀身之祸。伦理与道义不能两全,给伊莲娜带来了极端的折磨。

《藏匿》 段超 图

因为女主角伊莲娜是位出色的演员,所以整个戏自然是围绕着她展开。第一个场景,其实是伊莲娜和被她收留的几个年轻女孩在排练斯坦尼斯瓦夫·维斯皮亚尼斯基的《婚礼》。

《婚礼》和密茨凯维奇的《先人祭》一样,在波兰都是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并且都入选了中学的教科书。但不同于《先人祭》有中文译本并且于去年在中国的舞台上上演,《婚礼》并未以任何舞台剧、电影、书籍的方式进入中国,因此大部分中国观众对它是完全陌生的。

《藏匿》 段超 图

之所以会挑选《婚礼》这部诗剧作为剧中剧所排演的剧目,导演说,就是因为它在波兰享有足够高的知名度,观众很容易唤起共鸣,波兰人甚至会在日常对话中引用里边的句子,但在一个特殊的环境里听到这样熟悉的文本,感觉又完全不一样。

《婚礼》说的是一个诗人和一个农家姑娘的结合,但因为双方身份悬殊强烈,婚礼上两家人爆发了剧烈的矛盾。这部作品除了对当年的东欧版图变更有着深刻的隐喻,故事主线和《藏匿》也是相贴合的,讲述的都是一个危在旦夕的国家里小人物的命运。

《藏匿》 段超 图

大量戏中戏的结构表明,剧中的角色很多时候都不是她们自己。伊莲娜不是伊莲娜,姨妈也不是姨妈,她们都是《婚礼》和《先人祭》里的演员,演剧是躲在地下室的她们打发时光、逃避战争的手段,而通过排练中产生的矛盾,不敢面对现实的她们逐渐袒露自我,呐喊出了埋藏已久的心里话。

《藏匿》 段超 图

一开始就造成的理解错位,让企图一窥《藏匿》究竟的观众如坠五里雾中,对文本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剩下能欣赏的也只有舞台的表现手段。

多功能厅模拟的就是伊莲娜家的地下室,剧组用无数穿孔的纸板搭建了一个压低且摇摇欲坠的屋顶,灯光透过孔照进逼仄的空间,形成躲藏在幽闭空间里见不得光的压抑感,扑面而来的刺鼻烟雾则提醒着观众,现在是硝烟弥漫的战争时期。

观众进入多功能厅时,碍于空间的狭小必须猫着腰走进去,四处缠绕的线像一个迷宫,走完剧场入口到观众席的这条路像在捉迷藏。导演坦言,这样过分亲密的空间设计是有意为之,目的是为了在空间和精神上都更直接地冲击观众的神经。

《藏匿》 段超 图

导演帕维尔·帕西尼除了在戏剧学院接受了多年戏剧训练以外,他本身还是名出色的乐手和作曲家,他在剧场中的主导地位,常通过音乐来表现。《藏匿》里的配乐均来自他的手笔,而他也在现场演奏中负责弹奏电吉他。他的弹奏拨动着整个演出的能量场,狂躁的、安详的、冷酷的,演员会根据他的演奏来变换自己的表演状态。

十余年前,帕维尔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互联网剧团neTTheatre,旨在让不同空间里的观众和演员在同一个空间里相遇。这个剧团的班底都已经和导演合作多年,导演说,他们形成的默契,别人很难取代,就像他不会随便挑选一个会乐器的人担任《藏匿》的伴奏一样。

《藏匿》虽然不是互联网戏剧,可某种程度上也贯彻了导演的戏剧理念。经过特殊设计的物理空间让观众产生了特定的生理上和肢体上的反应,这些反应都是为了让观众更快地对剧中的人物处境感同身受,让观众穿越时空来到战时,与剧中人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不得不说,尽管文化和语言上有隔膜让演出效果留有遗憾,但导演的用心和艺术敏感度,却是显而易见的。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