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次难得的美术精品创作会, 上海艺术界人士交流了些什么?

澎湃新闻 综合报道
2016-04-27 07:20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从这次2016年上海市美术精品创作会议交流质量和发言水平来看,确实是上海美术界非常难得的。我们好多年没有开行业创作交流会,艺术界的个人研讨、画展研讨会都非常丰富,但是行业静下心来好好探讨一下美术创作发展,面临的形势,遇到的问题,怎么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我觉得这样的会,今后可能还要多组织。”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局局长胡劲军在4月25日的上海市美术精品创作会议上说。

在这一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文联、作协主办,市美协承办的会议上,胡劲军表示,上海市将特别关注现实题材的创作,在成功实施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的基础上,今后重点抓好《时代风采——上海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等,打造一批以中国精神为主题的美术精品力作。”胡劲军表示,其中《时代风采——上海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项目选题正在修改中,计划于2019年创作完成100件作品。

上海市美协组织实施的“海上记忆”百年经典故事100部连环画创作项目继续推进中,全部作品将在3到5年内完成创作出版。《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工程》项目是为中华民族铸魂塑魂的文艺复兴工程,创作110件关于中国神话故事的作品,以及30本连环画绘本,计划于2018年底前完成,总投入资金约4840万元。

中华艺术宫展览布展现场

上海博物馆展览现场

上海中国画院展览现场

刘海粟美术馆展览现场

在当天的会议上,上海市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陈琪、中华艺术宫副馆长李磊、知名画家张培础,上大美术学院院长助理金江波、上海油雕院院长肖谷、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副馆长顾建军、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潘善助、龙美术馆馆长王薇、徐汇艺术馆馆长唐浩、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入围者毛冬华、《东方早报·艺术评论》执行主编顾村言等进行了交流发言。

澎湃新闻特选刊部分艺术界代表的发言内容。

陈琪(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打造一批美术工程精品

今年是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国美协将于7月21日举行建党9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上海的美术作品展将于5月22日至6月22日在中华艺术宫展出,优秀作品选送全国展。上海50多位艺术家将分三批到井冈山、南昌、红军走过的泸定桥等地采风写生,全市美术家将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创作出反映两个重大节点的优秀作品。

今年将继续抓好“一带一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采风写生美术创作。2015年协会了组织10位画家到西安等古丝绸之路出发地采风写生,今年准备组织两批经敦煌到喀什沿丝绸之路进行采风和写生创作。

“时代风采--上海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项目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主办,以反映上海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建设成就为主线,目前对创作主题、创作形式进行了专家论证分析,今年第二季度将组织艺术家深入生活、采风写生,搜集创作素材。项目是继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后,用三年时间打造的又一个美术精品工程。

“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纪神话创作工程”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主办,1月27日在市委宣传部召开了创作动员会,多次召开作者、专家座谈会,对创作题材、形式进行研讨论证。力争用三年时间,打造110件反映创世纪神话的艺术精品。

上海美协积极组织画家参与了2011年开始启动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上海有10件作品入选,经过五年时间的创作打造,今年10月将全部完成。作品由国家博物馆展示、收藏。包括施大畏《平定三藩之乱》、俞晓夫《司马迁与〈史记〉》、陈妍音《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王孟奇、王征《汉赋与乐府》、孙化一《徐光启〈农政全书〉》、张培成《火药的发明应用》、韩硕《竹林七贤》、林森《贾思勰〈齐民要术〉》、殷雄、李根《元明青花瓷》、章德明《战国争雄》等作品。

金江波(上大美院院长助理):创作与教学的有机融合

美术创作是美术专业教育的生命线。以"出作品、出理论、出人才"为专业教育的抓手,在创作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美术作品的同时,培养和造就一批新人,促进美术教育内涵的深化和发展。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以优秀作品的创作为起点和目标,在对作品的评价和研究中发展理论,使人才在作品创作和理论研究的实践中脱颖而出。

(一)国际艺术家的示范教学。建立艺术家、研究生、本科生共同创作的模式。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以驻地艺术家的方式引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家,驻校与学生共同创作,提供学生零距离学习、实践的机会,开阔视野。(一)我们请了新西兰著名的电影导演,文森特•沃道导演了,我们借他去年参加双年展的机遇,把他请到美术学院。他带着对电影语言的理解,来营造对东方视觉语言环境下的研究和探索,带动中青年老师以及研究生对国际艺术的交流理解,我们和美国油画修复专家、日本版画家、哥伦比亚民间的艺术,以及古巴雕刻家等等一系列名家,进行示范教学。

(二)跨专业的联合创作。利用上海大学的综合学科优势,发挥文、史、哲提升人文修养的作用,实现跨专业的美术创作,培养综合表现能力。(PPT图片)这上面有8号线,人民广场地铁壁画的案例。

(三)不同风格的创作实践。借助上海的国际文化交流优势,秉承海纳百川的精神,鼓励多元艺术风格的探索与尝试,创作风格新颖的作品。

张培础(知名画家):写意缺失,两种不良倾向影响着画坛

在我的印象中,美术界的领导、老中青艺术家,坐下来为上海美术创作的繁荣发展进行研讨交流,近年来并不多,常见的研讨会大多是某画家的个展或某群体的展览中才有。当前上海美术界呈现一派生气蓬勃的景象,各种类型、观念、形式,各种年龄层次的美术展览活动目不暇接几乎天天都有,极大地丰富了上海市民和各阶层的精神文化生活。但如何保持这样的局面,总结美术创作成果,改进存在的不足之处,交流各自的创作心得,明确发展方向,这样的研讨交流是很有必要的。

岁月不饶人,我从上海美专入学,已整整五十五个年头,十六岁的少年成了古稀老人。我的人生经历多种身份,士兵、工人、教师,还当过几年官,但从不曾放下手中的画笔,喜爱绘画是我一生的追求,从中我享受到了无穷的乐趣。然而我只是个画家教师,说不出更多美术创作的理论,今天就以一个水墨画家的身份聊聊自己创作的感言吧。

对于近二十年来国内中国画坛的现状和发展,作为一个水墨写意人物画家和教师,我还是有所感慨,主要表现在正有两种极端的不良倾向在影响着画坛。一种是打着前卫和当代创新观念招牌的水墨游戏,部分抽象、变形、夸张、只为夺人眼球,无美感、无内涵且空洞无物,无艺术含量的作品体现了一种急于求成、浮躁、功利主义的心态,实质并无多少艺术品味和艺术修养在其中。有时加上媒体炒作,实质误导了艺术创作健康的发展。另一种是正好相反,貌似工笔画盛行,只求表面的逼真,精工细作,精细入微,苛求照片效果,只为迎合某种需求或是展览,或是市场,实为匠人之作,唯独丧失的是中国传统工笔画的精神理念,扰乱了工笔画的审美取向,也违背了中国画传统的创作理念。

二种倾向的后果是中国画写意精神的流失和萎缩。看我们的前辈,公认的中国画大师齐白石、潘天寿、黄宾虹、林风眠、黄胄……无一不是水墨写意的经典人物,而今能有几多。值得沉思和警觉。

作为写意水墨人物画家,我为这样的局面担忧,以上海为例,近代以来,海派水墨本以写意见长,享誉国内画坛,吴昌硕、任伯年、唐云、贺天健、朱屺瞻、程十发、刘旦宅诸前辈都已作古,现在仅有的写意高手都年逾花甲古稀……如今的画院、美院又有多少此类的中青年写意画家。展览中更鲜有年青的水墨人物画家,仅有的也大都在50岁以上,美术学院的毕业创作极少有写意人物画的作品,呈现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现状。

确实,写意人物画相对需有较高的艺术素养、造型能力、构思立意、笔墨技法,更非短时间能取得成功。然而作为反映时代生活主流创作的表现形式,体现中国传统绘画继承发展的重要环节,必须对此局面加以扭转。

肖谷(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三年内打出影响力品牌

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肖谷

从2013年起,我们在分析上海油画雕塑院历史与现状基础上,着手筹备制定“上海油画雕塑院发展规划“工作,我们从“现实基础、总体战略、主要任务、机制创新、实施保障“这五个方面展开思考与调研。我们从细化蓝图内容、从项目实施入手,将蓝图分成“2015至2018年三年发展计划“和至“2025年长期发展计划“。在实施2015至2018年三年发展计划中,我们从建立学术研究品牌与推动学术建设入手,主要做了六件事:一是打造了“上海油画雕塑大师(名家)文献展“学术研究品牌;二是建立了二年一度的上海油画雕塑院油画或雕塑学术研究展;三是规划编辑了“薪火相传--上海油画雕塑院艺术家系列“专集第一辑(10本);四是经过调整,成立了“院理论研究室“,完善了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格局;五是明确了以“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规划、规律、规定“的“三规“和“开门办院、学术立院、人才强院“的“三院“作为“三三制“工作原则与方法;六是加强修改、制定、建全、完善上海油画雕塑院各项规章制度。

我们的目标是:上海油画雕塑院必须遵循油画雕塑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创新驱动、主动变革的发展思路,创新创作机制和管理机制。整合内外部优势资源,加强艺术创作和传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争在三年内(至2018年)打造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上海油画雕塑院品牌。

李磊(中华艺术宫副馆长):建立中国自己的艺术评价体系

中华艺术宫副馆长李磊

“看世界、讲中国、为人民“是中华艺术宫的工作方向也是工作方法。开馆三年多来,在施大畏馆长的带领下,我们围绕三年实现亚洲一流的总体目标,紧紧抓住业务拓展和管理规范两条主线,各项工作水平整体提升。2015年举办展览40个,开展公共教育活动200多场,观众达到286万人次,场馆服务第三方评估为优秀。

经过三年多来的实践,我馆基本形成学术研究和展览传播的完整体系,可以用一个目标、两条主线、三个切入点、四种方法来概括:

一个目标:即以中国自身的文化需求和文化判断为基础,建立中国自己的艺术评价体系,以开放的胸怀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文化正能量。

两条主线:一条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史,即1840年到今天一百多年中国美术发展的线索;一条是世界各文化区域美术发展的线索。

三个切入点:即中国和世界上的重要美术家、重要美术现象和流派、重要美术馆、博物馆和美术机构。

四种方法:一是开门办馆,推动国内外馆际联动,建设聚集各个美术馆资源的机制与平台;二是通过项目制实现开放的策展人合作机制;三是开展中外美术对比研究和展览,建立以我为主的美术馆研究和展览体系;四是通过多媒体、互联网、衍生产品等新形式、新渠道,拓展艺术推广和社会服务。

比如,开馆之初我馆即推出了反映上海百年美术发展的《海上生明月--中国现代美术之源》的大型展览,深入探讨了上海作为中国现代美术的主要发祥地的源流、样式、变迁,使得观众来到中华艺术宫就能对中国现代美术的概况有所了解。

我馆继开馆时推出的七个(贺天健、林风眠、关良、谢稚柳、滑田友、吴冠中、程十发)“20世纪中国美术名家陈列“后,陆续整理推出了周碧初、俞云阶、贺慕群、贺友直等名家陈列,还利用过道和边角展厅推出《馆藏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工程成果陈列》、《馆藏皮影陈列》、《馆藏版画作品陈列》、《馆藏摄影作品陈列》。今年还将举办《吴作人艺术展》、《刘开渠艺术展》、《李可染艺术展》。

龚彦(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当代艺术的发电厂

当代艺术的时间一直在“变动” ,传统时间意义上,西方以二战作为现当代艺术的分水岭。但也有艺术史学家把以"激浪派"为代表的,深受东方禅宗影响的上世纪60年代作为当代艺术的发端。中国当代艺术的形成差不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与西方相比,至少有二十年的时间差。如果说现代艺术是现代性的产物,那么当代艺术就必须放在全球化语境里讨论。因此,无论是当代艺术创作还是当代艺术策划,或者当代艺术机构管理,都必须在那组国际XY轴线上找到定点,并力争通过自身的运动影响全局。基于此国际当代艺术光谱,再结合中国文化价值观,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在过去的三年中,共举办了30个大型展览,展览的组织策划综合考虑了传承、创新、跨界、实验等要素;涉及绘画、影像、装置、纤维艺术、建筑、声音、设计等领域,为专业人士和艺术爱好者精选丰富而开放的当代视觉体验,打造当代文化交流场所和另类当代生活消费方式,做小众里最大化。

我们不满足于守成,不仅继续做好并提升双年展这个老品牌,同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新的时代需求推出了新品牌,比如青策计划、建筑个展系列,psD项目。我们不仅重视新品牌的创造,在每个项目的执行上,我们更是注重持续创新。比如《零食》,将对常规的展览形态进行思考和挑战。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不只是打造展览,更是打造平台。比如上海双年展,是一个体现中国艺术话语权的平台,它打破了西方重要双年展的垄断地位和话语霸权,把中华民族传统的各种积极元素融入当代艺术话语表达的过程中,同时学习和融入了他国优秀的艺术理念,中西融合,从而提升了中国艺术在世界层面的话语权。青策计划是为全球年轻华人策展人和艺术家提供的展示平台,是对中国未来艺术的投资、塑造和引导。psD则是一个给公众提供多元体验的平台,在这里,人们不仅能够欣赏艺术,更是可以品尝艺术和把玩艺术,甚至自己动手创作艺术。(注:为书面发言)

姚尔畅(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培养新一代创作力量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建校距今仅10年,与各兄弟院校相比,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美术学院起步晚,底子薄,规模也较小。目前我们美院设有绘画、雕塑、新媒体艺术、公共艺术以及文物修复五个专业,除文物修复专业外,其它四个专业都与美术创作直接有关。建议市文广局、市美协和青年美协关注并重视国、油、版、雕等传统艺术门类之外的非传统艺术门类,采取具体措施推动综合材料绘画、公共艺术、新媒体艺术和实验艺术等符合时代潮流和青年特点的当代艺术形式的健康发展。比如在条件成熟时,上海美协可以考虑成立这些新兴艺术门类的专门艺委会,组织专门的展览,以促进这些视觉艺术形式的繁荣,使上海的主流美术创作形态与当代艺术的发展和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地位更相适应。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潘善助:书法大展将改革,书协头衔不是依据

2016年,上海市第九届书法大展即将举办。在总结以往大展经验的基础上,今年的大展将有一些改革。主要是:1、改进征稿方式。书法展品征稿时不再规定必须直式,而是多种形制均可,只规定最大尺寸要求。这样就可以发挥不同风格书家的长处。2、倡导兼容并包。艺术贵在多样,鼓励在不背离书法规律的前提下,大胆探索。不同书体、不同字号、不同墨法均在欢迎之列。3、逐步打破书法展览行政化倾向,尝试展品按需要布置,不把作者在书协的头衔作为排列书法作品前后次序的唯一依据。4、设评委库,随机产生评委。先挑出50名左右实力书法家、篆刻家组成评委库,评委根据需要抽签或摇号产生。评比时,将书法与篆刻分开,避免外行评比内行的现象发生,也避免评委固定,书风容易单一,书坛容易滋生不正式之风现象的发生。5、学术办展。在大展的同时,设书法篆刻论坛,邀请全国与上海专家专场讨论评说。6、加大宣传力度,尽量让更多人知晓。展览中,播放展品说明,安排志愿者值班,现场解说。统计观展人数,衡量展览效果。

龙美术馆馆长王薇:今年七月会做一个女性大展

迄今为止,龙美术馆共收藏有世界各地艺术精品近3000件(套),其中,《明成化鸡缸杯》《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唐卡》、Amedeo Modigliani《侧卧的裸女》等经典藏品被社会各界所熟知。在研究及展览团队的共同协作下,共举办展览70余场,公共教育活动150余次,诸如《盛清的世界--康雍乾宫廷艺术大展》《15个房间》《奥拉维尔•埃利亚松:无相万象》等重要展览及相关文化活动引起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关注,并获得了社会大众的一致好评。  

作为女性馆长,今年7月会我做一个女性大展,展陈从宋元、明清、近现代当代女性,乃至国外战后当代优秀女性艺术家,今年11月有一个大展就是国际灯光大师的展览。

作为馆长,我希望把龙美术馆的艺术理念推广到上海以外的省市,让更多的社会大众参与到中国文化事业的建设中来。

徐汇艺术馆馆长唐浩:“美育卡”系列活动的探索

在美术馆诸多社会职能中,公共美术教育是意义深远的一项,但这项职能又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徐汇艺术馆从未成年人着手展开尝试,推出“美育卡“项目。“美育卡“是徐汇艺术馆美术教育的品牌项目,通过开展主题创作系列活动、夏令营写生、艺术加油站、名师大讲堂、美术馆里上美术课等活动项目,扩大学生美育教育受益范围,将“美育“与“德育“相结合,让有喜爱艺术的学生有一个展示自我、实现梦想的舞台。

在市文广局、徐汇区文化局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专业指导下,该项目立足徐汇,面向全市,参加对象从徐汇区内的学生逐年扩展到全市各类少儿美术社团。目前,持有“美育卡“的青少年学生已有两万余名,其中近2000名青少年参与了我们的美育活动。该项目还有幸被国家文化部评为“2013-2014年度全国优秀公共教育项目”。

毛冬华(画家、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入围者):延续中国笔墨精神 塑造现代城市山水

画家毛冬华

城市山水作为中国传统山水的继承和延伸,通过对城市题材、都市风貌为载体来表达现代人的人文情怀和审美诉求,也承载着都市文化时代人类的精神空间,这是中国画家面对的共同话题。

在画中表现的日常事物,以及现代社会周围的司空见惯的场景,还表达是我们现代人的内心情感,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索。

像我们这一代人对主题性的创作,多少有一点不是十分愿意投入,但是我在很多艺术机构和艺术家前辈的感召下,我端正了对主题性创作的看法,或者需要我们这代人人文关怀,去呈现我们自己的主题性创作。从2005年在上海中国画院发起的抗战60周年,组织我们去山西、井冈山等地体验革命精神,对我们各方面成长非常有积极作用。

对美术创作的建议,希望从孩子抓起。我觉得很多方面,特别是艺术,就是从孩子抓起,如果小的时候基础不打牢,以后的成长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基础决定高度,所以我们希望在美术教育方面,可以把这个重心往下沉一沉,让孩子更多接受美育教育。

顾村言(《东方早报•艺术评论》执行主编):在文脉上进行梳理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从2011年10月创刊到现在,经过五年的发展,作为一份深度艺术周刊,定位与视野与同类期刊有着明显的不同,《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已经出版近220期。 回看《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的缘起与定位与追求,简言之,也即独立性、专业性以及潜藏于其间的人文理想主义。

中国艺术到今天,到底该怎么看,有时似乎有些迷茫,然而有时似乎又清晰得很。艺术当然是独立的,也永远需要真正的独立与自由。然而从本质上而言,艺术却又不是独立的--艺术有时是一面镜子,折射的是整个社会。在“我们的艺术怎么了“这样问题的背后,往往是--“我们的社会怎么了?”而再往深里去,则是“这个时代的人心怎么了”的话题。

百年前蔡元培先生所提的“美育“话题在当下并未过时,蔡元培先生对于美育的译介和呼吁,包含着他对国家危亡、文化没落而挽救的努力,当下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与一些粗鄙化现象,也确实有必要重新反思蔡元培等当初成立艺专的理想,包括反思90年代以后被西方资本与商业所炒作的艺术界。

而对上海而言,尤其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中国现代艺术的策源地正是上海,正如一些学者在研讨会上所言,像《东方早报·艺术评论》这样体量与深度的艺术周刊应该出在上海。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创刊至今,有大量有着较大影响的选题策划与操作,无论是对一代艺术大师的重估与发现,还是重要艺术事件的深度追踪与发掘,很多影响都超出了我们的预料。

对于上海美术创作的建议,希望在文脉培养上多花些力气,一方面在当下当然需要有开放的胸襟,这应在中国文化的本位与自信上,对上海近现代海上艺术大家可以再进行再梳理,从中发现文脉与渊源所在,另一方面,对当下的中青年艺术家多进行文化修养的培训,增强其鉴赏力与书卷气,开阔其人生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以“境界“二字作为对词与学问的一种评价,“词必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者自成高格“,希望上海美术界真正具备一种大的境界、视野与格局。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