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相比莎士比亚,汤显祖更需要推广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2016-04-28 07:05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莎士比亚不需要推广,汤显祖才真的需要。”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比较文学教授叶扬如是说道。

今年恰好是英国文豪莎士比亚和中国戏剧家汤显祖逝世400周年,4月24日,国内关于莎翁和汤显祖的各类纪念讲座、演出也随之达到了一个小高潮,叶扬在上海市图书馆举行了一场主题为“汤显祖的梦,莎士比亚的梦”的讲座。

叶扬对澎湃新闻记者坦陈这是一次“命题演讲”,但他认为,这个主题值得讲,因为国内外对汤显祖的认识都太少了。“如果不是白先勇排了《青春版牡丹亭》,在国内许多学校演过,还去美国演出,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汤显祖。”

讲座现场出乎意料地火爆,多媒体厅的过道里、讲台下也坐满了人,上图倪婕主任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不亚于2月“敦煌的女儿”樊锦诗演讲时的盛况。

叶扬在活动现场

二人剧中“梦”的意象反映了中西文化差异

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都是著名戏剧家,均活动于16世纪晚期17世纪初期,更巧合的是,他们均于1616年去世——尽管有这么多巧合,但他们生活在相隔半个地球的英中两国,彼此从未听说过对方,也未对对方产生过任何影响,为什么后世会将他们联系起来?

“最早发现这两个人相似点,并把他们放在一起说的是日本汉学家青木正儿。”叶杨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上世纪30年代,青木正儿在其《中国近世戏曲史》中将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相提并论:“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一奇也……”

中国戏曲研究家赵景深进一步发展了这个观点,1946年,在《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中,他提到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五个相同点:一是生年相近、卒年相同;二是同在戏曲界占有最高的地位;三是创作内容都善于取材他人著作;四是不守戏剧创作的清规戒律;五是剧作最能哀怨动人。

“但学术中最爱把这两个人联系起来的,是大学生。大部分把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放在一起研究的都是学生论文,很多时候是硬要把两个人凑在一起。” 叶扬表示,这样的生拉硬配“不大靠谱”。因而他选择了从文本入手,讲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剧作中的“梦”。

汤显祖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戏剧中都有很多“梦”的意象,但同样是“梦”,在二人作品中起到的作用却不相同,这与中西文化语境和渊薮不同有很大关系。

汤显祖斋号玉茗堂,他的四部代表作《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为《玉茗堂四梦》,每一部都用大篇幅描写了“梦”。

《南柯记》中,写淳于棼酒醉后梦入槐安国,被招为驸马,权倾一时,淫乱无度,终于被逐。醒来却发现所谓淮安国只是槐树下的蚂蚁窝。淳于棼看破一切都是虚妄,立地成佛。

叶扬认为,这个结尾暗合佛教中关于“梦”的观点。《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人世中的一切,就像槐安国的一场大梦一样虚妄,看破这一点,就可以成佛。

而汤显祖的不朽名作《牡丹亭》中,“梦”更是成为杜丽娘与柳梦梅相识相知的因缘际会。《牡丹亭》是一个“同梦”的故事。杜丽娘梦中见到一位公子柳梦梅持柳枝前来求爱,醒来后忧思成疾,死前嘱咐丫鬟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而书生柳春卿亦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醒来后干脆改名为柳梦梅。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正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

叶杨认为,这个故事中的“梦”,受道家影响很深。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这是说只要感情足够深,连生死的界限都不重要了,死了也可以复生。”叶杨认为这正符合道家对梦的解释,庄周梦蝶,最后分不清庄周为真,还是蝶为真。生死真假都是很难说清楚的。

而莎士比亚的梦,更多的是古希腊文化中“梦”的渊薮,代表一种预兆。这与佛教的生命轮回观“因果通三世”有一定相似之处,事实上,发源于古印度的佛教中,也有古希腊文化的影响。

叶扬引用文献,将古希腊文学中“梦”的意象,概括为“无预兆意义之梦”和“有预兆意义之梦”。

他以《理查三世》为例,讲了“预兆之梦”。这部历史剧讲述理查用尽手段登上皇位,最后自吞恶果战死。剧中曾两次提到“梦”。第一次是在第一幕第四场中,理查命令两个杀手去杀死被关押在伦敦塔的哥哥克莱伦斯,而此时克莱伦斯梦到他和弟弟理查上了一艘船,弟弟失足险些坠海,他拉住了弟弟,而理查却趁机将他推下海。此后不久,克莱伦斯就被理查派来的人杀死。

第二次是理查登基之后,与反对者在波士委展开激战。在战争前,理查梦见了所有被他杀害的人的幽灵。他们都对他说,“要看你绝望而死”。理查醒来后大吼“这不过是梦”,但在战争中依旧被砍死。

“明显可以看到,这里‘梦’的出现,都对事件后续发展是一种预兆。”叶扬表示,这也是莎翁剧作中常用的表达手法。

莎士比亚

拿中国戏剧和西方戏剧来比其实并不合适

除去文本上个别意象的对读,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之间是否存在更多的联系?

“据我所知并没有。”叶扬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尽管二人在生活年代、创作类别上存在诸多“巧合”,却并没有什么实质意义上的联系。甚至,在东西方,戏剧和剧作家的地位也大不相同,莎士比亚的成就及其在欧洲的地位和影响,都远非同时期的汤显祖可比。

“我第一次接触到《牡丹亭》,是十几岁以后的事情了。”叶扬祖籍安徽桐城,祖父叶玉麟是桐城派古文大家,家学深厚,很早就开始了古文启蒙,然而,他知道汤显祖也并不算早。叶扬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自己是十几岁看了《红楼梦》,其中有黛玉读《牡丹亭》的段落,觉得写得很美,就也找来读,“传统启蒙教育中不会有戏曲的内容,都是《三字经》入门,然后读《四书五经》。”

尽管戏曲在中国的娱乐生活中始终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然而,不论在汤显祖生活的晚明,还是在其后的清朝、民国,戏曲只是娱乐休闲。在文学领域中,比之诗文,地位也始终落了下乘,剧作家的地位更是不高。

而莎士比亚生活的时期正逢欧洲文艺复兴,当时是伊丽莎白一世统期间,英国国力强盛,文学顺时而勃兴,涌现出众多才华横溢的诗人、剧作家,而莎士比亚正是这批诗人的代表,他的创作是处于上升时期英国的时代产物和文化表征。德国作家茨威格曾借自己小说人物之口不无崇敬地说,“英国就是伊丽莎白,就是莎士比亚和他同时代的那批诗人。” 17世纪始,莎士比亚戏剧传入德、法、意、俄、北欧诸国,然后渐及美国乃至世界各地,对各国戏剧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具体到“戏剧”这一领域,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差异远比相似点要多。

“中国的戏剧其实更应该和欧洲的歌剧(Oprea)对比。”叶扬认为,将中国戏剧这一形式与欧洲戏剧相比,其实比不十分科学,因为中国戏剧是载歌载舞的,词都是要唱出来的,这和西方的戏剧表演的形式大不相同。并且,在唱词上,文人趣味明显,是讲究雅致的,并不考虑现实的需要,“比如《李逵负荆》,李逵是个粗人,说的都是脏话,但是他一开始唱,语言比抒情诗人还要抒情。这显然不符合实际,但是在中国戏剧中,唱词雅致是最重要的。”

与西方歌剧不同的是,歌剧中,占据最重要地位的元素是音乐,音乐家的地位远比唱词作家重要,但中国戏剧中,音乐的曲牌、节奏都有严格的定式,填词就成了最大的变量,因而,词作家显得更为重要。

理解戏剧,第一要义还是舞台

“一部《牡丹亭》,汤显祖可以在莎士比亚面前毫无愧色。”在讲座中,叶扬肯定了《牡丹亭》的艺术成就,但他也认为,《牡丹亭》的艺术走出国门,难度很大,“《牡丹亭》唱词十分优美,这是它在中国流传广泛的原因,但也是阻碍它向外传播的原因。”叶扬表示,《牡丹亭》的唱词,在翻译成其他语言的过程中,很难传达出原本的韵味,也就很难获得较大范围的影响。与之对应的是,日本的能剧译介到欧洲,对欧洲戏剧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能剧唱词比较简单,翻译后能够不失本意。

中国戏剧在国外亦有过几次轰动,比如京剧大师梅兰芳1930年代赴美演出,所有门票全部售罄,所到之处引发轰动。“但这只是个别事件,最近几年白先勇也带团去美国演过几次《青春版牡丹亭》,美国也出现过一个翻译较好的《牡丹亭》剧本。但总体来说,京剧在国外的影响,还更多地局限在小圈子里。”叶扬坦陈,但他也表示,近来开始有一些结合的努力,“我知道上海有一家剧团,把《仲夏夜之梦》和《牡丹亭》合编成一部新剧,这也是一种尝试。”

“总的来说,在戏剧这个体裁上,舞台表演是第一义的,文本是第二义的。”叶扬鼓励大家,想体会莎士比亚,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去伦敦看原汁原味的莎剧,而想要体会汤显祖,去剧院听《牡丹亭》也是必不可少,“岳美缇老师下一场讲座会专门讲《临川四梦》,她是昆曲表演艺术家,会从表演的方面讲汤显祖的戏剧。”

上图“当莎士比亚遇到汤显祖”还有3场讲座,分别为5月14日昆曲表演艺术家岳美缇主讲的《昆曲里的“临川四梦”》,5月21日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导谈瀛洲主讲的《为什么今天还要读莎士比亚?——莎士比亚与一种文艺复兴精神》和5月28日作家郑培凯主讲的《汤显祖与牡丹亭的前世今生》。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