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保壳”最后一天!5月1日,2000家私募将被注销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刘歆宇
2016-04-30 10:51
来源:澎湃新闻
牛市点线面 >
字号

对于这些空有私募外壳,却无实际业务的机构来说,5月1日就是第一条“死线”。

私募基金整治的第一大限即将到来。

2月5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在私募圈内掀起一股“保壳”热潮。

根据公告,已登记满12个月且未备案首支基金产品的基金管理人,必须在2016年5月1日前备案首支基金产品;如果登记时间不满12个月,则可以延后到2016年8月1日前备案首支基金产品。如果不能满足,那么就要被注销基金管理人登记。

证监会私募基金监管部主任陈自强在出席4月29日召开的证监会新闻发布会时介绍,截至4月26日,已经登记的私募管理人有2.58万家,运作产品2.8万只。不过,澎湃新闻记者在查询基金业协会公示信息时发现,管理规模为零的私募机构数量竟然高达17293家,换言之,高达67%的私募机构并没有发行任何基金产品,只有约8500家私募是在真的“做事”。

对于这些空有私募外壳,却无实际业务的机构来说,5月1日就是第一条“生死线”。

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在4月2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经初步统计,2016年2月5日前已登记满12个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中,有500余家已经补交了法律意见书,有600余家已经提交首只私募基金产品备案申请,既未补提法律意见书,也未申请备案首只私募基金产品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则共有约2000家。对于这2000家私募,协会将按照《公告》要求予以注销登记。

事实上,从“保壳大战”开始以来,法律意见书就是一个高高在上的门槛,早前有媒体报道称,新增私募管理人备案通过率只有10%,其中最大的拦路虎就是法律意见书通过率极低。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许多私募机构提交的法律意见书只有薄薄一两张纸,更有甚者明显照搬模版,未能做好尽职调查,因此法律意见书的通过率确实不高。

证监会发布会上也对此进行解答,新增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申请、基金备案补提登记法律意见书申请通过机构数量较少,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未遵循私募办法规定的专业化管理和防范利益冲突原则,兼营非金融业务、信贷业务,未设置相应制度安排的前提下拟同时从事证券投资和股权投资业务或者同时开展其他存在利益冲突的业务。二是法律意见书未认真核实申请机构从业人员、资本金、住所、设施等情况,未有效确认机构实缴资金信息,不能确认有足够资本金保证机构有效运转。三是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与申请机构真实业务不符,甚至简单抄袭模板,相关制度不具备有效执行的现实基础和条件。近期随着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和律师事务所对《公告》相关要求的逐步理解,申请通过情况已在改善。

此外,陈自强表示,目前国内私募机构数量多、增数快,但质量不高,管理资金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有94家,50亿元以上的有216家,20亿元以上是538家。

下一步,证监会将推动出台《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加强私募基金的事中、事后监管。陈自强透露,将在上半年对308家私募基金展开专项检查,也将配合地方政府开展私募基金领域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工作。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