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百鸟朝凤》:中国老电影人,憋一口气,闷一口血

半辈子
2016-05-06 17:51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百鸟朝凤》剧照
在《百鸟朝凤》的片前访问里,张艺谋说,“年轻人可能不知道吴天明是谁,他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马丁·斯科塞斯说“他(吴天明)是中国电影真正的巨人”。

在电影首映礼上,谢飞、黄建中、和平、张扬和管虎,几代中国导演分别回忆了已经逝世的吴天明(1939年12月5日-2014年3月4日),有关于艺术价值的肯定,有关于慧眼伯乐的赞美,也有生前动人故事的追思。

所有的赞美和回忆都飘入风中,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吴天明,斯人已逝。这可能是我见过最悲壮的一场首映礼。一位拍戏到最后一刻的老导演,留下的遗作《百鸟朝凤》也是历经了艰难的曲折,才最终进入院线。你很难不把戏里戏外的电影故事,统统串联成为一个整体。

《百鸟朝凤》的故事与吴天明的旧作《变脸》近似,也是一个传统艺术消亡的故事。吴导仍然维持了他岩石般坚硬、简朴的创作风格,拍出了如今已在银幕中渐渐消失的“乡情”。

《百鸟朝凤》剧照
在《百鸟朝凤》里,老派的唢呐匠人憋一口气,闷住一口血,情愿死在那张表演才会坐的太师椅上。时代洪流,滚滚如此,一个人能做什么?这里头当然有不甘、愤懑、委屈,但老艺人不徒然抱怨,而是奋力向前,这才是最令人动容的故事。

在戏外,中国第四代导演早就过了退休的年龄,以吴天明的地位和身体状况,又是什么支持他在第一线拍戏?除了“热爱”,你找不到别的理由。在首映礼上一位老导演表达了对吴导的“羡慕”,就是时代不同了,身体不行了,但仍然不愿停留在回忆里,仍然扎实做戏、胸怀壮志。

这一份近乎悲壮的气氛,并不来自“堂吉诃德式”的挑衅时代,而是来自一种老艺人的坚持。一个艺术家也许无法左右时代,但难得的是他仍在用“作品”和时代沟通。

在今天,如果“变得快”是一种赞美,那么总是需要一些人,死硬地保护一些“不能变”的东西。

这就是吴天明和他的《百鸟朝凤》,无论是在戏外的电影人生,或者在戏里的匠人故事,都在用“以身做艺”的传统方式,坚守住的一种老派、消亡,但却坚硬无比的观念。

中国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吴天明。

从《人生》到《老井》,从《变脸》到《百鸟朝凤》,不同于作为第五代伯乐的包容和开明,作为导演的吴天明简单到近乎顽固的。你仍能在《百鸟朝凤》里看到“乡情”,它不是张艺谋那种夸张的、浓烈的、奇观式的中国农村。

“乡情”是粗犷的、坚硬的,老唢呐匠人简单粗暴绝不妥协,匠人们会用粗鄙的措辞争论;“乡情”也是有温度的,老匠人旧式夫妻的默契,乡亲之间的关照;“乡情”更是传统的,《百鸟朝凤》里消亡的只是乡土的唢呐艺术?并不如此,在这背后是现代化、城市化的崛起,是旧式宗法道德观念的崩塌。

我愿意推荐你去看看吴天明的这部遗作,尽管你可能更想去看《美国队长3》。我想要说的是,《百鸟朝凤》的戏里戏外都在记录一种消亡,即便我们不升华不拔高,这种消亡本身就令人警惕。

你还有无数机会看到超级英雄一次次拯救世界,但却不一定有机会再看到中国老电影人憋了一口气,闷住一口血,吹奏的那一曲《百鸟朝凤》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