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疫情下,运动健身怎样增加酒店收入?

2021-09-27 17:2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次方点评”(ID:cifangdp)。

酒店健身的概念,起源于欧美健身俱乐部,在当今欧美等发达的西方国家,健身已不再追求时尚,更多是获得健康,成为人们生活及习惯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商务人士和休闲旅行者将健身设施列为他们选择酒店住宿的标准之一。

欧美国家的许多连锁酒店也试图利用酒店健身房来吸引游客,例如,金普顿集团旗下的一家酒店,在2001年就在客房里配备了跑步机、椭圆仪、单车等健身器材,每间客房不仅为客户提供了瑜伽垫,还有15-75分钟不等的瑜伽或普拉提课程,这样的客房比标准间贵25-30美元。再比如,位于巴塞罗那的W酒店(W Hotel Barcelona)提出健身要打破固有思维,客人不仅可以参加HIIT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法),还可以在地中海沿岸的浆板上练习瑜伽课程。完善的健身设施,可以让酒店的客人一边在跑步机上跑步,一边欣赏美丽的海边景色。

还有,美国的希尔顿酒店在客房里添置了11种健身器材,包括多种小器械和室内单车,还可以通过触屏显示器观看200段视频课程。想必住在这样的客房,即便不是健身达人,也会有一种想要健身体验的冲动吧!

国内的星级酒店,一般会腾出“一层”来做健身房,基本包括跑步机、椭圆仪、自行车、史密斯架、各种配重的哑铃和推胸推肩的器械等。对于北上广深这类的一线城市,有的酒店将健身房独立运营,有的酒店将健身房设置在地下,有的酒店对外开放售卖年卡,有的酒店与传统健身房类似,只是内部装修、健身器械、整体环境相对更好一些。

根据尼尔森(全球著名的市场监测和数据分析公司)针对差旅场景运动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商旅用户比较关注酒店运动设施,不管是单车、跑步还是健身。那么,如果酒店商旅客占比较高,酒店除了配备基础的健身设施以外,还可以提供运动服租赁、制定在客房内可以完成的运动教学课程、开通专属的电视频道或方便视频点播、制定并分享酒店周边健康的跑步地图、向商旅客人赠送运动袜等服务。

面对酒店入住率比较低的酒店,非房收入会成为酒店的救命稻草。对于有健身房的酒店来说,建议视健身房的使用情况,选择性地将健身房对外开放,并打破售卖年卡的方式,尝试按次、按小时来结算价格;对于在酒店用餐达到一定金额的客人,可以赠送一张或两张健身券等更实惠、灵活的方式,以此提高健身房为酒店带来的非房收入。热爱健身的达人们,通过拍照、拍视频,不仅能为酒店免费宣传,也是酒店盘活存量资产的方式之一。

另外,业主可以将酒店健身房免费开放给员工,当然是以先满足客人的需求,再量力而行地满足员工的需要为前提。因为为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也能降低员工流失率。

同时,提醒投资人理性投资建造豪华健身房。之前,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曾对酒店设施做了一份“顾客入住前后对于酒店设施的使用状况”调查。调查历时8周,研究人员共采访了33家不知名连锁酒店的782名客人,该数据结果显示:在健身房的使用、免费的瓶装水、酒店客房无线网络的使用情况调查中,“食言”最高的是对于健身房的使用,46%的受访者在入住前表示会去酒店健身房,然而最终仅有22%的客人会在入住后去健身房。

如果将以上数据匹配到酒店健身房的投资回报率上,显然是无法达到预期的。建造酒店的豪华健身房,不仅在前期要考虑承担相对昂贵的设计安装费,还要在健身房使用期间,根据健身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清洁,提供毛巾和饮用水等,而且还要在后期承担较高的设备维修、更新等费用。所以,建议业主理性投资建造豪华健身房。

虽然酒店的健身房并非客人的必需品,但好的健身房势必可以吸引新客, 留住老客,这也倒逼酒店健身房的客群定位不得不随之改变,国内连锁酒店品牌也将进一步认识到健身硬件、健身内容、健身服务的重要性。未来,健身服务或将成为用户选择、评价酒店的标准之一。而这些变化也将深入到酒店商业模式的变革之中,酒店业将会全面拥抱新零售,也将产生更多的新消费场景的 “非房收入”,也就是说,收益模型正朝着复合型收益的探索及转变发展。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