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学术界首次以文化援藏为主题研讨,专家称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民族报
2016-05-13 13:26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院长麻国庆作开幕致辞。

中国民族报5月13日消息,5月8日,文化援藏与治边稳藏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这是学术界首次以文化援藏为主题召开的会议。本次研讨会由中央民族大学中国边疆学研究中心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委市政府和吉林省第五批援藏干部中心组共同主办。来自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日喀则市委市政府、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四川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民族大学等单位的近30位领导、专家、学者以文化援藏与治边稳藏为主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丁勇首先对文化援藏的内涵进行了阐释,指出文化援藏不是支援方将文化直接输入到受援方,而是支援方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西藏的文化保护、文化发展及文化交流,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副所长李大路指出,西藏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文化援藏——包含宣传、文化、教育、社科等领域的援藏,是援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不断增进西藏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实现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院长麻国庆在致辞中指出,在新形势下,援藏研究应把边疆治理与国家安全结合起来,加大对文化援藏和治边稳藏等概念的学术阐释,以及探讨在国际问题国内化、国内问题国际化的当下,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如何在国家整体安全观下得到进一步体现。

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丁勇作主旨发言。

  在学术研讨环节,各位专家学者分别就文化援藏的概念、理论、历史、现状与路径等进行了论述和讨论。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援藏建议:

  首先,应探索具有西藏特色的发展模式,在国家总体安全战略下,建立公共服务领域的广义援助机制。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靳薇对西藏自治区受援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中央及各地的援助有效地促进了西藏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同时也出现了越援助越(相对)贫困、增长多亏损更多的窘况,西藏的自我发展能力仍未长成;故而,应创新援助制度,依法援助,积极探索西藏特色的发展模式,从而保证西藏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西藏民族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牛治富教授从国家总体安全观的角度来谈对援藏工作的认识,指出援藏及治边稳藏工作具有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的双重作用,西藏在贯彻国家总体安全战略方面,应贯彻“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重大战略思想、落实文化援藏、做好“一带一路”战略及南亚大通道的建设工作。

  其次,应坚持长期建藏思想,优化对口援助制度,重视精神文化领域的援藏工作。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当代研究所研究员王小彬在报告中提到,当前西藏面临着两大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矛盾及各族人民同达赖集团之间斗争,所以,长期建藏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必然要求,是关系西藏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来自四川大学社会发展与西部开发研究院的杨明洪教授则从国家一体化发展的视角来审视对口援藏制度,指出中央对西藏的财政支出已内化在现实的国家制度中,并非通常的“援助”,且与对口支援范畴有区别,对口援藏制度与国家一体化发展紧密联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徐志民重点探讨了援藏工作的规律性和问题点,特别指出认为通过援藏加速西藏经济发展就可以解决西藏一切问题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必须高度重视精神文化领域的援藏工作,开展精神文化援藏。

  再次,应加大教育援藏力度,增强西藏文化的“造血”功能,密切文化援藏与稳藏的关系。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教授严庆从教育援藏视角来谈文化援藏,指出人心归一的土壤是共同的文化理解与认同,文化援藏应以促进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交流、理解与欣赏为支点,以促进西藏传统文化与现代性自然交接、实现文化自觉和进步为基点,以培养文化自信引领中华文化认同为重点。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教授周润年介绍了内地西藏班的历史、成就与经验,指出内地西藏班的开办并不是对西藏学生进行语言和文化上的同化,而是加快西藏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举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孙宏年阐释了文化援藏的概念和意义、回顾了历程和成效,提出文化援藏应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利用新技术创新文化援藏建藏的机制、模式和思路,努力增强西藏文化的“造血”功能。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院副院长王军从社会结构的视野来探讨文化援藏与稳藏,指出文化援藏与稳藏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文化援藏与稳藏应放在更大的时空范围与社会变迁中加以考虑,西藏的阶层和文化的内部结构变迁及分立主义等外部结构威胁都是文化援藏与稳藏需关注的重点。

  第四,应创新边境地带爱国主义教育,秉承平等思想进行文化援藏。西藏民族大学教授狄方耀回顾并阐述了西藏边境地带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提出应不断夯实爱国爱藏群众基础、着力营造爱国主义舆论氛围、扶持和培育国外爱国爱藏力量,使西藏4000多公里的边境线成为国家的安全屏障。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贺新元指出援藏已俨然成为中央治理西藏的一种符号化文化现象,作为符号的援藏“文化”发挥着强大的民族团结功能,作为社会主义价值体现的援藏“文化”则一直在场。

  最后,应充分认识西藏文化和谐发展的独创性和内在机理。西藏大学副教授更尕易西详细介绍了日喀则苯教名寺创建者聂麦·西饶坚赞对藏文化发展的贡献,生动展示了西藏文化锐意改革与发展的历史面向。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讲师袁剑指出西方对西藏的认知存在想象先行的特点,形成了“香格里拉神话”及“想象的乌托邦”,这些阶段性结构一直影响着西方人对西藏的认知,从而与我们形成观念的差异和冲突。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丹增拉姆以阿里地区普兰县科迦为田野工作点,展示了一个藏西边境县的“塔哇”文化,指出边境民族文化有其和谐发展的内在机制,文化援藏应加强对藏族文化的认同和研究。

  通过深入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我国的援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援藏人员前赴后继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西藏各族人民保家守土无私奉献;在新形势下,文化援藏有其内在必要性和外在紧迫性,是我国援藏工作的继续和深化;文化援藏有其独特的内涵和意义,是国家边疆治理框架下对西藏文化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助力和支持;当前,文化援藏应秉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立足于西藏自治区文化“造血”的发展机制,致力于开拓独具西藏特色的文化发展路径。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