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良渚“梅开二度”

澎湃新闻记者 朱戟影 发自北京
2016-05-16 17:52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5月16日下午,由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国谊宾馆召开新闻发布会。经过15日、16日两天的终评报告和评审投票,最终有10项考古发现从来自全国的25个候选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它们分别是:云南江川甘棠箐旧石器遗址、江苏兴化、东台蒋庄良渚文化遗址、浙江余杭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工程的调查与发掘、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存、陕西宝鸡周原遗址、湖北大冶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墓葬区、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河南洛阳汉魏洛阳城太极殿遗址、内蒙古多伦辽代贵妃家族墓葬、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其中,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遗址有两项入选,可谓“梅开二度”。

新闻发布会现场

“十大考古新发现”如何评选

关于今年的评选情况,多位评委都表示竞争激烈,取舍困难。

评委之一、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庆柱告诉澎湃新闻:“今年入围终评会的25项考古项目的重要性都比较高,是一个‘丰年’。”另一位评委、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水城说:“今年肯定是大年,就像高考一样有大小年,虽然有一些高下,但整体水准都比较高,评选起来比较困难。以前偶尔碰到小年,大家取舍都比较一致,今年就相对难以取舍,争议也比较大。”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评选标准按照专家评委会投票,并结合其他因素做取舍权衡,比如“评委会觉得哪些项目的工作还有延续性,就会暂时舍弃,因为明年可以继续申报”。其他还要考虑地域、时代性等因素,比如“不能都集中到青铜时代”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今年的十大考古新发现比较难以取舍,但有些突出项目还是会得到评委们的一致认可,比如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它的重要性是不可回避的,大家意见都比较一致”。其次,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作为唯一一项入选的近代项目,出于甲午战争的重要性和政治因素的考虑,当选“十大”之一也基本没有悬念。

“我们评选的标准是很复杂的,但不能只是为了满足大众的眼球需要,还是需要考虑学术标准。比如像海昏侯墓,像这样大的汉墓以前发现过很多,但从墓园和墓址结构看,没有一个是这么完整的,无论是以前的马王堆汉墓还是曾侯乙墓也好,这是极为难得的。”李水城说。

诸多新发现墓葬曾经被盗

今年入围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的很多墓葬项目都有被盗的经历,据澎湃新闻采访统计,浙江绍兴越国王陵及贵族墓、河南伊川徐阳东周墓地、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内蒙古多伦辽代贵妃家族墓葬、贵州遵义团溪明代播州土司杨辉墓都曾经遭受盗墓贼的盗扰。

“我们在挖掘现场还见到有‘哇哈哈’矿泉水瓶,还是2000年的,说明很早就被盗了。”浙江绍兴越国王陵及贵族墓考古调查与勘探发掘领队黄昊德说。

另外,河南伊川徐阳东周墓地也是因为被盗而开展的考古发掘。根据发掘领队吴业恒的介绍,起初是2009年时,“西气东输”工程路过这里,盗墓贼可能观察到挖管道时暴露的断面上的土色差异,就判断这里可能会有墓葬,所以他们就开始了盗掘,公安人员也曾把主要的盗墓头领给抓起来,判了四年刑,但他出狱后依旧不知反省,重操旧业,于是2013年的时候盗墓又变得猖獗起来。

“这个盗墓贼先是在现在徐阳墓地的西区租了十几亩地,谎称是种植转基因大豆,但是地里稀稀拉拉没有几颗农作物,当地农民也很纳闷,同时他的这块地被篱笆围着,挂着‘闲人免进’的牌子,地里又堆着高高的麦垛子,时不时还能看到麦垛子在移动。更令当地农民不解的是,他给的租金极高,当地平均地价是每亩1200元,他却出2700元。因此,当地农民怀疑他在盗墓,就把他给举报了,最后发现他租的地里有很多盗洞,但是捉贼捉赃,抓不到现行也不能把他怎么办。”吴业恒说。

幸运的是,尽管遭到盗掘,这些墓葬大多在当地文物部门和考古队员的积极干预、保护和发掘下,取得了丰硕的考古成果。例如内蒙古多伦辽代贵妃家族墓葬虽然经过盗扰,但仍出土了大量的随葬遗物,主要有铜、铁、瓷、琥珀、银等几大类,其中鎏金铜渣斗、三节莲花形铜灯等皆为不可多得的辽代文物精品。

“考古也可以很美,很温暖”

近年来,随着社会大众对于考古文博事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全国各地的考古项目也十分注意考古发掘过程中的公共考古工作,改变以往封闭挖掘的工作作风,主动加强与媒体、普通公众的沟通联系。

例如安徽东至华龙洞旧石器遗址、上海松江广富林遗址、浙江余杭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工程的调查与发掘、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河南洛阳汉魏洛阳城太极殿遗址、吉林安图宝马城金代皇家神庙遗址、广西桂林靖江王陵等都曾开展过面向公众的各种普及、讲解活动。

“考古也可以很美,很温暖”,这是终评会上吉林安图宝马城金代皇家神庙遗址报告人赵俊杰的结束语,也代表了此次参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所有考古人的心声。

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介绍

1、云南江川甘棠箐旧石器遗址

云南江川甘棠箐旧石器遗址是云南省继元谋人遗址之后发现的又一处重要的早更新世旧石器旷野遗址。遗址地层堆积为湖滨沼泽相沉积,地层堆积连续稳定,化层较厚,文化遗物丰富,是古人类生产、生活的原地埋藏遗址。

出土的木制品

探方出露的用火遗迹

亮点:发现100万年前的木制品和用火遗迹,这在国内外旧石器时代遗址中都极为罕见。木制品的发现不仅填补了该领域国内研究空白,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木制品。

2、江苏兴化、东台蒋庄遗址

蒋庄遗址位于江苏省兴化、东台两市交界处,分属兴化市张郭镇蒋庄村及东台市时堰镇五星村、双溪村。因泰东河水利拓宽工程需要,2011年10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M100出土玉器组合

亮点:突破了以往学术界认为良渚文化分布范围北不过长江的传统观点。

3、浙江余杭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工程的调查与发掘

距今5300-4300年的良渚文明,与古埃及文明同时。继2007年发现了良渚文明的都邑——良渚古城后,新近又确认古城外围存在一个规模宏大的水利系统,其年代距今约5000年,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拦洪水坝系统。

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图

亮点:良渚的水利系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将中国水利史的源头上推到了距今5000年左右。良渚人比“大禹”先治好了水。

4、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存

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主要包括海南省万宁市、陵水黎族自治县、三亚市东部海岸地带。当地属于砂质海岸地貌,常年受潮汐、风浪影响,形成多个海湾等相对独立又相互交通的地理小单元。各地理单元内海、陆生生物资源丰富,颇适于古人繁衍生息。

英墩遗址贝壳堆积

莲子湾遗址出土陶器

亮点:把海南从历史时期追溯到史前,建立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的编年序列,是填补空白的开创性工作。

5、陕西宝鸡周原遗址

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三家单位组成的周原考古队,从2014年9月开始启动了周原遗址新一轮的考古工作,基于对都邑性聚落的理解,在全面调查,重点区域钻探的基础上,一方面选定凤雏建筑群为中心的贺家北区域持续开展工作,管窥整个遗址的聚落结构;另一方面以厘清池渠类“框架性遗迹”为目标,宏观把握周原的聚落结构和功能分区。

凤雏三号基址全景(上北下南)

镶嵌绿松石的铜辖軎

亮点:殷遗民在西周的周原地区是如何生活的。

6、湖北大冶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墓葬区

四方塘遗址墓葬区位于大冶铜绿山Ⅶ号矿体(大岩阴山)北坡,坐落在一条西南至东北走向的马鞍形山岗上。 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墓葬区进行了两次发掘,揭露面积2275平方米,清理墓葬135座。其中,西周晚期3座、春秋时期120座,共出土铜、陶、玉、铜铁矿石等质地文物170余件。

M54出土孔雀石

M88出土铜戈、铜刮刀、铜凿、玉饰

亮点:首次较为完整地揭示了采选冶铜遗址与墓地组成了一处铜矿产业链。

7、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

2011年至今,历时5年时间的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考古工作,共勘探约100万平方米,发掘约1万平方米,取得了重要成果。通过对海昏侯墓周边5平方公里区域的考古调查和勘探,发现了以紫金城城址、历代海昏侯墓园、贵族和平民墓地等为核心的海昏侯国一系列重要遗存,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

金饼、麟趾金、金板出土情况

出土玉佩饰

亮点:海昏侯刘贺墓毫无疑问是2015年度“最热”的考古发现,在专家和公众层面都得到了高度认可。

8、河南洛阳汉魏洛阳城太极殿遗址

太极殿遗址位于北魏宫城中部偏西,北距河南省孟津县平乐镇金村约1公里,南距宫城正门阊阖门遗址约460米。2012-2015年,结合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启动了汉魏洛阳城以太极殿为中心的宫城中枢区考古勘察。发掘面积1.2万平方米。

北魏洛阳宫城中枢轴线主要建筑遗址(上南下北)

亮点:明清北京城的宫城格局从何而来?紫禁城的太和殿的源头在哪里?汉魏洛阳城的太极殿可以告诉你答案。

9、内蒙古多伦辽代贵妃家族墓葬

2015年6-12月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多伦县蔡木山乡小王力沟辽代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辽代大型墓葬两座(编号M1、M2)。

M2出土金花银镂空凤纹高翅冠

M2出土金流苏

亮点:其中是否有史籍中记载的萧太后的身影,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0、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

“丹东一号”沉船位于丹东市西南50多公里海域处。2013-2015年,为配合丹东港海洋红港区的基建项目,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会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启动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工作。通过档案梳理、物探扫测、潜水探摸、抽沙清理等工作,最终在24米的海底找到并确认清北洋水师的致远舰。

水底的152毫米口径炮弹头

带“致远”文字的白瓷小托盘

亮点:爱国电影《甲午风云》大家应该都看过,邓世昌和“致远舰”可谓家喻户晓,如今通过水下考古可以告诉我们“致远舰”到底是什么样子。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