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每个出版社都在做童书,童书出版还有几个黄金十年?

澎湃新闻记者 邢春燕
2016-05-21 09:02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家长带着孩子参观上海国际童书展。东方IC 资料

再过几天又是六一儿童节,图书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在图书市场上,童书是其中表现最好的板块,年增长率达9%左右,童书占整个图书市场16%左右。而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童书市场有持续增长的潜力。

与此同时,全国绝大多数出版社纷纷加入童书出版市场。据2012年的统计数据,全国579家出版社中,有90%以上涉足童书出版。“我们看到了童书市场比较好的市场前景,童书每年以10%-15%的速度在增长,相比其他类产品增长快很多。”99读书人负责人黄育海告诉澎湃新闻,这是转型做童书的客观原因。

于是我们看到,在中国的童书市场上,原先只有不到30家专业少儿出版社出版童书,现在有近千家出版机构在做童书。非童书出版机构纷纷进入童书出版,在做大整个童书市场同时,各家出版社对童书资源的争夺也日趋激烈,这对整个童书出版有推动作用吗?童书出版的黄金年代还能持续多久?市场会面临新一轮洗牌吗?澎湃新闻走访多家出版机构,试图揭示繁荣之下的生存之道。

为什么童书市场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成立于2004年的99读书人一直以外国文学作为主要出版方向,持续引进国际畅销书及文学经典作品。2011年,公司决定把童书作为出版重点,创立了童书出版品牌“99kids”,分出五六人的团队专门负责运营。5年间,99kids引进了托芙·扬松、昆廷·布莱克、托尼·罗斯、雅诺什、彼得·西斯、勒克莱齐奥、布鲁诺·穆纳里、安妮·施密特、菲珀·维斯顿多普、大卫·阿尔蒙德等多位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大师名作和杰出作品近千种。

“我们看到了童书市场比较好的市场前景,童书每年以10%-15%的速度在增长,相比其他类产品增长快很多。”99读书人负责人黄育海告诉澎湃新闻,这是转型做童书的客观原因。“其次,市场上最流行的童书质量参差不齐,我们发现国外有很多好的童书资源,无论文本质量还是插图质量都非常好。我们和国外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做童书出版我们也有优势。”

“诺奖童书”丛书

今年4月,99读书人同时推出了“诺奖童书”丛书(第一辑)系列和“大作家小童书”丛书系列。“诺奖童书”丛书第一辑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创作的童书作品中,精选适合当代儿童阅读的作品,让今天的儿童能与文学大师们对话。

“大作家小童书”丛书是一套世界上最著名的大作家们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故事, 比如托尔斯泰、普希金、狄更斯、大卫·格罗斯曼、尼尔·盖曼等。

契诃夫的《小狗栗丹》

该系列目前已出版契诃夫的《小狗栗丹》、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画家王福历险记》、尤内斯库《写给女儿的故事》等8种。

尤内斯库《写给女儿的故事》

在引进这些外国作家的儿童文学作品同时,99读书人还邀请国内知名作家写作儿童文学作品,已面世的“我们小时候”系列中包括王安忆《放大的时间》、苏童《自行车之歌》、迟子建《会唱歌的火炉》和毕飞宇《苏北少年“堂吉诃德”》等。

就在本月初,99读书人还与上海音乐出版社签署合作协议,将99读书人出版的儿童小说、童话绘本由上海音乐出版社进行配乐、朗诵,制作成供幼儿园及中小学生艺术教育类使用的有声读物。比如,“燕子姐姐”陈燕华发声的《配乐朗诵版彼得兔全集》系列最早将在今年8月书展面市。

《配乐朗诵版彼得兔全集》

2015年,中信出版社的童书品牌“小中信”正式亮相。中信出版社副总编、小中信负责人卢俊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成人阅读受数字的冲击很大,整个大盘成人阅读的下滑是非常惊人的。中产阶级消费和儿童消费领域的崛起是大势所趋。”“中信这么大的出版集团,如果在少儿领域没有大的份额和影响力,会是很大的风险。”

此外,卢俊认为,信息社会到来之后,知识的组合方式面临了一个迭代。“童书通过新的技术,以新的体验和界面呈现给当下的儿童,即技术驱动的少儿阅读,这是我们看到的非常大的机会。”因此在小中信的整体战略格局中,新技术、新界面、新体验阅读产品的引进和研发方面是重要的一块。比如,他们策划了《科学跑出来》系列童书,将AR技术与科普相结合,重在互动体验,卢俊说,第一季已经拿下了超过3500万的市场份额。

而在专业童书出版机构“蒲公英童书馆”总编辑颜小鹂看来,国家和教育系统对儿童阅读的倡导,以及家庭阅读意识的提升也是推动童书市场繁荣的重要原因。

“中国整体的阅读素质偏低是大家公认的。芬兰的小学生一个月读十本书,中国差距还很大,全民素质的提升要从小孩抓起。”业界把2002年到2011年看作是少儿出版的“黄金十年”,颜小鹂认为,“童书出版还会有第二个和第三个黄金十年。”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社长张秋林也认为,中国的童书市场还在不断发育过程中,远没有达到最黄金的时代。放开二胎政策之后,未来十年童书市场的增速会高于过去。“阅读是孩子成才成长最低成本的方式,好书会改变孩子的一生。”

不惧良性竞争,摈弃恶性竞争

随着千军万马涌入少儿出版,竞争也日趋白热化。黄金十年粗放式的增长过程中,童书出版机构对作家、资源的争夺,对市场规模和产品线的竞争,以及资本的涌入,一方面提升了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也涌现出不少问题,如版权生态的破坏、利益驱动下的急功近利和跟风出版。

出版人们无一例外表明,版权资源是兵家必争之地。“童书出版的竞争主要是资源的竞争。当然还有市场推广的竞争,印制质量和编辑质量的竞争,但是一切的基础是资源竞争。”99读书人负责人黄育海对澎湃新闻记者说。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未雨绸缪,五年前就与世界上第六大出版集团麦克米伦在北京成立了合资公司,麦克米伦全球最好的童书资源进到国内必须通过合资公司。

由于成本少,见效快,几乎所有少儿出版品牌走的路子都是率先引进海外优质资源,从而加剧了版权的竞争。“一年前一本绘本预付金只要3000美元,现在涨到2万美元,这是很不正常的。”张秋林告诉澎湃新闻。

颜小鹂也对版权费的疯狂飙升表达了担忧。“很多人拿着资本不按章法来,有钱就任性,破坏了国际惯例和版权生态,这其实是帮了老外的忙。”她说,“大家都在抢,今年是4万美金,今后老外可能就卖40万了,这不是良性的发展。事实上,国外成熟的出版社更需要持续做好书的能力,而不是一锤子买卖。做内容的不是靠任性能做出来。做儿童书一是良心,二是品质,还要有韧劲。”

颜小鹂坦言,其实只要大家不功利,大家都按规则来办事,竞争越多越好,有量才有质。但是现在很多人拿资本在玩,把童书做成资本,就做成快餐了,因为资本驱动的是利益而不是内容本身。“我不怕这样的竞争,我觉得他们可能一时特别有胆量,但是我们要做有良心和有持续生命力的作品,而不是热闹的场面。”

张秋林也自信不惧竞争,因为良性竞争可以提升产品质量,有助打造品牌。“整个市场上,读者是最理性的,出版社要靠品质、品牌和营销渠道来打动读者,竞争会促使少儿出版更繁荣发展。”

在卢俊看来,小中信在版权上并没有太大优势,依托的是健康的和海外合作的模式,而他们获得更多竞争力的逻辑是健康、可持续的版税报告。小中信有一套不同于其他出版商的选书逻辑:有趣、有识、有品。“有趣就是要稀缺、有创意的东西,有识是根据中国读者的取向,知识密度与年龄段匹配,要学到知识。有品是内容、艺术水准、制作的工艺水准、审美体系都高标准。”

在他看来,小中信作为新晋品牌的代表之一,并没有掠夺其他出版社的存量,而是做增量。“我们用新的逻辑、商业思维和与用户沟通的方式做新的市场。整个少儿出版市场集中度很低,竞争垄断还没有形成,高度分散性也会面临新的洗牌,竞争越激烈,不专业的人就会出局,全国出版迈向高度集约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2015年少儿图书同比增长率为15.63%,高于2015年整体零售市场同比增长的12.8%。数据和图片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做童书要有工匠精神 最终要将原创推广到全球

虽然目前中国的原创童书在稳步攀升,但是基本集中在原创的儿童文学,《中国新闻出版报》对2015年全国少儿类图书选题整体情况的报道也显示,作家参与儿童文学写作趋势明显。与此同时,“绘本类,知识普及类和艺术教育类读物方面,国内原创还很薄弱,这又恰恰是国外的强项。”黄育海说,虽然目前主要着重出版国外儿童读物,将来肯定会参与到国内原创作品的竞争中去。

卢俊也坦言,原创是重要的需求,国内原创部分资源割据已经非常清晰了,前辈们已经拿走了优质原创资源,开发默默无闻的原创文学要一定的市场运营能力和渠道辐射能力。“原创是最终的目标,中国的语境下,讲中国人自己的故事。不可能永远讲城堡、公主、王子的故事,这不是我们生存环境下的东西,中国的当下环境应该是可以被描述的,不管是美好的还是不美好的,都可以被呈现。”

“做少儿出版一定要立足于原创,原创才是有生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张秋林表示,为此,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提出一个观点:从经营作品到经营作家的转变,这些作家不仅有国内作家,也有国外作家。但他也坦言,目前中国原创儿童作品,特别是原创绘本,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考虑到市场的热度,很多出版社在绘本创作上花的时间不够,作品不够精细,影响到绘本的生命力。好的绘本要靠时间来打磨。法国的作家或画家一年就创作一本绘本,本本是精品。”张秋林说,慢出版才能打造精品,所以中国出版人要跟国外学习,不能太急功近利,要有工匠精神。

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来自于精雕细琢,工匠精神是出版人的目标。但是在发展势头一片大好的环境下,这似乎是一个难题。“资本一来,人心会慌,可能会失去章法或者追逐利益,而放慢了对内容本身的尊重。”颜小鹂说,“但是阅读是慢生活的体现,不是拿了一千万做一千万的书,可能只做一百万的书。什么是儿童接受的语言表达,书如何适应孩子的心理,什么年龄段读什么书,这都需要专业的能力,不是有钱就能撬动的。做内容是需要去沉淀的,人可以换,精神传统不可以换,工匠传统不能变。”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