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央媒评一把手当“第一新闻发言人”: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

商汉/央视新闻
2016-05-22 22:32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近日,北京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了《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表示“重大突发事件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行政一把手当‘第一新闻发言人’”。这样的工作力度,为各省市自治区做出了积极的表率。

《意见》还对政策解读材料的公开时限、重点职能部门新闻发布次数、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时限提出明确量化要求。规定发展改革、教育、环保、民政等与宏观经济和民生关系密切以及社会关注事项较多的职能部门:

·原则上每季度举办新闻发布会不少于2次;

·主要负责人原则上每年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不少于1次。

今年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就政务信息公开做出了决议,李克强总理也专门说,要让国务院各部委的一把手成为新闻发言人。之后,在两会期间,我们也看到“部长通道”的出现,34位部长不再是逃避媒体,而是主动走到聚光灯下。无论回答和发布是否令人满意,这种态度成为了两会最受媒体肯定的亮点之一。

一把手成为“第一新闻发言人”,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

首先,这是政务公开和新闻发布制度全面升级完善的重要举措。行政一把手,对于主管部门的工作既有权威性又有决定权。他们成为新闻发言人,不仅在政治体制中具有带动作用,而且也为新闻发言人的工作撑腰,成为新闻发布制度换档升级的重要保障。

其次,通过政务公开和新闻发布,回应当前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来就是党和政府的大政治。一个社会的良性发展,需要更多的政务信息公开,来提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对政策的支持。民心是一个社会的最大政治,而赢得民心需要的是公开透明。一把手出来进行发布,是对公众的重视。

其实自2003年以来,我国的新闻发布制度建设砥砺前行不断迈进。但是始终存在着发布制度不能得到及时贯彻,发言人不敢说或者权威信息获取不及时的问题,其中与一把手的态度有着重要关系。一把手成为新闻发言人之后,对于保障新闻发布制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于推进政府部门重视新闻发布,甚至保障新闻发布机制都有着重要意义。

这些年,我们既看到了2015年“东方之星”翻沉事件后及时的信息公开和新闻发布,也看到了“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8·12”天津港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之后公众不满的信息回应。这些都说明,政务公开必须要制度化,才能真正成为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保障,而一把手正是这种保障的关键所在。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