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央媒:在职称和薪酬上向疗效好、有爱心的医生倾斜十分迫切

周畅、白靖利/新华网
2016-05-23 19:26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新华网北京5月23日消息,一张医生瘫坐在地上喝葡萄糖的照片让人感动,一张患者手术前叮嘱家人不得为难医生的字条让人心酸……在连续诉诸媒体的暴力伤医事件之后,两个细节引发公众动容。跳出暴力伤医的怪圈,还给医生应得的尊重与理解,让医患关系多一份和谐,成为社会的共同期待。

照片上的医生是在连续工作12个多小时后,累到虚脱,靠喝葡萄糖补充体力;写字条的患者则感动于医务人员一次次将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打手势让护理人员拿来纸和笔写下叮嘱。这两个细节,既体现了医生职业的高强度和高压力,更反映了医护人员所处的尴尬境地。感动和心酸之余,似乎更应对他们更多尊重和理解。

不尊重医生令人难过,频发的暴力伤医更令人痛心。抛开医生的职业身份,他们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本和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一样,为了工作而努力,为了生活而奋斗。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医生这个特殊的职业又注定了他们与人们的生老病死息息相关,在这些事面前,医生责任很大,但是这个职业无论如何不应当成为风险职业。

每一份职业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个辛勤工作的人也都应当得到相应的理解与包容。而对待医生的态度反映了对待生命的态度。在本就面临工作压力大、待遇低、职业认可度低的情况下,还要应对不断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试想,还有谁愿意来当医生?还有谁能成为我们的健康守护者?

尊重、理解医生,就是为我们自己提供免于疾病恐惧的自由,其基础是让医生有尊严。“钱少事多压力大”不仅难言尊严,更无法保证职业认同感。因此,重塑医生评价体系,在职称评审和薪酬评定上向那些疗效好、花钱少、有爱心、多临床的医生倾斜,给他们更多的职业关怀,已显得十分迫切。

尊重、理解医生的前提是信任。面对生老病死,每个人的心情都很难淡然处之,但要相信科学,相信医生。不仅相信医生的专业水平,更要相信他们的责任心和职业素养。诸如在非急救状态下合理的等待,以及面对生死有正确的医疗期许,要相信,任何无端的怀疑和猜忌,不会减轻患者的病情,只会让医患之间的“结”越来越难解。

尊重、理解医生才能带来医患的“双赢”。让医生这份职业重回“白衣天使”的荣光,让医护人员再度感受到职业的尊崇,让每个人的生命健康都有保障,要靠社会的共同努力,也有赖于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